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作為
◎ 節約能源使用量
本校配合經濟部能源局補助計畫推動ESCO能源績效方案,汰換老舊耗電器具,並納入智慧管控。本校109年獲得能源局補助2,317萬元,並於110年9月30日受經濟部邀請於節能績效成果觀摩會上分享本校執行成果,亦於112年7月獲經濟部之「商業服務業系統節能專案」補助2,417萬元,汰換全校較為耗能之老舊空調及照明設備。
本校也利用教育部獎補助款,每年編列500-600萬不等的經費,加速汰換全校耗能的老舊冷氣為一級能效的變頻冷氣,同時納入能源監控系統,109-111年節電率分别為3.67%、1.01%、1.01%,皆符合經濟部規定,雖然每年本校的樓地板使用面積增加,且教職員工生人數維持將近1萬5千人的情況下,但總用電量卻沒有等比例增加,使得EUI 用電強度(Energy Usage Intensity)值逐年下降。
本校持續汰換老舊高耗能燈具與空調設備,並定期追蹤電力使用量,即使在112年度樓地板面積增加,R棟與Q棟也加裝電梯後,溫室氣體排放密度仍能勉力維持。
◎ 清潔能源
107年於教學大樓及風雨球場設置279.84 kWp發電容量之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110年於第二宿舍及新風雨球場設置494.34kWp發電容量之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目前本校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總容量為774.18 kWp,在112年的年發電量966,262度,占學校用電量的比率為5.3%。
◎ 綠建築
本校I棟大樓(校際聯盟產業技術曁實習大樓)通過綠化、日常節能、基地保水、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水資源及污水垃圾改善等七項線建築指標,於108年取得線建築銀級標章,另外在110年完成C棟及Z棟雙層屋頂建置,降低頂樓之空調負荷。
◎ 提升用水效率
依照經濟部水利署「政府機關及學校節約用水填報網站」之填報資料,國立技專院校及國立一般大學的人均用水量分別為70及108公升/人/日,而本校近年來的人均用水量均維持在30-38公升/人/日。
本校透過下列6個措施節水:
設置節水馬桶:第一、六宿舍共設置兩段式沖水器馬桶共1,132組,汰換D、E棟女廁馬桶為二段式沖水馬桶共119組,每次最多可節省9.5公升的用水。
設置非RO型飲水機:飲水機汰换為具有環保節能標章之非RO型飲水機共計179台,每日至少可節省製成排放水160公升。
改装省水龍頭:全校更换省水龍頭400支,針對部分水龍頭加裝節水墊片,節省30%用水量。
設置用水監測設備:每日查看監控水表用水是否正常,若發現異常即刻現場檢查是否有設備漏水,可減少漏水量。
再利用中水(回收水):本校汗水處理廠於109年完工取用,每天的最大污水處理量為700m3,其處理之汙水範疇涵蓋全校各棟大樓(除六宿與T、W棟外)所產出之生活汙水。目前每日將約200m3之汙水經汙水廠處理成中水(回收水),每日用掉之中水約50m3,主要用來澆澆灌校內植栽。本校汙水處理廠每年以100萬元的金額委由專業廢水處理業者代為操作,廢水經汙水廠的沈澱、曝氣、過濾、漂白及消毒等程序後,放流水之排放皆符合環保署規定之標準。
雨水收集與筏積水使用:目前設有筏基雨水回收池之大樓有W棟367.6m3、I棟242m3、風雨球場318.8m3,筏基水之來源為雨水與地下湧泉,且須不定時以馬達抽排放流,納入現有之植栽澆灌系統,則可達節水之功效。
◎ 綠色採購
本校依據「政府採購法」、「機關優先採購環境保護產品辦法」及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等各項措施,優先購買對環境衝擊較少之綠色產品,藉由綠色採購減少廢棄物產生,並利用各種集會、會議宣導鼓勵綠色產品的生產及使用,帶動綠色消費風氣,朝資源永續目標邁進。同時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要求,自110年起將綠色採購項目納入最有利標評選採購案之採購評選委員會(評審小組)評選(審)委員評分表。
◎ 永續校園
綠色空間:本校極為重視學生學習空間,為適應各學系不同屬性教學形式,新建不同空間以適應系所需求,打破校舍方方整整框條,營造多元的校園氛圍,獲得建築界之好評,新建產品設計創意館(X棟)及高齡服務教育大樓(O棟)分别於105年及109年獲得建築園冶獎肯定。
為提供學生課餘休憩空間並改善校舍周邊景觀,於108年完成天圓地方景觀工程、書香亭整修工程;109年完成F棟周邊景觀改善工程及T棟中庭整修工程;110年完成在水一方景觀工程、M棟周邊景觀改善工程及L棟中庭地板整修工程。
室內空氣品質:為改善公私場所室内空氣品質,提升企業形象,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爱推行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標章,獲此標章者,其檢測申報每2年1次可延長為3年1次。本校於110年提出申請並獲審查同意而授予優良級標章,另本校圖書館獲臺南市112年室內空氣品質優良場所獎。
有害作業環境之採樣與監測:本校對於有運作化學藥品之實驗場所,每學期皆會委由校外專業檢測機構,實施化學作業環境的化學物質濃度監測,而107~111學年度的監測結果皆為合格。
實驗場所安全:本校致力於校園與職場工作安全,自100年導入教育部「校園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制定有程序書(39類)、規章辦法(30類)、執行表單(150類),已充分涵蓋各面向之安衛管理與管制措施,能確保工作場所、校園環境、承攬作業之安全衛生及工作者健康照護。
配合P-D-C-A循式品質管理來促促進工作環境安全,因此連4次(100、104、108、111年)通過「校園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實務管理展延驗證」最高3年效期驗證。近3年(110~112年)無死亡職災事件;於「勞動部無災害工時紀錄網」已累計4,209,688小時,推算失能傷害頻率(FR)、失能傷害嚴重率(SR)、年職業災害千人率皆為0,自主安全衛生管理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