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網路探究/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WebQuest),又稱為研究性學習、專題研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模式。在教師的輔助下,由學生策劃、執行及自我評估的學習方法。它是一種跨學科的學習技巧。學生透過研習一個特定的專題的同時,運用現有的知識和技巧來重新綜合,並透過進行一些特定的活動,使學生能自主地建構知識,繼而學會這個新的題目,而達至學會學習的目的,並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
WebQuest網路探究/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WebQuest),又稱為研究性學習、專題研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學習模式。在教師的輔助下,由學生策劃、執行及自我評估的學習方法。它是一種跨學科的學習技巧。學生透過研習一個特定的專題的同時,運用現有的知識和技巧來重新綜合,並透過進行一些特定的活動,使學生能自主地建構知識,繼而學會這個新的題目,而達至學會學習的目的,並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
什麼是WebQuest?
從1990起到現在,網際網路從以研究與產業開發為主,逐漸普及到了連一般社會大眾也能自在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方式當然也因網際網路的普及有所改變,老師出題目要學生做報告,學生上圖書館查資料,或去各館所參觀寫成心得,是許多已在就業市場人士的共同的回憶。現在的國、高中生,利用網路資源蒐集資料,即使缺少了臨場感,但透過線上虛擬環境來代替實際參訪也是一個不受限於時空的方法。
WebQuest 中文為網頁主題探究學習,是美國教授 Bernie Dodge 與 Tom March 於 1995 年,發展出的一套以學生為中心之「網路融入教學」活動設計。它主要的目的是老師提供一些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活動任務,學生必須用網路資源進行探究式學習活動,以完成任務。另一方面,學生也因為老師的任務設計及引導,學會如何搜尋網路資訊、分析整理、及小組的辯論修正中,提升對主題的了解及思考能力。
適用學生與課程
學生對學科已有基本能力
學生可以進行分組
學科課程目標為提升學生的統整及高層次思考能力
相關的正確資訊可以透過網路搜尋
使用 WebQuest 主題教學的優點
學生可以藉由老師所設定的任務一步步取得正確資訊,免除學生網路亂槍打鳥,不知從何開始
WebQuest教學設計提供了學生具體學習目標,引出的思考將超越死背硬記的學習理解
此學習法強調小組學習, 學生可以藉由與老師及同儕的互動提升對主題的理解
WebQuest的主要教學項目
每個WebQuest課程及網頁一般包含以下六個教學項目:
情境簡介:
介紹單元背景與情境(如人、事、時、地、物),讓學習者了解目標與引起學習動機。
任務工作:
WebQuest 的核心部分,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具體說明學習者應完成的任務或問題(如寫信給報社主編、辦同樂會),以及最後需呈現的成果。
學習過程:
教師將學生學習過程明確分成許多小步驟,循序漸進引導學習者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例如教師可提出簡短建議(角色扮演的工作分配或是注意事項)、任務解決策略(腦力激盪法)以及人際關係建議等。
學習資源:
教師提供有助學習者完成任務所需的網路資源清單,或是參考書目、錄影帶及相關領域專家等非網路性資源,幫助學習者專注在主題內容。
學習評量:
明確告知學習者成果評量的準則、要求和條件,著重高層次思考,評量準則可分為小組及個人。
總 結:
教師對任務進行整體回顧,引導學生複習所學,鼓勵學習者將經驗應用於未來其他學科領域。
資料來源:http://funidea.shu.edu.tw/media/show/i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