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學年度「南臺人佇遮」USR學生社群博覽會
114學年度「南臺人佇遮」USR學生社群博覽會
114學年度{南臺人佇遮}USR × SDGs學生社群博覽會,由5個USR學生團隊自主策劃執行,於互動活動中介紹計畫嘗試改善的社會議題,分享各項行動方案成果,透過多元、有趣的互動式遊戲體驗,宣傳社會實踐行動方案與場域經營的成果,並對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SDGs),廣邀更多南臺人加入USR的行列。
活動主辦單位
今年由每個USR計畫團隊的學生組成學生社群,自組討論並發想相關計畫宗旨的推廣活動,除了社會責任暨環境永續中心外,今年共計有5個USR團隊參與,各團隊活動(所屬計畫)如下:
1. 活力高齡Go~(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計畫)
2. 港港來(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 vs 月津計畫)
3. 風狂實驗室(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慧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
4. 淺山生活體驗(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計畫 2.0)
5. FM跨樂99電台(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計畫)
活力高齡Go~(青銀共創打造在地智慧自在不老力計畫)
「活力高齡Go~」
本次活動設計由計畫內之高福系學生發想及製作,活動透過穿著老人裝行動受限的條件下,體驗高齡長者的不便,並進行枕頭大戰、小黑盤及握力球等,在反應力及觀察力下降的狀況下,使參與者更了解高齡長者因年紀增長所產生之不便。完成關卡體驗及本次USR學生社群博覽各計畫體驗活動者,即可抽獎獲得學生製作之精美好禮。
港港來(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 vs 月津計畫)
「港港來~」
「文化底蘊的在地創生與傳播─府城v.s月津計畫」學生團隊籌辦的「港港來」社群,藉由課程中桌遊設計與街區遊戲發想來幫助參與學生認識五條港的歷史文化與脈絡,藉此次活動宣傳府城清朝年間重要的五條港道商業行為及重要廟宇與古蹟。
擲飛鏢~
本次所有活動皆與五條港文化園區講座、互動遊戲、遺址有所相關,透過遊戲學習五條港的知識。
以擲飛鏢的遊戲方式進行闖關,選取五條港園區的著名店家設置成問答及獎品格,投射飛鏢完成相對應關卡,以趣味性的活動結合五條港的文化特色,讓學生用輕鬆的方式認識並學習在地文化老屋故事,更加認識五條港郊商文化、神農街等街區。
五條港地圖~拼圖遊戲
在限制時間內讓參與同學完成拼圖闖關遊戲,三款圖樣分別為五條港舊地圖、神農街舊地圖、傳統店舖或廟宇,完成後並提供舊地圖現在的景況照片,了解時空背景改變下的五條港區郊商更迭。
風狂實驗室(藏碳蘊漁:古都漁鄉之綠電創能與數智雙生跨界整合淨零永續行動計畫)
「風狂實驗室」社群是由「藏碳蘊漁:古都土城仔綠電創能與智動養殖之跨界整合永續淨零發展計畫」之學生團隊、教師群以及計畫助理所組成,以綠能發電與智慧整合為主軸,在安南區土城魚塭進行各項永續淨零方案的實作。
計畫介紹與發電機簡介
透過平板操作團隊設計的問答小遊戲,提升參與感與趣味性,同時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傳遞魚塭與綠能知識,讓參與學生更容易理解我們作品的特色與價值,並進一步呼應永續發展的教育與社會目標。團隊並向學生介紹綠能發電,讓參與的同學可以認識綠能發電種類,並介紹該種綠能裝置能運用在何種環境與氣候,讓學生在過程中能夠學習並加深對養殖漁業及永續發展的印象。
3D列印介紹
團隊各項設計成果多以3D列印技術製作,現場除了展示學生設計的裝置,還有各式各樣的公仔模型,團隊更將3D列印機帶到現場,讓參與者觀看列印機的實際運作。透過3D掃描儀及其成品的展示,完整呈現實驗室團隊在3D領域的各項成果。
同學親自解說融入仿生概念的風力發電機葉片設計,並了解輕量化和客製化製造優勢。透過上色體驗,讓學生透過為3D列印成品上色,加深對於3D列印的印象,藉此了解團隊預計製作的可伸縮風力發電葉片外,同時也用趣味的方式讓大家了解3D列印的無限可能。
淺山生活體驗(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計畫 2.0)
淺山生活體驗
「左曜山生—創意生活加值計畫2.0」學生團隊由本校視覺傳達設計系師生為主組成,活動設計以「月山——西南泥岩惡地教育推廣」、「左鎮要補藥」中藥卡牌遊戲、「「Woo~草」、「阿嬤!嘿係啥草」-左鎮野菜雜草展示」,透過一系列推廣活動,讓校內學生更深入認識左鎮及本計畫課程內容,並將左鎮淺山生活的回憶與智慧轉化為具體的學習與體驗。
「月山——西南泥岩惡地教育推廣」
透過惡地地形與西南泥岩惡地其中的十二種地形,以地形牌與桌面上十二顆陶做對對碰遊戲,全對即通關,並在桌上放置一盆白堊土,讓學生聽講解的時也能真實感受西南泥岩惡地,認識左鎮惡地並且加深記憶。
「左鎮要補藥」卡牌遊戲
利用中藥小卡牌,讓學生隨機抽取一張「處方單」或是「症狀題目」,限時30秒內找到對應藥材,體驗古早藥舖的感覺,包完還能帶走當紀念品。
學生自由拿取實體藥材,帶著他們觀看、觸摸以及聞一聞這些藥材的特殊氣味,並試飲不苦且藥味不會那麼重的「菊花茶」
將左鎮舊時回憶與生活轉化成能向外推廣的中藥相關體驗活動(抓藥挑戰、包藥、觸摸藥材、飲品試喝),並透過設計攤位展示設計,讓參與者從中認識傳統藥鋪文化等在地文化。
「Woo~草」、「阿嬤!嘿係啥草」-左鎮野菜雜草」展示
將左鎮野菜雜草擬人化,翻轉人們對雜草的刻板印象。
阿嬤!嘿係啥草:與當地失智者照顧組織合作,設計適合長者們的植物療癒課程, 再藉由介紹、回憶、體驗、分享的過程,引導長輩在視覺化及體驗課程中,重新認識左鎮在地雜草,進而達到植物治療的效果。
FM跨樂99電台(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計畫)
FM跨樂99電台
「跨樂尬陣:南流西起共融藝起來」計畫由流行音樂產業系及資訊傳播系學生、教師群及計畫助理組成,透過音樂呈現藝術人文,與西港居民共同創演音樂劇,實踐社區共融,消除城鄉偏見。
本次活動透過現場互動以 Podcast 錄音為核心:設置錄音區,邀請學生現場上麥,主題為「你的家鄉也被貼標籤了嗎?」並可同步直播與回聽,讓更多人聽見在地聲音。 另一側規劃 黑膠牆+NFC 聆聽,手機感應即可播放學生與居民共創的原創歌曲,讓路過者即刻聽見地方旋律。整體以「用聲音把人聚在一起」為主軸,展現計畫以音樂連結在地、共創共學的成果。。
以台南西港為核心場域,用音樂連接人與土地,推動「人才培育×在地共融」
音樂創作計畫,把口述記憶寫成歌 ‧ 以 Podcast 互動與黑膠牆 NFC 等語彙,邀請居民與學生共寫共演,開啟「你的家鄉也被貼標籤了嗎」的對話,以音樂為媒介連接在地,把課帶進社區、成果回到生活,讓文化在日常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