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時間 2025.4.10
《淮南子》云:「謂學不暇給者,雖暇亦不能學」,其意是:說自己沒有時間學習的人,即使有時間也是不會學習的。因為,重點在有心或無心,有心學習的人,再忙也會找出時間來;沒有心學習的人,即使有時間,也常常令光陰空過,而不善用於學習。
記得初聞此語,是在國中國文課堂上。當時的我,課業成績平平,但對於國文科較有學習動機,因為想看懂文言文,希望能從古籍中探究人生智慧。當我學到這句話,覺得非常有道理,唸起來又鏗鏘有力,感動之餘,反覆自我提醒,要珍惜時間,努力讀書。我雖資質平平,在部分科目的表現,看來也不聰明,但某些時候很努力。
國二那年,電視上正在播映古裝劇《康熙帝國》,主演是陳道明先生。我看到康熙皇帝在行進中乘輿上仍閱讀不輟,乃至旁邊擠了個人(姚啟聖)時,聖上仍可讀書如常;看到少年天子自願參加科舉,跟學子一較高下,日夜苦讀不輟,用實力取得榜眼佳績;看到這位皇帝公務再忙,從不忘讀書,並且讀得很好,敬慕由衷而生。
當時,家父也正準備一場重要的考試,在家裡用功讀書。在許多書籍外,他向我借閱一本電腦用語辭典,我心想:「大概只是翻翻而已。」家父日夜苦讀,為考試做了充分準備,連那本電腦用語辭典也全書讀遍。國二的我,深感驚訝,沒想到老爸讀書這麼努力。
在電視劇及老爸的影響之下,我的腦海中,深刻留下「用功讀書的身影很帥」的這種印象。但我讀書不是為了求帥,而是為了追求智慧,而較近程的目標,是提高學習的能力。平日放學後、假日白天,我常到學校附近的書局,一待就是幾個小時。其中一家書局,有音樂、有咖啡香,還有乾淨的地板可稍坐,覺得十分愜意。
為了敦促自己在實踐中體會「善用光陰於學習」我隨便找了一個有點難度的考試來考。那是某協會舉辦的「電子商務」能力測驗,準備的教材就只有一本書。我每天抱著那本書,把它翻過來又翻過去,想像自己也是那個因為讀書而很帥的皇帝,就這樣自得其樂(憨)地讀熟內容,在七、八成把握下赴考,順利通過考試。
那張測驗的證書,不知道放到哪去了,或許早已回收也未可知。但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善用每分光陰,努力學習,那種執著至今受用。高中畢業後,我曾決定重考一次,沒有補習,在家專心讀書,拿起昔日弱科課本用力準備,在終日靜讀中補回一些基礎。
不過,我終究還是讀國文。國中老師最常提醒我的話是:「為了升學,不可偏食,不可只讀國文。」進了大學中文系,四年內主要還是讀國文,雖然也讀英文、歷史與一些通識課。
至今,「國二」於我已遠在二十餘年前,「謂學不暇給者,雖暇亦不能學。」仍然在實踐中,雖然,進社會後的我,有時沒那麼用功讀書。
從苗栗竹南搭自強號到高雄,搭車時間為三小時半,車上仍是可以讀書的。上禮拜回高雄,我在車上看了《郵政三法》、《企業管理大意》與《金融科技概論》三本考試用書(我在準備五月初的郵局考試),也多虧有這些書相伴,才能度過漫長的搭車時間。
在高雄捷運、臺北捷運、桃園客運、臺南公車、臺中公車上,我都曾努力讀書過;只有去綠島的船班上,我無法讀書,因為不小心坐得太前面,一路上大部分時間都在暈船。
「謂學不暇給者,雖暇亦不能學。」偶得於課堂上的一句話,我已忘了是課本還是測驗卷上看到的,但記得下課後就去查找原典,在書局買過一本三民書局的《新譯淮南子》,也不知道放哪裡了。我就這樣實踐著,受益到今天。
對於一個有工作的社會人士,「讀書」似乎並不是非常急迫的,即使兼有學生的身分亦然。民國101年碩士畢業,走出大學校園後,讀書一事確實變得沒那麼「急」,但一直持續。
現在教育環境,與二十年前有許多不同,在國中的教學現場,我也感受到,讀書一事,似乎不那麼「緊張」了,學生可以用比較「從容」的態度面對學習。從某方面來說,未必不是好事。從容悠閒一些,書才能讀到心裡去。
但在從容、悠閒或喜悅的心情下,「善用時間」、「努力投入」還是很重要的。專注虔誠、持之以恆,所有的收穫都是自己的。讀書不必苦哈哈的,但不可以太鬆散;有趣、有志之人不必死守書本,但仍要先對書本有基本掌握。
民國一百一十四年四月九日,在我離開「國二」階段的二十餘年後,這句話,在課堂上也傳給了國二的學生們。願學生們常記此語,珍惜每一天的時間,在書本內、書本外,持續精進,讓自己有一個無悔的青春,有一個精采的人生。這些,是課本和考卷無法給予的,但只要有心,課本與考卷的字句中,也可以不斷發現新事物。
【附註】本文為作者以電腦打字撰寫,過程中未使用AI工具輔助。日後若有必要,仍將以AI協助潤稿或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