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例:羅家倫先生〈運動家的風度〉之生活實踐。
做法:
一、評估自己體能情況,找尋運動賽事或活動資訊,積極參與,適度分享。
二、回顧參與過程,記錄收穫、心得、可改進之處。(這部分也可以用AI協助)
三、自己完成參賽過程的記錄,請AI檢視與提供意見,激發下次寫作靈感。
簡要自我回顧:(人類張藝璉撰寫)
前些日子,在Facebook社團看到中山大學將舉辦「西灣山海路跑」的訊息。翻閱行事曆,發現可以排下行程後,決定報名參與。雖然是路跑,但健康組路線為3.1公里,限時1小時完成,應可用「快走」的方式完成。我目前體能狀況雖無法連續跑步30分鐘,但走路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目的能提醒自己多運動,順道參觀學校的校園風景。
我於3月15日當天早上7點多在檢錄處報到,並聆聽校長致詞,在老師的帶領下,與大家一起完成暖身操(真有活力!)。大會於7點30分鳴槍起跑,慢跑了半圈多,走出操場,跑向校園道路,然後我就開啟健走模式。全程以悠閒但專注的心情,完成這場健走。大會簡章記載,前200名有紀念毛巾,我心想這種健走模式大概要超過200名,連毛巾都沒有得領,沒想到,我還是獲得毛巾一條。
感恩學校舉辦這次路跑活動,並讓全校師生、校友免費報名參加。沿途,有開水補給,完賽後有運動飲料及點心。我領取到完賽證明、完賽獎牌、紀念毛巾,還附贈精美提袋,正面書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背面書寫「假我數年從事教育工作,我將要改變世界!」,真是無處不教育。
帶著精美提袋、完賽禮品、飲料與點心,我身心爽朗地走向山洞口。這個「山洞」就是西子灣隧道,是中山大學對外門戶之一,穿過山洞就是高雄市鼓山區的街頭。我先在山洞口校內一側索取校園徵才的資訊,準備回家閱讀,然後步行穿過山洞,準備搭車回家。在山洞裡,我複習了余光中先生的新詩、中山大學的校訓,還有那句「讓生命在中山轉彎!」,覺得又是受益良多。
回到家中,將這些東西拿給媽媽看,媽媽說:「妳沒跟我說,不然我就跟妳去。」我說:「這次限定學生報名,改天如果有健行,我們再一起參加。」但是,那天晚上,母女倆就在文化中心附近健走。運動習慣原本不必參加競賽來養成,只是因為我有時太懶,才需要找點刺激。長輩們知道適度運動有益健康,邀請長輩運動,是不需要提供獎品的。長輩們,也是督促我們運動的良師。
寫到這裡,我想起,韓愈〈師說〉所說的:「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及《淮南子》裡頭說的「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這兩句話。如果運動是「道」,那追尋「運動之道」的人,不只應以體育老師為師,還要向所有樂在運動的人學習;如果運動也是一本書,那麼,閱讀這本書,不限場所,西灣、壽山、學校操場,只是起點,我應該讓自己「無之而非運動」。(2025.3.20)
請AI簡評(ChatGPT3.5)
文字指令:
「請簡單評論這篇運動比賽的回顧,請提供改進意見。評論字數200字。」
ChatGPT3.5回應:(2025.3.20)
這篇運動比賽回顧文字流暢,情感真摯,能讓讀者感受到參與者對於運動的體驗與反思,尤其是最後以「道」與「書」的比喻深化主題,增加文章的哲理性。然而,仍有一些可以改進之處:
1. **文章結構與重點聚焦**:文中涵蓋報名動機、比賽過程、完賽感想、家庭互動及哲思,但比重較平均,缺少明確的重點。可適度縮減與賽事本身關聯較弱的部分,例如母女對話與徵才資訊,讓文章更集中在「運動」的主題上。
2. **情節安排與節奏**:開頭鋪陳報名動機、體能狀況稍長,可考慮精簡,使讀者更快進入比賽過程。同時,「健走模式」的描述可再細膩,例如沿途風景、身心變化,讓讀者更有臨場感。
3. **結尾深化與回應主題**:文末引用經典句子點出「運動之道」,提升層次,但可進一步扣回自身體驗,例如「這次路跑讓我體會到……」,讓個人感受與哲理更緊密相連,使結論更具說服力。
整體而言,這篇回顧真誠動人,若能適當刪減枝節、強化細節描寫與結論深化,會更具感染力。
請AI優化寫作結果
文字指令:「一、請依據您的建議,改寫這篇運動回顧。二、改寫時,請參考羅家倫〈運動家的風度〉這篇文章,明確寫出這篇運動回顧的作者張藝璉,可能想依循羅家倫先生文章中提到的什麼精神。羅家倫〈運動家的風度〉全文如下......」
ChatGPT回應:
### 改寫後的運動比賽回顧
#### **西灣山海路跑──體驗運動家的風度**
**張藝璉**
前些日子,得知中山大學將舉辦「西灣山海路跑」,我翻閱行事曆,確定可行後便欣然報名。雖然體能狀況無法連續跑步三十分鐘,但健康組路線三點一公里,限時一小時完成,讓我有信心以快走方式完成比賽。對我而言,參與這場賽事並非為了名次,而是希望透過運動強健體魄,並親身感受這座學府的風景與氛圍。
比賽當天,我於清晨七點報到,校長致詞後,在老師帶領下進行暖身操。七點半鳴槍起跑,我嘗試慢跑一段,隨即調整步伐,以穩健的節奏投入健走。沿途欣賞校園風光,感受晨間微風拂面的清爽,專注於每一步的節奏,享受運動的純粹樂趣。這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場與自我的對話——我不與他人爭競,只求戰勝自己的惰性。
比賽結束,我原以為無緣前兩百名的紀念毛巾,卻意外獲得一條,頓時感受到運動的另一層意義——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全力以赴的過程。羅家倫先生曾言:「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運動家的風度不在勝負,而在於貫徹始終的精神。對於這場路跑,我並非競技場上的佼佼者,卻展現了運動應有的態度——誠實競賽、堅持到底、享受運動本身。
完賽後,主辦單位提供飲料、點心,並發放完賽證明與紀念品,讓每位參與者都能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悅。賽事雖已結束,但運動的精神不該止步於此。我帶著獎牌與禮品,走向西子灣隧道,回望剛剛走過的賽道,心中暗自期許:未來,運動將不再是偶然參與的競賽,而是融入日常的習慣。
回到家,我與母親分享這場賽事的點滴,她笑說:「早知道,我也想一起去。」我則邀請她下回一同健走,因為運動的價值,不僅在於個人的健康,更在於彼此陪伴、互相激勵。正如羅家倫先生所言,運動不只是鍛鍊體魄,更是培養光明磊落的品格。我願持續在這條路上前行,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自己在每一次前進的步伐中,都能體現運動家的風度。
這是一篇改寫後的運動回顧,參考了羅家倫〈運動家的風度〉的精神,使文章更聚焦於運動的價值與態度。
文字指令:
請依據張藝璉運動回顧原文及您(ChatGPT)協助整理、潤飾、修正、補充的結果繪圖一張,可能是幾位跑者在大學操場起跑,旁邊有山、有海、有學校建築。
ChatGPT繪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