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資訊教育現況及問題
【現況】
國小資訊教育現況及問題
【現況】
【問題】
從下表可以知道,九年一貫的彈性節數規範較少,直接可以單排3~6年級各一節課,過往的經驗課程內容大都以認識硬體及軟體操作為主,以偏鄉小校不穩定的資訊師資來說,還可以聘到懂軟、硬體操作的代課老師來補缺。
在實施十二年國教之後,資訊教育第一線老師遇到的問題,無法單排一節課,課程須符合彈性學習課程規範,以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需跨領域、符合探究課程、素養導向設計、具備評量計畫,這些改變讓國小原本的資訊教育要面臨很大的衝擊,對偏鄉小校來說衝擊更大(很多都變成資訊融入,非資訊教育)。彈性學習課程(校訂課程),每間學校特色不同,因此發展出來的課程也都不相同,試想師資不穩的偏鄉小校如何建構出系統性的素養導向課程?可能一個人要負責3~6年級的自編課程?還得要具備資訊教育特色?儘管在師資穩定的學校,老師要規劃此課程時,也需要與各領域老師進行跨域合作,跟不同領域的老師溝通協調,這部分也是有困難度的。在十二年國教推動中,首要將傳統的講述式教學,轉變成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探究課程,考驗著老師高度的專業能力門檻也很高。種種的困難度累積起來,就會變成國小落實資訊教育的阻礙。
國中有課本,可以依課本為架構發展,並且有領綱可以遵循。國小結合校本自行發揮,跟資訊老師的興趣與能力及學校的課程發展有大的關係,這些孩子畢業到國中,資訊能力的落差如何處理?是六年之後預想到必然會遇到的重大課題。(國小老師不了解國中的課程,國中老師不了解國小的狀況,縱向連結需補強)
以筆者為偏鄉學校資訊教師的現況,筆者國小專長非資訊,因為喜歡用資訊,學校缺少資訊人才,因此學校只能請較了解資訊的老師,擔任資訊教師一職,除了要負責教學之外,學校網路、資安、資訊相關評鑑、填報、活動、採購、管理、規劃、基礎資訊問題排解……相關資訊業務都是筆者擔任此業務幾乎都要重新學習。
試想一下,偏鄉小校只有一位資訊教師,面對教學課程上的變動,3~6年級都要自編課程,需要與各領域老師進行跨域合作,以及原有要學習、處理的資訊行政業務,這些工作量一個不穩定師資的偏鄉小校的資訊教師如何面對?這部分是值得去思考的……
【契機】
現階段在教學現場看到有很多老師,願意挺身面對資訊教育的問題,積極參與科技領域前導學校計畫,或是積極參與學校的彈性課程規劃,將資訊教育規劃在校本課程中,並將過程提供給更多的學校參考。這也讓我發現,這一次的課程改革讓傳統的資訊教育課程更往前跨了一大步,以往資訊課可能只是在教室教軟硬體操作的課程,現在多了跨域與探究的元素,更符合素養導向、這次教改的需求,或許教育部門應該用鼓勵的方式,給予老師舞台,讓老師積極面對這一次的課程改革。十二年國教國小雖然沒有科技領域,但是資訊老師的轉型需要協助,國小端原本的資訊教師也大都非專長教師,不管培訓、研習或課程規劃希望教育部可以提供更多的資源,協助老師一起面對新課綱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