提升PMP英語力兩道處方箋
提升PMP英語力兩道處方箋 https://bit.ly/3Eg7De5
文╱劉嘉韻, PMP
國人普遍認為「英語很重要」,補習班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喊了許多年,仍有很多人自幼學習英語,從幼稚園開始讀雙語學校,小學至高中,除了學校課程之外,還要去坊間補習班補英文,但到了大學畢業,卻仍是「菜英文」,半句英語都不敢開口說。
PMP+語言力 海外工作非難事
台灣目前已有逾1萬3,000名專業人士持有國際專案管理師(PMP)證照。進入國內各家人力銀行網站,輸入關鍵字PMP,不難發現有600個以上職缺等著求才,如進入全球性的社群LinkedIn求職網站,輸入關鍵字,與Project Manager相關的職務則高達10萬多筆,其中就有半數工作機會在美國;另有上萬筆職缺要求具備PMP證照。然而,礙於語言限制及生活環境等因素,台灣大多數PMP仍選擇留在國內工作。
「這是一張進可攻、退可守的國際證照!」為台灣培育了上萬個PMP,有「PMP傳教士」美譽的《專案經理》雜誌總編輯周龍鴻說,除了與專案相關的職務之外,現在很多企業也會希望高階管理職務,具備PMP證照。
然而,由於台灣整體薪資水準偏低,連帶影響國內PMP的「薪情」。根據 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或譯專案管理師協會)調查,台灣的PMP平均年薪為台幣100萬出頭,在受調查的二十四國當中,排名倒數第三,不但輸給鄰近的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與其他歐美等國相比,可說是天差地遠。
根據該份調查,全球第一名的瑞士,PMP平均年薪約台幣400萬元,第二名的美國也約350萬元,而這些調查對象都僅針對一般職的專案經理,而非高階經理人。
周龍鴻指出,在台灣除非是外商高階經理人,否則很難拿到歐美PMP的平均年薪水準,而國內的工程單位,持有PMP證照才能擔任專案經理職務,或許有機會讓薪水高人一等;倘若同時具備語言力,那麼前進海外市場,找到高薪工作,並非難事。
東協國家含金量高
然而,前進歐美國家工作,似乎並非那麼容易,撇開專業因素之外,還有簽證、法規等限制,讓不少人覺得前進歐美難度相當高;另由於氣候環境、社會文化等考量,或多或少影響國人離鄉背井、遠赴歐美就職的意願。周龍鴻認為,對於台灣人而言,歐美就業市場確實沒有那麼好進入,但臨近的亞洲國家,尤其是屬於東協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對於台灣人才的需求量較高,進入這些國家工作門檻也沒有歐美諸國那麼高。
周龍鴻表示,根據調查,持有PMP證照者,在新加坡的平均年薪至少台幣200萬元起跳,是台灣的兩倍以上,在馬來西亞平均年起薪也高於台灣;星、馬兩國的社會文化及生活背景與台灣相似,也相當適合台灣人移居;此外,目前新加坡的PMP證照相當稀有,對於PMP人才也相當禮遇。
為台灣培育出不少PMP的周龍鴻,也在眾多學生中,聽到不少PMP的求職故事;例如,有一位曾在華碩任職的36歲PMP黎先生,日前轉職到新加坡工作,年薪成長為270萬元;另有一位在美國工作的PMP紀雅靜,2009年在金融風暴之後,連美國當地人都找不到工作,他卻因為有PMP證照,並獲得周龍鴻的推薦,而順利成為該公司的高階主管,年薪不止是300萬台幣而已。
但最重要的挑戰,也就是星、馬兩國的官方語言都是英語,如要獲得工作機會,前提還是要把英語溝通能力的馬步給蹲好。究竟英語要有多「好」,才能在職場上應對自如?根據周龍鴻觀察,就算多益(TOEIC)能考到750分,也不見得有足夠的當地的口語能力,並能在職場上和外國人溝通。
英語教學大師、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也觀察到,就算多益能夠考到900分,也只代表這位學生會考試、掌握了考試訣竅,未必開口就能使用正確且流利的英語。
語言教育方向錯誤 10年教出菜英文
「國內的英語教育方向錯誤,使得台灣學生從小學英文,到了大學畢業卻沒有基本的英語力。」陳超明直言,過去台灣學生從國中開始學英語,近幾年提早到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經過國中、高中直到大學畢業,至少也學了10年以上的英文,但國人的英語能力卻不見提升。
是什麼原因造成國內學生花了大半青春歲月學習英語,卻看不出明顯成效?陳超明感嘆,國內學校英語教育內涵,「不是要教出會講英語的工程師,而是要想辦法把學生敎成外語系教授!」
「學會一種語言,是要用來溝通。」陳超明強調。然而,學校教育花了太多精神,教學生文法和句型,翻開國、高中的英語教材,或是檢視考試內容,可以發現,課本所教的英文文法或句型,很多都是大學英文教授才普遍使得到。
此外,學習「音標」也令人匪夷所思。陳超明說,在英語教學上,台灣還有個世界「唯一」,也就是世界上唯一還教KK音標的學校教育;當全世界都採取自然發音法,台灣還在敎KK音標,無助於學生英語程度提升。
提升英語程度 需要更密集學習
陳超明認為,英語教育還有一項盲點,就是每週花了10小時學習,卻花了另外100小時忘記。尤其在國、高中,雖然每天都有1到2堂英語課,但是學生絕大多數時間,是活在「沒有英語」或是「低頻英語」的環境,「英語對孩子們來講,是一個學科,而不是一種能力」。其實要透過英語和外國人溝通,常用單字量差不多在1500字,相當於國中階段程度,就可以做得到;如需進行商業談判,單字量則需擴充,或是多多學習任職領域的專業單字及術語。
英語教育專家、專業經理人王星威也秉持同樣看法。身為多益測驗在台灣普及的重要推手,王星威也深入偏鄉推動英語教育。某一天他看著偏鄉孩子學習騎腳踏車,領悟到國內英語教育的盲點。
「英語是一項能力,還是一門知識?」王星威強調,大家都認同「語言是用來溝通」這項說法,所以「英語」應該被視為能力;就像是孩子學習騎腳踏車一樣,原本不會騎車、搖搖擺擺的孩子,或許透過一個暑假、短短幾天的密集練習,突然之間就會了,而且騎得飛快,而且就算久久沒騎,只要抓住感覺,這輩子不會再忘記怎麼騎腳踏車。
「學英文也是同樣的道理!」王星威強調,如果透過學校教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是每天只上一、二小時的課,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打瞌睡或晃神,接著再花九成時間把上課內容忘記,「這樣根本學不好英語」,只有密集、高頻的學習,才是把英語「內化」成能力的解方,換個環境、出國遊學是再好不過的機會。倘若無法出國,也必須靠著自主學習,例如透過電視、網路的英語頻道或節目,或者組成相關社團,高密度、高頻率練習。
提升PMP英語力兩道處方箋
為了幫助PMP們提升英語力,周龍鴻與王星威也共同提出處方箋,包括針對英文較差的PMP在最短時間內提升英語力,協助英語底子不差的PMP們,可以用正統的PMP語言,進行全方位英語溝通。
第一道處方:提供全英語 Case study 課程
部分PMP儘管英語不差,卻不知道如何將專業PMP語言,用英語講出來。對此,周龍鴻提出「全英語專案管理一日通」方案,透過個案研究與討論、上台報告、模擬會議、解決問題、溝通談判、專案文件撰寫等,通通得用英語溝通,且必須用專業PMP語言表達,讓PMP們一次掌握英語力與專案力。
第二道處方:打造 Native sperkers 英語力
實際觀察發現,台灣PMP的國際移動力,相對外籍PMP顯得較弱,除了國人較重親情,秉持著「父母在、不遠遊」的想法,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英語能力較弱。王星威認為,很多人就算多益考了高分,也無法以英語進行溝通,要讓PMP擁有如同母語人士般的英語表達能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提供高頻英語學習環境,例如把人送到菲律賓語言學校,進行一對一的高頻語言課程,強迫英語聽、說及思考,「最好要用英文做夢」,透過2個月的語言學習,達到外語內化成母語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