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將神農街建置成街區博物館,2025年的新願景為成立聲音資料庫,除了保存五條港場域的視覺文化外,更想開拓聲音的保存,讓博物館有別於一般博物館的館藏,凸顯街區博物館特有的藏品。因此計畫團隊從今年年初開設「城市博物館的探索」課程,由教師帶領學生到場域收集聲音,再與音樂創作人合作加入背景音樂,以襯托地景收集的聲音特質。
南臺科技大學「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USR計畫辦理之「西港共融音樂劇讀劇會」培訓日前圓滿結訓。由計畫主持人徐志杰、陳慧如與葉家彰老師帶領,學生透過在地文本與音樂劇場的詮釋走讀西港人文地景,深化對家鄉的情感連結與文化認同。培訓內容涵蓋歌唱、舞蹈與戲劇表演等核心能力,為11月16日讀劇會發表扎實暖身。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去年夏季以音樂會炒熱神農街,成功吸引民眾前來神農街區博物館。今年暑假趁勝追擊再度於八月末的兩個週末舉辦音樂會,雖遇新光三越小北店強勢的開幕活動,同樣吸引人潮佇足聆聽美妙的樂聲。
南臺科技大學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致力於臺南五條港郊商文化的保存,並成立神農街區博物館。該計畫從111年起,便攜手臺南市文化協會,連續四年舉辦藝師手作課程。日前,竹編、銅浮雕及漆線雕等三項傳統工藝課程已圓滿落幕,透過手作體驗讓民眾認識傳統工藝文化,反應熱烈,成功為古老技藝的傳承注入新血。
由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與國立臺灣大學合作辦理之「2025 Net Zero Tech淨零排放科技國際競賽」,匯聚全球16個國家參與。南臺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師生團隊以創新綠能技術,從臺灣賽138組隊伍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決賽,並榮獲臺灣賽佳作。此次獲獎不僅彰顯南臺科大在綠能科技上的卓越實力,更為學校的綠能與永續教育寫下亮眼成績。
日前,南臺科技大學「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USR計畫協同主持人兼資訊傳播系主任鄭靜怡老師,帶領學生團隊走入西港後營國小,辦理為期兩週的「西遊記之後營取經趣」營隊活動,共計25位小朋友熱情參與。營隊設計結合黏土創作、繪畫體驗及在地踏查等課程,讓孩童以童趣角度重新認識生活周遭的土地與文化。活動亦特別融入由學生團隊與躍演核心藝術家共創的西港共融音樂劇《鯉魚公說我跟我爸很像,我說哪有》中的曲目〈西港,我長大的地方〉,透過唱跳方式,引導孩童以音樂與肢體連結在地記憶,深化文化認同。
南臺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推動「同行共變:營造夥伴協作學習共同體」USR計畫,於114年攜手臺南市南區龍崗國小、白河區仙草實驗小學、六甲區林鳳國小、柳營區新山國小及臺南市立成功國中等五所夥伴學校合作,攜手深化師資職前培育課程,並回應各校的實際教學需求。計畫內容涵蓋教案發想、社會情緒學習(SEL)課程設計、特色學校參訪,並特別邀請國中小教師擔任業師,分享第一線的教學經驗與課堂策略。此外,也推動師資生設計結合資訊科技的教學實踐方案,展現多元且具創意的課程模式。本次課程實踐著重素養導向的專業發展,強化師資生在課程設計、教學實務與教育視野上的能力,促進高等教育與中小學現場的良性互動,共同培育兼具專業素養、多元能力與在地關懷的新世代教育人才。
南臺科技大學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再度牽手神農街區博物館住民,舉辦「走入西門:看見神農街風景」BINGO集章活動。為期超過一個月暑期活動自7月26日至8月31日,邀請民眾踏訪昔日府城西門邊境,在歷史與街區風貌中展開一場亦古亦今的文化探索之旅。
南臺科大「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計畫2.0」在日前(14日至18日)與台南左鎮國中攜手合作辦理暑期夏日樂學活動「銀合歡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將左鎮地區生長過剩的外來種植物—「銀合歡」作為主要素材,透過加工與創意手作,將原本造成生態負擔的銀合歡,轉化製作成具有實用性與教育價值的木椅及木笛子,成功實踐了資源循環再利用與環境永續的無限可能性,為偏鄉教育注入新活水。
南臺科大的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持續與鹽水橋南社區發展協會合作,114年第四期於社區設置月津文化生活館,並以月津文化生活館為主導,帶領社區朝永續經營的目標邁進。日前延續過去五年來社區導覽培訓課程,今年將重心放在社區長輩,以讓長輩講古作為培訓的主軸,獲得資深在地導覽員報名研習的認同,確立計畫團隊的培訓方向與策略確實可行。
南臺科技大學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持續深耕在地五條港文化,今年再度舉辦「2025五條港原創流行音樂比賽」,徵選以五條港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原創作品。計畫團隊透過音樂傳播的特質,邀請全台創作者以旋律書寫五條港港道記憶,並藉由競賽形式,激盪出更多關於府城五條港歷史與情感的表達。
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計畫攜手臺南市南區新興國中於日前在新興國中舉辦青銀共學成果發表暨校園社團表演活動,活動包含班級特色攤位,更有多場社團成果與多首卡啦OK勁歌表演,現場除了新興國中師生、家長、及青銀共創USR計畫師生,亦有大量的周邊社區民眾前來共襄盛舉,即使炎熱夏日也不減學生的活潑能量與社區民眾的熱情支持。
南臺科技大學「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計畫2.0」於5月30日至5月31端午連假期間,於臺南左鎮街區舉辦《左鎮拾光藝象展》,集結5門課程實作能量,從街區市集、古物走秀、體驗活動到空間裝置的在地藝術創作,透過「拾光」與「藝象」交織,展現左鎮的文化底蘊與青春創意的實踐成果,活動吸引許多民眾駐足參與,活絡老街區。
南臺科技大學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其神農街博物館經營節慶活動有成,於端午節推廣掛香包習俗,從虎年結合金華府中庭虎堵的虎開發出博物館特有的金華虎香包大獲好評後,持續每年以博物館裡的在地元素研發出當年生肖香包。今年為蛇年因蛇的外型並沒有腳,怎麼呈現蛇與老街的特色,經過多次失敗的嘗試,最後讓蛇與端午節的主角粽子結合,完成蛇麼都讚的卡哇依吉運蛇與福祿蛇Q粽香包,從報名秒殺可見Q粽香包十分吸睛搶手深受民眾的喜愛。
南臺科技大學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的神農街博物館,113年啟動博物館場域的地方文化幼苗扎根計畫,與在地的協進幼兒園合作,除了認識地方的老街(神農街)、廟宇與地方的節慶習俗外,也投入以地方文化素材學台語的教材與課程,深受協進幼兒園的教師與家長的認同。今年適逢端午佳節的到來,與神農街博物館裡的海龍肉粽故事館合作,在日前舉辦「認識端午節」的文化體驗活動。透過本次活動,讓幼兒感受端午節的節慶習俗,從中播下文化的種子,共同認識在地傳統的文化記憶。
南臺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日前在「幼兒觀察」課程陳志盛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台南市大內區二溪國小,與該校附設幼兒園師生攜手展開一場寓教於樂的遊戲闖關活動。南臺幼保系學生設計十九項幼兒觀察互動遊戲,陪伴幼兒在歡笑中探索、學習與成長,為幼兒教育注入新活力。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將至,南臺科技大學青銀共創USR計畫於5月24日舉辦「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系列活動,攜手臺南市鯤鯓、溫陵及金華等三個社區,再次發揮青年創意與社區活力,陪伴長輩迎接一個傳統卻創新、熱鬧又溫馨的端午節。農曆五月時值夏季,各種蚊蟲大肆出現,活動頻繁,正是傳染病開始盛行的季節,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為驅邪避惡,以求身心的平安,後來加入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更增添了端午節的重要性。此次活動內容包含包粽傳承教學、手作防蚊香包及艾草膏、端午立蛋趣味競賽、關懷獨居長輩送粽子等豐富活動,融合節慶意義與青銀互動。現場眾多嘉賓共襄盛舉,包括立法委員陳亭妃、臺南市陳怡珍、沈震東及許至椿等議員、臺南市中西區區長蔡佳甫、臺南市南區區長蕭琇華、南美里里長曾朝欽、鯤鯓里里長陳金江、金華里里長柯崑城等人,與學生、長輩齊聚舞台帶動跳,現場氣氛熱絡、歡笑連連,展現老中青三代共融的美好畫面。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109年開始籌畫將300歲的神農街建置成街區博物館,五年有成已有二十項的館藏設施與活動,繼去年在國際博物館日參與台南市府的博物館節慶祝活動大獲好評後,日前續推玩轉大富翁2.0版,除展現老街博物館的豐富量能外,也讓民眾在深入淺出的遊戲中,認識神農街街區博物館。
南臺科技大學USR計畫〈藏碳蘊漁:古都漁鄉之綠電創能與數智雙生跨界整合淨零永續行動計畫〉,近日接連深入校園與社區,辦理多場科普推廣實作活動,包括安南區青草國小的無人機營隊、屏東女中數理資優班的風能工作坊,以及受臺南市環保局邀請、於永康區東橋里舉辦之太陽光電推廣活動。團隊以多元科技教育走入不同年齡層,擴散科技素養與永續意識,展現南臺師生豐沛的實踐能量。
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計畫攜手臺南市南區龍崗國小與富邦人壽舉辦113學年度魚宴昆崙教學成果發表暨母親節感恩活動,現場除了龍崗國小校長、師生及青銀共創USR計畫師生,此外包含臺南市政府督學施宏彥、數名教育界的校長前輩、南區區公所、學生家長會委員、鯤鯓龍山寺管理委員會、台南市議員、鯤鯓社區民眾、富邦人壽夥伴等貴賓一同在母親節前夕共襄盛舉,締造了一場令人難忘的人才培育與青銀共融之節日饗宴。
南臺科技大學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再傳捷報!由USR計畫「藏碳蘊漁」延伸孵化的「源動力」創業團隊,以其創新的「智慧水質感測無人船」解決方案,在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14年度「U-start創新創業計畫」創新服務類組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階段50萬元創業基金。這項佳績不僅展現南臺科大卓越的創業育成實力,更彰顯學生團隊運用跨領域知識,回應在地產業痛點的創新能量。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自109年起設置神農街街區博物館,每年在博物館的活動中心-五條港文化會館舉辦多場五條港職匠說故事、神農街住民說故事系列講座,藉此推廣五條港文化並讓民眾認識多元化的神農街博物館。日前邀請新駐店「收藏職人」林啵貝老闆,以「收藏職人在神農街築夢」為題,分享如何跟百年老屋共存共處與活化,創造出人生最佳的業績。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自詡經營的五條港場域為世界遺產,因此從2023年開始推出「港井出發吧!」活動,以數位科技重現遺產場景,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訂定的4月18日「世界遺產日」,藉此提升大眾對重要文化古蹟與遺址的認識,並倡導五條港文化遺產保存的重要性。計畫團隊日前借助MR擴增實境科技並導入闖關遊戲,在清代接官亭與風神廟的歷史場域,引領民眾穿越時空來到250年前跟著清代官員登岸踏入國境之門,了解當時接官亭官員們送往迎來的情景。
南臺科技大學於2025年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中展現卓越實力,兩項USR計畫成功獲獎,分別榮獲「在地共融組」楷模獎與「永續課程組」績優獎,為本校推動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再添佳績。其中,「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計畫透過音樂、影像與科技創新,促進文化傳承與社區共融;而「藏碳蘊漁USR 綠電創能與節能實務學分學程」則聚焦綠能技術與減碳轉型,培育跨域人才,協助漁業永續發展。
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團隊產學攜手福樂多及福生環境住易聯盟於日前舉行「少子高齡長照醫療缺工潮解方台日交流會」,主要因應2025年台灣超高齡社會的來臨,面臨社會照顧人力缺工、在職人員高齡化、服務品質不佳與人力管理的問題,此次活動特別邀請日本ナチュラルハートフルケア下元佳子代表理事及日本專業團隊、福樂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蔡俊明總經理、びわこ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専門職大学教授垰田和史教授、一粒麥子基金會關廟日照謝慧娟機構長、廣慈長照社團法人附設宜蘭縣私立大安綜合長照機構林添萬營運長、高知縣居家照護工作者聯絡協議會荒川泰士會長、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蘇興中主任、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辦理新北市愛維養護中心陳雅倩副主任與劉偉嘉治療師、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朱貽莊副執行長與黃春璘主任、高知居家照護協會福島壽道代表理事等國內外業界專家一同來分享實務經驗,活動由下元佳子代表理事開啟一系列分享交流。
當一所大學的影響力不只停留在課堂,而是與地方脈絡緊密交織,能夠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南臺科技大學藉由「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學校以在地需求為核心,帶領師生蹲點臺南的山海城鄉,在地方探索文化振興、社會共融與環境永續的可能性,也在實作裡摸索出深具在地特色的永續發展模式。南臺科大長期的投入,扎實深化了大學與社區的合作關係,讓教育的力量催化地方心聲,每一步都累積成價值的改變。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經營神農街元宵花燈展有成,今年粗估吸引十五萬以上的人潮來此朝聖,感受全台最有年味氛圍的燈展。日前舉辦閉幕式,在200位參與燈展自主學習課程學生的見證下,揮灑彩帶與高空煙火中與燈展的花燈再見,並啟動路燈模式,讓盞盞花燈轉換成路燈,繼續在神農街閃耀。
南臺科技大學積極回應當代高等教育之使命,致力於落實全人教育,推動大學社會責任(USR),並以在地共融與永續發展為目標。本校長期秉持人文關懷與科技創新精神,深耕在地,積極推動多元USR計畫,以實際行動善盡社會責任。於2025年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中,南臺科大再次展現於USR實踐上的卓越成果,以三項深具影響力的計畫成功入圍,榮獲全國第四、私立科大之冠的佳績,充分彰顯本校長期以來落實在地社會責任的承諾與貢獻。
南臺科技大學「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2.0」USR計畫透過學校課程與在地議題連結,看見在地需求,為文化、產業和品牌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視覺傳達設計系賴孟玲老師在113學年度「文創品牌與設計實務」課程帶領同學進入臺南左鎮公舘社區,以及佳里的北頭洋發展協會,分別為兩個社區設計產品禮盒以及品牌logo,更在課程結束後持續與社區討論出合作的模式,於日前(2/21)舉辦授權簽約儀式,讓公舘及北頭洋社區的品牌設計正式亮相。
南臺科大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鹽水團隊,日前與鹽水鎮南宮攜手合作舉辦「蛇年蜂炮小旅行─鹽水蜂炮文化體驗之旅」。在鹽水區公所的支持下,活動資訊於公所官網釋出後,報名情況超乎預期,瞬間秒殺爆滿,獲得各地遊客熱烈支持與喜愛,給予鹽水團隊莫大的肯定與鼓舞。
元宵節還沒到,臺南神農街就已出現排隊人龍!南臺科大USR計畫團隊設計的「吉運蛇」小提燈,以其獨特的球狀造型和可愛外觀,吸引民眾爭相領取,成為神農街燈展最吸睛的焦點。
南臺科技大學文化底蘊USR團隊今年再度與台南市文化協會攜手,於神農街舉辦第八屆元宵花燈展。以「蛇來運轉、無限光彩」為主題,結合數字「8」的大發與無限意涵,期盼燈展能持續發光發熱。
燈展日前開幕,南臺科王振乾副校長、大台南市文化協會鄭道聰創會會長、成功國中鄭文鵬校長、龍崗國小李啟榮校長與中西區公所蔡佳甫區長都到場力挺。開幕當天除遊街外,還邀請去年夏季音樂會的五條港原創流行音樂得獎者,回歸表演。此外為了讓民眾認識燈展的各燈區,巧妙的搭配第八年的數字8,以「尋找○○」為主題的遊戲,配合燈區的介紹設計成八關的闖關開幕遊戲,也意味神農街元宵燈展從狗年開辦持續至蛇年邁入第八年,最後大家將八關所獲得的碎片拼組而成一顆巨大的麻將「發」字,也藉由發字預祝蛇年神農街燈展發發發!
南臺科技大學「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USR計畫參與由左鎮區公所與在地組織共同策劃的「2025年左鎮燈會」,1月12日於左鎮老街盛大點燈,正式揭開蛇年燈會的序幕。本次燈會以「星空銀河系」為主題,精心規劃四大展區,展品涵蓋藝術家精心創作及在地長輩青銀共創的作品,展現在地竹材產業與百年文化深厚底蘊,以及現代科技的創新應用,將傳統元素與當代藝術相互結合,打造出一場充滿藝術性與地方情懷的視覺盛宴。
南臺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同行共變:營造夥伴協作學習共同體」於113年攜手臺南市南區龍崗國民小學、臺南市白河區仙草實驗小學、臺南市六甲區林鳳國民小學、臺南市立成功國民中學,於師資職前培育課程中納入學校需求,以教案發想、校慶親職闖關活動的課程設計、科學闖關課程活動設計、參與國小公開觀議課、參訪特色學校、邀請國中小教師擔任業師分享寶貴教學現場經驗、以及師資生實踐方案等各類課程實踐行動,深化素養導向教師專業發展的深度與廣度,共創多元教學模式,培育新世代教育人才。
南臺科技大學「漁光再造」USR計畫成果豐碩,日前舉辦成果展,以創新方式重現漁光島的蚵產業文化,並推動海洋環境教育。此次成果展,展現了休閒事業管理系結合院系專長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努力,體現了學校在產業創新及社區服務方面的成果。計畫聚焦漁光島的產業特色與海洋生態保育,從環境、社會、經濟多方面彰顯大學社會責任的價值。透過廢棄蚵棚搭建傳統蚵架、舉辦蚵農攝影展、開設攀樹與衝浪課程、設計海洋教育闖關遊戲等多元活動,成功將大學的學術能量與在地產業結合,共同為漁光島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南臺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日前辦理113年「教育部師資生實踐史懷哲精神服務計畫」公開表揚活動,肯定吳珮綺、李育辰、林沂寬、陳韡妮、黃建穎、黃唯蓁、潘昀等7位師資生圓滿完成「成功導覽員,永續由我來」暑期課程營隊。
南臺科技大學在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中屢創佳績,不僅於第三期計畫中全數提案通過。日前更再獲教育部第四期USR計畫提案5件全數通過並另獲校務發展規劃中長期成效評估經費補助50萬元的亮眼表現。展現該校多年來以大學專業深耕在地議題,開拓多元解方的行動與卓越成果備受教育部肯定。
南臺科技大學USR計畫「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動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日前結合55週年校慶舉辦「Wind Rock綠電草地音樂會」,以風力及太陽能互補式發電供應音樂會潔淨能源,並透過在地飲食推廣,深化與地方產業之連結。此外,活動更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進行跨國連線,展望雙方未來於風力能源領域的合作與交流。
南臺科技大學USR跨樂尬陣計畫成果展「鯉魚公說我跟我爸很像,我說哪有」音樂劇於日前圓滿落幕。當天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反應熱烈,對演出給予了高度評價。此次成果展結合了音樂、戲劇與在地文化,帶領觀眾從多元的角度認識西港的陣頭與胡麻文化,並展示了地方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共融結合。
南臺科技大學《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USR計畫團隊,近期攜手校內《衛保組》成功舉辦了【南臺科大青銀保衛站】健康促進檢測活動,此次活動不僅體現了USR計畫在校園內的實踐與推廣,更進一步深化了校園與社區的連結與合作,展現了大學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
為關懷在地長者,落實青銀共融,南臺科技大學青銀共創USR計畫與長期重視高齡關懷服務的富邦人壽CSR再度攜手臺南市政府社會局,於歲末年終在臺南市中西區南美里活動中心舉辦「2024暖冬耆樂聚_青銀聖誕共樂時光」活動,為長輩們帶來溫馨的聖誕節。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2024年為呼應臺南400,以「五條港糖文化之路」為主題,日前舉辦展覽及系列活動,帶民眾認識神農街傳奇糖商王雪農,更以「甜品散策」概念帶民眾走訪、認識五條港老字號甜品店家故事,頗受民眾好評。團隊更延伸糖文化展覽內容,攜手校內餐旅管理系林政陞助理教授與學生團隊,以五條港老字號店家的古早味甜品,延伸開發出獨具神農街博物館特色的「枸杞養生寒天凍」、「太妃糖甘納豆鹽酥餅」伴手禮DIY,深受參與民眾喜愛。
南臺科技大學日前假臺南市中西區南美二館府前路與忠義路廣場舉辦{南臺人佇遮}USR×SDGs–113年度USR計畫聯合成果展,由南臺科大社會責任暨環境永續中心與五個USR計畫團隊師生策劃推動,透過互動式遊戲與介紹、手作體驗、影片播放與靜態展覽等豐富多元的活動,與前來參加的在地民眾及旅客分享今年度社會責任實踐成果。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因龍年燈展大受好評,影響到校內學生參與燈展彩繪的意願,順利在十月招募到花燈彩繪以及座燈的自主學習專題課程學生共198位,超越以往最高140的人次。參與住戶方面,加上海安宮也達到64戶,同樣也突破往年的60戶大關,足見燈展受到住民的肯定,踴躍參與。
南臺科大「藏碳蘊漁」USR計畫主持人陳宥任老師,將綠能科技融入傳統歌仔戲,攜手「鴻明歌劇團」顏子軒團長、「挽仙桃劇團」吳宗恩團長及表演團隊,打造出獨特的「綠傳文化」表演模式,共同參與2024年度「十傑社會創新實踐平臺」計畫,並以「綠傳文化」提案獲選永續發展領域之團體組優良獎。此創新計畫不僅成功將綠能科技與傳統歌仔戲結合,為傳統藝術注入新生命,更在宜蘭成功舉辦戶外示範公演,為臺灣的永續文化發展貢獻心力。
南臺科技大學「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自109年起深耕鹽水,將傳統竹文化融入校園教育,成果豐碩。今年,團隊更成功打造「鹽水竹運會」,將鹽水在地的竹工藝、民俗信仰及生活智慧轉化為一場充滿趣味的闖關活動,寓教於樂的文化體驗,深受學童喜愛。
南臺科大「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USR計畫團隊深耕社會共融領域有成,榮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頒發「台灣永續大學獎」社會共融領袖獎第一名之殊榮,由周德光代理校長代表受獎,此項榮譽是對該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以及一路以來投入心力的師生極大的鼓勵與肯定,今後也將持續發揮大學社會影響力,向社會宣達永續共融理念。「台灣永續大學獎」是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舉辦的評選活動,旨在表揚大學在永續發展方面的創新和努力。
南臺科技大學青銀共創USR團隊與富邦人壽CSR日前攜手舉辦「台南府城萬歲節」,活動現場宛如一場跨世代嘉年華!透過別出心裁的萬聖節變裝走秀和宮廷舞宴,成功將社區長輩、南臺師生、幼兒園小朋友等老中青幼四代緊緊相連。
南臺科技大學USR計畫「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動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團隊,近日與亞太能源科學教育協會共同主辦「2024 KidWind風力能源競賽南區聯賽」,並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辦之「2024科普環島列車」橋頭站活動進行科學攤位設置。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團隊不僅成功推動綠能教育,讓中小學生深入了解風力發電的原理,激發對綠色能源的興趣。
南臺科大承辦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 2023年團隊為彰顯街區博物館的特色,開始將講堂地點從蹲點移動到五條港職匠工坊舉辦,讓民眾貼近職人認識五條港文化,受到好評。因此繼去年與水仙宮旁百年餅舖寶來香合作讓民眾認識傳統糕餅的經驗,計畫團隊日前帶領民眾走進鮮為人知的永樂市場二樓,以「移動講堂:隱身永樂市場的另一個世界─茶屋介」為主題,帶領民眾認識以數種漆或將漆混金銀粉末修補破損陶器的金繼工藝,打開永樂市場茶屋介秘店的潘朵拉盒子。
南臺科大「點亮左鎮相放伴-創意生活加值」USR計畫所舉辦的「左鎮影像創作成果展」,於日前在市區南紡購物中心盛大開幕。本次活動由資訊傳播系、南漂仔聚匯總部及左鎮國中攜手合作「左鎮影像創作營」,透過實地觀察及影像紀錄,學生們創作了11部以左鎮在地文化為主題的影像作品,內容涵蓋當地居民、職人故事以及地方風土人情。成果率先於左鎮公有零售市場盛大播映,邀請在地居民、場域夥伴、學生共同賞析。為了將左鎮日常生活中的美好與感動向外推廣,計畫將這些故事搬至市區南紡購物中心的廣場大螢幕上播映,期望更多人認識並了解這個充滿魅力的社區。
南臺科技大學「點亮左鎮相放伴-創意生活加值」USR計畫今年度與左鎮農會四健會、左鎮教會協力合作開啟左鎮風土餐桌企劃,透過教會長輩的指導,青年們學習製作在地風味料理,同時計畫主持人賴孟玲老師及資訊傳播系鄭靜怡老師一同帶領視傳系與資傳系學生,以繪本食譜及紀實影片兩種創作形式傳承傳統料理手藝,並邀請地方居民與夥伴們在左鎮教會齊聚一堂,日前舉辦「左鎮好食刻」成果發表會,共同品味這些充滿地方特色的佳餚,體驗左鎮的地道風味。
南臺科技大學「點亮左鎮相放伴-創意生活加值」USR計畫今年度與左鎮農會四健會、左鎮教會協力合作開啟左鎮風土餐桌企劃,透過教會長輩的指導,青年們學習製作在地風味料理,同時計畫主持人賴孟玲老師及資訊傳播系鄭靜怡老師一同帶領視傳系與資傳系學生,以繪本食譜及紀實影片兩種創作形式傳承傳統料理手藝,並邀請地方居民與夥伴們在左鎮教會齊聚一堂,日前舉辦「左鎮好食刻」成果發表會,共同品味這些充滿地方特色的佳餚,體驗左鎮的地道風味。
南臺科技大學青銀共創USR團隊近日與華山基金會台南B及富邦人壽合作,舉辦了一場溫馨的「關懷獨老中秋餐會暨銀髮婚禮」。活動旨在關懷社區中的獨居長輩,透過中秋餐會讓長輩們聚在一起,共享節日氛圍,增進社區的溫暖連結。
南臺科技大學「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USR計畫日前舉辦在地實驗音樂劇演員培訓成果展,呈現為期兩個月密集培訓的成果。本次計畫結合了南臺科大學生、西港在地居民及台南市民,透過專業導師的指導,學員們在舞台上展現了精湛的演技與音樂表現力,完美詮釋了所學內容。這場成果展為年底即將上演的在地共融實驗音樂劇預熱,也為藝術共融與地方文化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南臺科技大學USR「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動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團隊,日前參與各項競賽脫穎而出,分別榮獲全國高中職大專小水力發電設計比賽大專組第二名、全國海洋能源創意實作競賽大專組佳作以及教育部人文社會永續行動創新應用競賽綜合組佳作,展現師生在綠能創新與永續發展領域卓越的實作能力。
南臺科技大學「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為平衡冬季燈展的人潮,參考歐洲世界遺產城鎮在夏季舉辦慶典的做法,於去年開始舉辦夏季音樂會。今年適逢「台南400」,將歷史與文化融入「神農街夏季音樂會」,成功吸引大量人潮,為老街注入新活力。
南臺科技大學青銀共創USR團隊與「台灣福生環境住易聯盟」再次攜手合作,近日在台北欣蘭企業有限公司舉辦SIG暨企業參訪活動。當天,許多關注高齡居家安全議題的長官跟學者出席,特別是在新莊大火事件中,長者焦屍經過12天才被發現的悲劇,引發了對長者居家安全的高度關注,突顯居家建材安全的重要性。正好呼應此次中日USRxCSR產業Talk的SIG交流活動,同時也進行了現場直播,吸引了不少合作夥伴學校及民眾在線上共襄盛舉。
南臺科技大學「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在推動五條港與鹽水區推廣在地文化永續不遺餘力,日前以《請進神農街博物館》作品展現精彩成果,榮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舉辦之「2024第八屆台北金鵰微電影展」永續微電影銅獎殊榮,由計畫主持人蕭百芳教授代表受獎,而此項榮譽也彰顯南臺科技大學落實大學社會責任與推動文化傳承與永續行動之卓越成果。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今年與台南市文化協會以台南食物偏甜的概念,探討五條港「糖」的故事,推出五條港糖文化之路的展覽,慶祝台南400。該展不僅可以認識曾是神農街住民創立鹽水糖廠,生產砂糖的「邁向甜蜜新時代:台南第一糖商王雪農展」;或是認識神農街博物館周遭傳統老店糖製品的「五條港甜品散策:想起彼當時‧店家衛星展」,都讓民眾了解屬於五條港糖文化的樣貌。在這樣的情境下計畫團隊邀請神農街博物館的店家與住民,透過「糖」的主題,找出能讓人「甜入你心」的事物,共辦BINGO集章活動,活動自即日起到8月31日。
南臺科技大學青銀共創USR計畫團隊於日前(6日)在臺南市中西區舉辦「南美里特色永續成果發表會 X 樂齡悠活館開幕」活動,邀請市府長官及計畫合作團隊等貴賓共襄盛舉。臺南市政府社會局盧禹璁局長、老人福利科鄭妙君科長、中西區蔡佳甫區長、南美里曾朝欽里長及鯤鯓社區陳金江里長受邀參與「樂齡悠活館」、「蝸牛巷門牌」及「居家安聯網」啟用揭牌儀式。南臺科大代理校長周德光、副校長王振乾、智慧健康學院張春生院長及高福系彭巧珍主任也親臨現場,與超過百位社區夥伴共同見證這隆重的啟用揭牌儀式。
南臺科技大學「藏碳蘊漁」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團隊,日前至大台南會展中心參與第64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於展攤分享計畫團隊之風力發電機研發成果,讓參與此次盛會的全國中小學生及民眾能夠親近再生能源的創意設計,並藉此推廣低碳節能之永續思維。
南臺科技大學USR「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動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日前以綠能智動魚塭之實踐方案對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7項「可負擔的潔淨能源」,耕耘環境永續領域成果豐碩,榮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頒發「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銀獎之殊榮,由周德光代理校長代表受獎,此項榮譽是對南臺科技大學環境永續的鼓勵與肯定,今後也將持續發揮大學影響力,向社會宣達永續理念。
南臺科大運用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點亮左鎮相放伴-創意生活加值計畫」,日前與南漂仔聚匯總部合作,於左鎮公有零售市場舉行為期二天的歪腰市集活動。視覺傳達設計系陳一夫老師攜手學生們精心設計了八個創意手作及遊戲攤位,為每月都有舉辦的歪腰市集活動融入左鎮特色新亮點!由學生們發揮巧思,結合左鎮在地元素,化石、農產、生態與西拉雅文化等,讓遊客在漫步左鎮老街後,能以趣味、知性和手作的方式,深入體驗左鎮的獨特魅力。
南臺科技大學「點亮左鎮相放伴」USR計畫團隊今年度啟動「草山野燒營」系列活動,集結年輕學子、社區居民及藝術家以在地風土元素創意運用,利用臺南市左鎮特有的白堊土創作具有在地意象的燒陶作品及藝術裝置,並透過左鎮區公所、草山里辦公室、公館社區發展協會等在地組織及居民協助,9日至11日將在草山里活動中心舉行,邀請大家來感受自然的能量。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為拓展五條港文化,日前以原創流行音樂決賽與黑膠音樂揭開神農街夏季音樂會序幕。該團隊向以保存與宣揚清代五條港郊商文化為職志,除以世界遺產標準5Cs建置神農街街區博物館外,也思考第4C「促使大眾瞭解與支持」還能怎麼突破,以及如何結合第5C讓社區住民共同參與,於是朗朗上口帶動風潮的流行音樂,以及人人可參加的音樂會,成了計畫團隊拓展與彰顯五條港文化的策略。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攜手台南市文化協會針對台南400,思考影響台南深刻的元素是什麼?全台各地都認為台南的食物很甜,「甜」已經與台南畫下等號,恰巧曾為神農街住民的王雪農先生,為新式糖業的創始人之一,因而以「五條港糖文化之路」為主題,選定神農街口作為展覽的主場,展期從7/6起至8/31止。
南臺科技大學「點亮左鎮相放伴-創意生活加值」USR計畫分別於113年5月24日及6月21日於左鎮舉辦「左鎮風土設計見學工作坊」,帶領國立臺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廣告設計科的同學們深入了解左鎮風土設計的理念、創新方法及實際成果。此外,同學們還實際體驗設計專業應用於地方創意設計的實際執行過程,從感受、抽取概念、規劃、繪圖最後完成文化轉譯設計,獲得滿滿成就感!
南臺科技大學「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動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萌芽型USR團隊,日前於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舉辦「112-2期末課程成果分享會暨綠能實作互動工作坊」,促使師生與在地夥伴交流互動,共同凝聚社會責任感及實踐能量,充分展現該計畫之人才培育成效。
南臺科技大學「點亮左鎮相放伴-創意生活加值」USR計畫日前於左鎮老街舉辦112-2課程聯合成果展,在視覺傳達設計系賴孟玲老師、創意產品設計系劉大琦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從左鎮風土特色中汲取靈感,將創意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方案,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將作品帶到左鎮老街與居民、組織分享,同學們提出繽紛的創意構想為左鎮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
南臺科技大學「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USR團隊,日前與台南市西港區慶安里活動中心合辦兩場「在地實驗音樂劇培訓暨演員招募會」圓滿落幕。此次招募活動吸引約60位南臺學生、教職員、西港居民與台南市民熱烈參與,展現參選者對表演的想法與熱愛,招募學員將在暑期密集培訓課程後,於年底共創一部具有在地實踐性質的文化共融音樂劇。
台南金鑾宮與臺南市政府衞生局、南區衞生所、金華里、社區及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計畫團隊之合作下,共同舉辦「無菸廟宇」活動,活動更攜手南臺科大衛生保健組協力進行菸害防治宣導,旨在鼓勵信眾於廟宇室內外空間一起努力打造無菸環境,進而守護民眾健康,期望金鑾宮成為健康、安全的信仰中心楷模。現場冠蓋雲集,衞生局國健科許麗嬖股長、衞生所謝雅雯所長、台南金鑾宮主委蔡明坤、副主委吳清欽、馮元正委員、蔡淑惠議員、及各議員、立委代表等齊聚共襄盛舉。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日前在蹲點五條港文化會館舉辦實體與線上DIY課程,報名的民眾踴躍,民眾親自製作完成金華龍與吉Q龍後,遵循往年的儀式,帶著香包前往金華府,除了認識金華龍的本尊龍堵的剪黏龍外,並進行「龍來運轉」過爐儀式,讓民眾在龍年把晦氣除去轉入好運。
南臺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陳志盛老師日前帶領學生前往臺南市立將軍幼兒園,透過學生自製西拉雅文化元素教具和幼兒互動,進行幼兒觀察,並和幼兒共學西拉雅文化。此課程旨在結合教育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身體動作與 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六大領域六大領域,運用西拉雅文化元素融入幼兒觀察互動教具中,除讓南臺幼保學生學習如何進行幼兒觀察外,亦讓將軍幼兒認識臺南在地西拉雅文化。
由南臺科技大學主導的「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計畫於六月馬不停蹄的攜手臺南市的鯤鯓、溫陵與金華等三個社區,日前將傳統端午節導入校園的青年創意與活力,陪伴地方銀髮長輩度過一個傳統但又富有新意的端午節。活動包含青年與社區長輩傳承學習包粽、手作防蚊艾草膏與香包、獨居關懷愛心送粽;此外,內容更結合富邦人壽的CSR力量,與跨領域聯手南臺科大應用英文系,為銀髮長輩帶來健康促進活動、桌遊益智闖關與英文互動體驗等有趣的周邊活動,讓現場的銀髮長輩如同參加嘉年華般樂活。
南臺科技大學七股里海永續USR團隊日前與台江藝術部落協會攜手舉辦「里海永續•魚藝共樂-南臺科技大學七股里海USR計畫成果展」,活動以藝術X里海X永續為策展主軸,將七股區十份藝術部落作為里海教室。開幕由南臺科大學生組成的JJFC樂團擔綱,展現南臺科大學生的熱情與活力,南臺科大代理校長周德光偕同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祝瑞敏副分署長、臺南市七股區公所黃瑞琳秘書、立法委員陳亭妃辦公室黃佩菁秘書、安南區城西社區發展協會陳國忠理事長、臺南市馬沙溝觀光休閒協會陳啟忠理事長、以及台江藝術部落協會楊明忠雕塑家、陳銘濃陶藝家、王美霞文學家、徐岩奇建築師、在地夥伴及現場貴賓等,一同在端午節前夕感受一場夏日魚藝饗宴。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於109年開始建置神農街成為老街博物館,112年透過計畫的二十門課程招募優秀學生並培育成為館員,讓神農街博物館不僅有硬體設施也有運作的館員,完備博物館後,今年加入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台南博物館節」,日前與台南市立博物館等15座博物館,共同慶祝518國際博物館日。
南臺科大的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今年適逢培訓課程的第五年,主軸建置在「導覽解說的技巧與實務」,以及「導覽解說實務演練示範」,日前課程安排兩天學習,主要希望學員在第一次課程學習導覽解說技巧後,能回去好好準備與練習,兩週後實務演練能有良好的表現。在「導覽解說的技巧與實務」課程部分,特別邀請臺南市社區營造協會黃博文副理事長策畫「導覽培訓實務演練課程」,以「鹽水風華古蹟漫遊」為核心授課重點,以導覽地圖概念協助志工進入解說概念,以因應客製化多元的解說需求,精進導覽技巧,培訓橋南社區導覽志工,提供遊客體驗鹽水最佳導覽解說服務。
南臺科技大學USR計畫,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動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日前由計畫主持人陳宥任老師帶領學生團隊,於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辦公室主辦之「轉動綠能、翻轉能源」科學城永續發展工作坊中,舉辦「小型風力機設計效能實作體驗」引起群眾注意。
南臺科技大學「點亮左鎮相放伴-創意生活加值」USR計畫,日前舉辦授權簽約儀式,讓天埔社區全新的品牌設計正式亮相。此項計畫透過學校課程與在地工作方案的形式,與在地議題連結,看見在地需求,為文化、產業和品牌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視覺傳達設計系賴孟玲老師在去年的「文創品牌與設計實務」課程帶領同學進入臺南玉井的天埔社區,為已經10年的社區絲瓜絡品牌重新塑造更具氛圍的品牌視覺,在課程結束後持續與社區討論出合作的模式,並於日前舉辦授權簽約儀式,讓天埔社區全新的品牌設計正式亮相。
南臺科技大學USR「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團隊日前帶領20名音樂創作學生深入台南西港慶安宮,親身參與當地盛大的「西港刈香」文化活動。學生們於活動中不僅親眼見證並參與了「金獅陣」和「宋江陣」的開館儀式,還深刻感受到當地居民對於傳統的熱情及其文化的獨特魅力。透過此次體驗,學生們將自己的所感所學轉化為音樂作品,以此方式記錄並延續這些豐富的在地文化遺產。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繼上個月與協進幼兒園共辦「認識台南保存的太陽公生日祭品習俗」活動後,日前再度大手牽小手引導幼兒走出校園,認識幼兒園週遭神農街博物館上的珍貴文化資產。
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與臺南市南區龍崗國小日前攜手舉辦魚宴昆崙教學成果發表暨感恩母親節活動,活動由臺南市南區龍崗國小主辦,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計畫合辦,現場除了龍崗國小校長、師生及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計畫師生,台南市南區蕭琇華區長、台南市立法委員服務處代表、台南市議員、鯤鯓社區民眾、富邦人壽夥伴等貴賓一同在母親節前夕共襄盛舉,締造了一場令人難忘的人才培育與青銀共融之節日饗宴。
南臺科大「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動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萌芽型USR團隊,日前至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與該校USR「共創光明頂:陽明山社區創生新願景」計畫團隊進行交流,以行動方案分享、場域導覽及相關工作坊,促動兩校團隊相互觀摩與對話。南臺科大由雙師共授課程「綠電永續淨零跨域整合實務」組成交流團隊,機械工程系陳宥任老師及應用英語系林芳俐老師,共同帶領學生將綠能、永續知識整合成為吸引人的提案,並透過此次交流接觸跨域思維,促使工程領域學生更加了解社會參與模式,有助於在地行動方案持續滾動運行。
南臺科大的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為找回鹽水竹仔街曾為南部集散地榮景,從109年開設津之竹創藝教室,結合蜂炮文化復興最早的竹炮台外,為了扎根幼苗永續竹與蜂炮文化,特別研發成小型竹炮架,每年到鹽水的各國小針對高年級生開設竹炮台課程,該課程也於112年達標鹽水八所國小。今年為讓竹文化更深耕鹽水,期待各國小的老師能成為種子教師,完備竹文化在鹽水的永續發展,特別舉辦「竹工藝種子教師培訓營」。
南臺科技大學之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補助之《點亮左鎮相放伴—創意生活加值》計畫USR之「社會實踐課程」,透過各個專業與學門教師與學生實際的參與在地議題構思課程經驗,打造符合南臺師生的社會實踐課程。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蔡雅玲老師於113年4月23日與4月26日運用ESG與企業倫理課程,帶領行流二甲及二乙的學生們到左鎮老街與公有零售市場地區參訪,參訪後並將運用在地議題溝思與ESG相關之社區在地創生等相關簡報;期待拋磚引玉能讓更多企業來贊助輔導左鎮地區的創生。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認為,五條港珍貴文化應為世界遺產,因此以世界遺產的5Cs(強化資產可信度、資產維護、相關能力培養、促使大眾瞭解與支持、社區)標準,保存文化,設立神農街街區博物館。適逢農曆3月19日為太陽公生日,目前僅剩台南地區還以九豬十六羊作為太陽公生日祭品,且能做祭品的餅舖也所剩無幾,計畫團隊期盼該文化能透過培育幼苗,而能永續的保存。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從109年第二期起將「府城五條港」珍貴文化,以世界遺產公約的5Cs(強化資產可信度、資產維護、相關能力培養、促使大眾瞭解與支持、社區)標準,結合該校各類課程導入5Cs作育人才,經營場域建置神農街街區博物館。適逢4月18日「世界遺產日」,此紀念日主要是在增強對世界重要文化古蹟和遺址的認識,以及提倡保存世界文化的重要性,加諸近年來世界各國皆在透過數字科技,還原逝去遺產之貌,因此計畫團隊從去年開始加入慶祝世界遺產日行列,並定調以團隊研發的數位媒體科技成果,作為世界遺產日的活動主軸。
南臺科大「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USR團隊日前舉行超高齡社會人力、長照與醫療跨域合作論壇,主要因應2025年台灣超高齡社會的來臨,為目前社會照顧人力的短缺尋求解方,此次活動特別邀請日本自然照顧法的專家-下元佳子代表理事、福樂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蔡俊明總經理以及世澤居家醫療診所院長盧豐華醫師前來分享,共同進行精準健康照護之人才培育與台日交流,活動在南臺科技大學郭聰源研發長的致詞下隆重揭開序幕。
台南山區小城左鎮愈來愈美麗,南台科大師生進駐左鎮,視覺傳達設計系師生廿三日和廿四日彩繪左鎮教會圍牆,美化街景,更以圖像傳達左鎮信仰之美。
南臺科大承辦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日前針對地方創生議題做國際交流,邀請千葉大學社區創新辦公室阿部厚司先生來台,透過千葉大學參訪文化底蘊USR計畫的場域實踐成果,以及在南臺科大周德光副校長開場後,阿部厚司先生以「日本千葉縣的地方創生」為題進行講座,分享千葉縣地方創生經驗,台、日兩校收穫滿滿。
南臺科大承辦教育部「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日前針對地方創生議題做國際交流,邀請千葉大學社區創新辦公室阿部厚司先生來台,透過千葉大學參訪文化底蘊USR計畫的場域實踐成果,以及在南臺科大周德光副校長開場後,阿部厚司先生以「日本千葉縣的地方創生」為題進行講座,分享千葉縣地方創生經驗,台、日兩校收穫滿滿。
南臺科技大學「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動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萌芽型USR團隊去年推出17場次的人才培育工作坊,為工程背景的學生團隊奠定扎實的實作能力,引導學生將所學應用至魚塭場域的綠能、智動化實踐方案;為持續提升軟實力,今年推出三場次系列增能工作坊,擴大邀請全校教職員生參加,盤點團隊成員場域實作所需能力辦理邏輯思考、聲音表達等課程,打造可與夥伴溝通交流、完整表達專案成果,以及跨域協作的全方位人才。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日前龍年燈展閉幕,在150位花燈彩繪自主學習課程學生的見證下,花燈路燈順利轉換,神農街龍年路燈正式上路。每年燈展結束後,住戶都捨不得把花燈拆下來,持續掛上一整年,被住戶暱稱為路燈,因此從虎年燈展閉幕時,最後都會啟動花燈謝幕路燈上場的轉換模式。
左鎮老街的「向左走種子驛站」,傳承左鎮文化和在地味,二日的月桃編織,不只孩子喜愛,連大男孩都愛不釋手。進駐驛站的左鎮在地人買美茹表示,南台畢業後回左鎮,正好有驛站與外界連結並將左鎮介紹給大家。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從豬年起,每年為燈展設計圓球造型的可愛生肖小提燈,並於元宵節前夕為嘉惠喜愛燈展的民眾,舉辦神農街小提燈發放活動,今年小提燈如往年仍然限量200個,計畫團隊未公告領燈的確切時間前,就有民眾紛紛詢問發燈日期與時間,可見獨樹一格圓球造型的生肖小提燈,深受民眾喜愛。
南臺科技大學「點亮左鎮相放伴-創意生活加值」USR計畫今年度與左鎮區公所聯合地方各協會組織,日前共同策劃執行「月照竹林間.光影耀堊地」燈會,以當地特色竹材發想,融合左鎮文化特色和環境資源,規劃「竹映」、「時歲之輪」、「光輝之流」等共八區主題燈飾裝置。日前燈會開幕,由在地商家辦理小農市集,在地民眾展現特色料理,並推廣在地農產、料理、甜品等商品,深受參與燈會遊客肯定。
為落實青銀共融、照顧弱勢、長者關懷與活躍老化,南臺科大青銀共創USR計畫與一向重視高齡關懷服務的富邦人壽及台南市社會局,昨(6)日特於年節前夕再度攜手在臺南市中西區南美里活動中心辦理「青銀躍龍門 幸福慶龍年」歲末暖心逗陣關懷長者度寒冬嘉年華活動。臺南市市長黃偉哲、社會局盧禹璁局長、富邦人壽劉炳良協理及南臺科大副校長周德光等嘉賓,特別於歲末付諸實際行動暖心陪伴關懷獨居長輩度寒冬,希望透過此次行動,期盼召集更多夥伴加入關懷行列,陪伴長者過好年。
南臺科大承辦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每年舉辦神農街元宵花燈展,今年(2024)適逢臺南400慶典,日前串聯鄰近的西羅殿與海安宮共辦燈展,重塑清代郊商時期港道文化張燈結綵的過節氣氛,熱鬧非凡。
南臺科技大學「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動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萌芽型USR團隊,日前辦理112-1課程成果展與交流會,教師分享社會實踐課程執行經驗,展現學生豐富的學習歷程。亦邀請計畫國際夥伴馬來亞大學機械工程系張紋通教授,進行綠能實作經驗的線上交流,拓展國際觸角。
南臺科技大學「文化大祕寶,玩翻教具箱!」教具箱成果展目前正於「向左走種子驛站(工作站)」(臺南市左鎮區中正里中正101號)展出,歡迎民眾於週二至週日10點至下午5點前來體驗,假日向左走種子驛站也推出DIY體驗活動,讓USR課程所產出之作品得以分享給在地居民及遊客,並藉此串連左鎮國小課程,讓教具箱的使用進入地方小學,豐富國小教學的多樣化、特色化,使國小生能以多元方式學習左鎮特色文化,更深入了解自已家鄉的人文風情,進而達到文化傳遞的精神。
臺南鹽水月津港燈節邁入第13年,是全台第一個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肯定的燈節活動,日前月津港燈節以「夢想將近.鹽水新視界」作為主題,除了傳統燈區展示外,也首次透過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支持,整合「未來進行市-台南市地方文化特色整合5G應用與落地計畫」,在燈節設置大型戶外AR街區體驗,除了在巷弄燈區「漫月美行動」中提供AR擴增實境導覽外,更在別具歷史意義的鹽水永成戲院打造大型虛擬燈節作品〈漫月幻池塔〉吸引觀眾駐足。
南臺科技大學USR計畫進駐左鎮老街第一個農曆年將至,為迎接新的一年,學生創意設計獨有的左鎮特色春聯、紅包袋,日前至左鎮國小、童心合憶小學堂、左中社區據點和向左走種子驛站(在地工作站) 辦理體驗活動,與左鎮場域夥伴共享同樂,刷出成為左鎮專屬的特色紅包袋與春聯,隨著左鎮特色春聯出現在家家戶戶門窗之上,構成獨特的左鎮新年風景,引領左鎮風土樂活多樣風光。
南臺科大幼兒保育系日前與「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合作,舉辦神農街快閃遊戲闖關活動,參與家長及孩子們在神農街中進行探索,透過闖關認識府城台南的獨特之處,促進親子情感。
南臺科大幼兒保育系日前與臺南市立學甲幼兒園,共同舉辦「認識西拉雅文化」幼兒遊戲闖關體驗活動,獲得園所肯定與熱烈迴響,此次闖關活動為「幼兒發展」課程的課程成果展,學生以西拉雅文化元素發想教具與闖關遊戲,讓大學生透過實和幼兒互動,更認識幼兒的實際發展,也結合學甲幼兒園的教學主題,讓幼兒園的小朋友從遊戲樂趣中認識西拉雅文化。
南臺科大教育部的「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USR計畫團隊,連續七年攜手台南市文化協會舉辦神農街元宵花燈展,日前該團隊以龍年結合第7年的概念,以七龍珠合體為主題,期盼燈展順利成功,盞盞彩繪的龍燈,帶來「龍來運轉」、「雙龍獻瑞」的好喜氣。
左鎮區百年來首次燈會「月照竹林間.光影耀堊地」活動,20日起至2月25日將於在蔗埕公園登場,展期計37天,此次活動由地方公部門及團體自籌舉辦,以左鎮獨特白堊地形環境為訴求,結合在地竹子元素自發策展燈區,期藉此活動行銷左鎮的特色觀光資源,讓燈光點亮左鎮,讓大家看見左鎮不一樣的美麗及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