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釋之執法 (《史記》)
釋之為廷尉。
上行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輿馬驚。於是使騎捕,屬之廷尉。
釋之治問。曰:「縣人來,聞蹕,匿橋下。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金。
文帝怒曰:「此人親驚吾馬;吾馬賴柔和,令他馬,固不敗傷我乎?而廷尉乃當之罰金!」
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時,上使立誅之則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良久,上曰:「廷尉當是也。」
【翻譯】(ChatGPT生成)
張釋之擔任廷尉。
一天,漢文帝出巡,經過中渭橋時,有個人從橋下跑出來,驚嚇到皇帝馬車的馬。文帝命令騎兵逮捕此人,交給廷尉審理。
張釋之審問犯人,那人解釋說:「我來到這裡,聽到交通管制的號令,便躲到橋下。等了很久,以為車隊已經過去,便走出來,沒想到正好遇到皇帝車隊,立刻就想避開了。」張釋之向皇上報告他的判決結果,認為此人犯了「違犯交通管制」的罪,依法應當處以罰款。
文帝很生氣地說:「這個人驚動了我的馬!幸好我的馬性情溫順,若是別的馬,恐怕早已受驚失控,難道不會讓我受傷嗎?可是廷尉竟然只判他罰款!」
張釋之回答道:「法律,是天子與天下百姓共同遵守的。現在法律明確規定此罪應當罰款,如果因為皇帝震怒就加重刑罰,那麼法律在百姓心中就失去了公信力。而且,當時如果陛下直接下令處死此人,那也就罷了。但如今既然交由廷尉處理,廷尉是天下執法公正的標準,如果有所偏頗,天底下的執法者都會因此而受影響,老百姓要怎麼遵守法律呢?請陛下明察。」
文帝沉思良久,最後說:「廷尉的判決是正確的。」
本部影片為張藝璉老師錄製,錄製時間為2024年3月26日。當時任教於高雄市立大寮國中。本課另有補充文選,可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