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在路上聽到悲傷的哭聲,認為哭的人必定是賢者,前去查看,發現是身穿粗布衣、手持鐮刀的皋魚。孔子問他為何如此悲傷,皋魚回答自己有三大遺憾:年輕時四處遊歷,未能好好侍奉父母;志向高遠,卻不願屈就庸君,未能有所成就;交友不慎,晚年無人依靠。皋魚感嘆人生無法重來,已經逝世的親人也無法再見。在哀傷中,皋魚站著離開人世了。(ChatGPT摘要,150字)
【出處】西漢‧韓嬰‧《韓詩外傳》
【原文】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旁。孔子辟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注釋】(AI生成,老師檢視與補充)
1.驅:音ㄑㄩ,快走、快點。2.辟:音ㄅ一ˋ,通「避」,離開。避車就是下車。3.喪:音ㄙㄤ,喪事、與死亡相關的儀式。4.褐:音ㄏㄜˊ,粗布或粗布衣。5.擁:音ㄩㄥˇ,拿著、持著。6.鐮:音ㄌ一ㄢˊ,一種收割農作物的器具。7.尚:音ㄕㄤˋ,動詞,使......崇高。8.間:音ㄐ一ㄢˋ,隔絕、疏遠。9.槁:音ㄍㄠˇ,枯乾、枯萎。10.誡:音ㄐ一ㄝˋ,告誡。這裡是以為借鑒的意思。11.識:音ㄓˋ,通「誌」,記住、了解。
【翻譯】(Gemini 2.0 Flash生成後,由張藝璉檢視、潤飾、修改)
孔子走在路上,聽到有人在哭,哭聲很悲傷。孔子說:「快點!快點!前面有賢人。」到了那裡,原來是皋魚。皋魚穿著粗布衣,拿著鐮刀,在路旁哭泣。孔子讓馬車停下來,和他交談,問道:「你並未遭遇喪事,為什麼哭得這麼悲傷呢?」
皋魚說:「我一生有三件錯事:年輕時只顧學習,周遊列國,以致於沒有好好奉養我的雙親,這是第一件錯事;我自視清高,這妨礙我事奉君主,這是第二件錯事;我和朋友交情深厚,卻因為小事而斷絕了來往,這是第三件錯事!樹想要安靜,風卻不停地吹;子女想要奉養父母,父母卻已經不在了。已經過去的歲月,無法追回;已經離去的親人,無法再見!請讓我從此告別這個世界吧!」說完,皋魚就站著枯槁而死。
孔子說:「學生們,你們要以此為警戒,這件事足以讓你們記下(為借鑒)了!」於是,孔子的學生中,辭別孔子回家奉養雙親的人共有十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