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養生律(初稿) 張藝璉 2025.4.4清晨
孔子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我認為,少年固不易戒,但應戒之事也還不多,因為少年習氣未深,而天機尚在。中年、老年人要戒的比較多,因為歷事已多,而執著亦增。故而,孔夫子所謂「老年戒得」,應不只謂老人必須「戒得」,而是戒色、戒鬥及戒得三者兼備。德高望重,由戒中來;即使不言「戒」,也應「有所不為」。然而,人生而有嗜欲,如何能「戒」?管見以為,「戒」從「敬」字中來。
為敬自己身命,為維護健康,為深知健康管理之不易,老人須戒多糖、多鹽、多油炸,乃至應戒酒、戒菸、戒檳榔,戒一切無益有害之飲食。於目視、耳聽,應遠離腥羶色情、無益言語,乃屬必然。此外,老人尚應避免久坐、久臥,應適當運動,又不可過度運動。《黃帝內經》云:「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股,久行傷筋。」此五久,皆老人之所應戒。
老人應戒賭,因為十賭九輸,耗財傷神;老人應戒貪高位,因為居高則危;老人應戒大名,因為名為身之累,人紅是非多,名聲乃負擔而非幸福;老人應戒「貪多務得」,因為「多」本非好事,《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又云「多則惑」,老年宜求清淨。
老人宜戒「多言」,因為素聞「多言傷氣」。老人宜戒多書,因為書寫文字比言語更費神。老人宜戒為子女操煩,因為兒孫自有兒孫福,而且時代變遷迅速,老人家的建議,未必是兒孫當下最能夠接受,實也未必是最正確的。
老人宜戒「妄語」,因為一切高德必說誠實語。我等凡夫,固不能非常誠實,但若經常不誠實,必不能獲致信任。常聞「年高德劭」,年高應當德劭,而「德劭」之前提,乃是做人實在。因此,「童叟無欺」、「價格公道」自古為經商之要,老店如此,老人亦當如此。
老人宜戒「媚」,不可嘗試討人歡心。因為他人歡心譬如浮雲,是沒有固定形狀,也是不可捉摸的。今日歡愛,明日怨仇,人情本是無常。老人既已閱歷無數,當不致欲討人歡心,只是有時情勢使然,或心神一時昏昧,才要媚言討他歡喜。然而,此字又不可全戒。妻雖老,女兒雖幼,稱美女均可也。
老人宜戒不讀書,宜戒遊手好閒。悠閒與遊手好閒不同。悠閒乃是有所不為,有智慧而不求於外。遊手好閒是不知道要做什麼,每天晃來晃去。不惟老年,人一生於世,皆忌遊手好閒。此心需常有主,需有定力。閱讀可也,專注某才藝可也,勤於工作亦可也,唯應避免「好閒」。
綜上而言,老人之戒亦多矣。然而,上述諸戒,豈是老人之專利?中年、少年之有智及有志者,亦宜儘量學戒也。時代雖變遷迅速,老人「頤養」之理常在。余年少,豈能盡知?但就閱讀、思考,勉而提出管見。
若論簡要方法,如何並持多戒,余以為:此心清淨,此心光明,才易守得諸戒。余聞:「淨心之要,無如念佛」,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心專意誠,自無暇生妄念;又因行住坐臥均可念佛,散步、慢跑、爬山、騎自行車,皆不妨默念。念得歡喜,則爬山慢跑亦是歡喜。縱然南北奔波,亦只勞力不勞心,且因知適當休息恢復體力,當不致過於勞苦。能如是,則心與身應俱健也。
今年兒童節,念完戒與佛,又念「童心」。童心不泯,首願學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再願學老頑童左右互搏,三願學老萊子綵衣娛親。童心不可欺,小菩薩會長大。我是已經長大了,但還有一顆童心的中年婦女。好的,時間已到,我該準備出發,回高雄學習了。
(本文撰寫過程未用AI,未來可能請AI協助潤飾與補充。)原文:2025.4.4清晨
最近修改:202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