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學年度-USR歷年課程

110學年度第2學期

SDGs8「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城市解謎遊戲設計、在地遊程規劃、團隊合作及溝通、創意思考。

周毓偉(神不在場遊戲工作室)

程云美(喬立國際創育有限公司)

安排學生實地走訪臺南鹽水以深入了解在地文化,並結合城市解謎元素讓學生進行遊戲體驗,引導學生以年輕族群的角度設計專屬於臺南鹽水的城市解謎遊程,吸引未來遊客進入社區,協助社區永續經營與成長。

服務關懷、整合創新、敬業合群、表達溝通、人文素養。

楊繕鎂老師(台南市月津文史發展協會)

黃榮輝老師(鹽水區區公所)

橋南社區發展委員會

翁鳳鳴(益安堂中藥房)

藉由實地探訪鹽水產業發展、參觀著名古蹟八角樓,讓學生了解舊時月津港繁盛的郊商文化與糖業歷史,並以在地素材甘蔗、艾草為主題研製洗滌產品,讓同學與在地居民重拾鹽水過往的糖產業,深具產業文化延續與傳承意義。

基本知能、本土與國際意識、 整合創新、 表達溝通、敬業合群、人文與倫理素養。

張娟瑩(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鄭沛瑩(橋南社區發展協會)

以鹽水布街為主軸規劃五大訪談主題,讓學生可以從訪談中擷取文化素材,重新整理出多元的鹽水布街文化脈絡,藉由與長輩的互相學習思考如何保留在地文化,達成永續與傳承的目標。

透過數位動態影像與特效合成製作,並結合光雕投影呈現,讓學生可以學會最光雕投影技術。

黃耀霆(北澤鋼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應用光雕動畫與投影技術,透過數位新媒體的展現方式重新詮釋神農街的歷史與建築特色,藉此增加學生與神農街場域的互動,讓學生更加了解在地文化,也為城市的永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本土知識、人文素養、表達溝通、敬業合群。

林建農、曾娜、邱明賢(台南市文化協會導覽員)

黃牧子、陳怡仁、董博明、辛久雄(台南市中西區水仙宮普濟街店家、神農街店家)

鄭采芩(台南市文化協會)

透過「導覽老師導覽五條港區」、「採訪普濟街、神農街的老店與老屋史」及「街區遊戲與追尋港道遺址」三次主題參訪,引導學生融入在地,實地走讀,感悟街區。學生於參訪後分組撰寫體驗與訪談文稿,呈現出對於在地事物的觀察與反思。

溝通及協調的能力。

黃國書(台南市解說員職業工會)

陳煜楠(鹽水區公所導覽志工)

引導學生進入場域,透過拍攝採訪短片採集鹽水街區民俗基因,體驗在地文化,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如何將身邊的特色、文化連接到所學,進而增加在地認同感,為南瀛地區在地特色的傳承與推展貢獻心力。

1.對場域文化保存理念的培育。

2.由場域文化的珍視轉化與反饋在地的遊戲設計。

3.桌遊的規劃與設計。

曾娜、陳冠州(台南市文化協會)

葉紀隆(南台桌遊社)

黃國書(解說員職業工會)

楊繕美(月津文史發展協會)

本課程為串接USR計畫場域五條港與月津港的橋樑,透過篩選出兩港的文化特色與亮點,讓學生分別以五條港老街、美食、廟宇;月津港老街、美食、蜂炮六大主題設計桌遊,產出的桌遊可以多面向地幫助大眾認識兩港,促進觀光進而創生。

1. 對場域文化保存理念的培育。

2. 由場域文化的珍視轉化與反饋在地的文創設計。

3. 田調、訪談與影像紀錄,培育學生如何以影像說故事。

鄭采芩、陳冠州、林建農、曾娜、邱明賢(台南市文化協會)

吉慶行第三代老闆、隆誠中藥行老闆、無店號第三代老闆、錢來也柑仔店店長

辛久雄、辛美英(海龍伯紀念館)

林芷涵、陳佳妤(台南市文化協會&五條港行號)

莊昀真(長悅旅棧)

本課程以走讀、教室翻轉、實作等方式,讓學生透過田調與採訪了解水仙宮市場攤商及神農街老屋店家的經營現況與需求,並經由在地店家的業界經驗學習文創美學與經營,雙方合作發想文創產品及行銷企劃,促進在地創生。

遊戲機制設定、五條港相關文化知識。

張江洪、曾娜(文化會館)。

本課程帶領學生認識與學習遊戲機制設計專業知識,並結合五條港文化導覽校外參訪,讓學生利用所學專業製做出一款以過去五條港的風貌為主軸的遊戲,讓一般民眾能透過簡單輕鬆的方式認識府城歷史與文化。

遊戲機制設定、五條港相關文化知識。

陳一平(台南市文化資產協會)、陳冠州(台南市文化協會)。

本課程帶領學生認識與學習遊戲機制設計專業知識,並結合五條港文化導覽校外參訪,讓學生利用所學專業製做出一款以過去五條港的風貌為主軸的遊戲,讓一般民眾能透過簡單輕鬆的方式認識府城歷史與文化。

體驗在地文化與解說技巧。

鄭采芩老師(台南市文化協會)

藉由實地走訪,讓學生認識五條港神農街區的特殊地理條件、時空背景、產業特色,並藉此設計出屬於商圈特殊性可辨識的設計商品與旅遊行程規劃,協助地方創生與文化傳承。

鄭采芩(台南市文化協會)

鄭朵棻(雲雀小島工作室)

李幼軒(安平文教基金會)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資訊傳播專案製作能力、策展能力。

郭藤安(吳郭魚藝文工作室)

馮容瀞(龍擎文創工作室內容總監)

本課程鏈結鯤鯓社區在地資源,讓學生與真實場域接觸、訪談、參訪,進而親近地方文史、找出地方故事,再利用專業技術形塑故事,完成主題網站與影音作品。本學期兩個班級共完成22組專題作品,並於期末舉辦實體及線上成果展,成果豐碩。

邱偉欣(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王華娟(福樂多醫療福祉事業)

蔡俊明(福樂多醫療福祉事業)

1.與金砂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共同以田野調查的研究方式探索社區人文發展的整體資源的脈絡與未來資源的傳承。

2.認識社區人文發展並分析相關人才培育的必要性。

3.透過與金砂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合作,探索在地文化,招募並培育社區永續發展的人才,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康崇仁(金砂里社區發展協會/前金砂里里長)。

李俊龍(金砂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羅淑華、黃秋鳳、蔡克章、李金富、吳順來、謝志德、謝主義(金砂里社區發展協會)。

帶領學生前往金砂社區田野調查,透過文獻蒐集、參與觀察、與當地耆老深度訪談,加深師生對於文化傳承與社區價值的認同,重新審視餐飲烘焙與在地食材、文化的鏈結,延續在地食材與文化生命力,協助社區永續發展。

臺南市西港區金砂社區發展協會。

本課程與金砂社區發展協會合作,透過與居民共同討論引導學生思索如何增加在地食材利用的多元性,進而體認到餐飲採購的核心內涵與永續食材的意義。研發產品結合設計伴手禮,並兼顧到「經濟」、「社會」及「自然環保」三大要素,以達至公平及永續發展。

茅明旭(左鎮人文史工作室)

吳靜瑜(台南市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

陳柏羽(長物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金梅(欣洸興業有限公司)

蔡偉靖(巍聲國際藝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邱莛熏(高雄市音樂家室內樂團)

由場域夥伴滯留島舞團舞者至課堂現場演出,學生在了解該舞碼主題意境、所要傳達的意念後分組創作背景音樂,再由舞團評選優秀作品。以結合業界實務案例從做中學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更多元的音樂曲風及節奏訓練實作。

樓南尉(華語流行音樂知名創作人/獨立音樂工作者)

陳家倫(瀚聲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鄭佑承(滯留島舞團)

與在地夥伴滯留島舞團業師合作,共同規劃出以「專業合作」代替「熱心幫助」弱勢群體之課程設計,讓學生從演藝經紀專業的角度發想消除歧視與偏見之做法,從而對促進文化平權有更深刻的理解。

施欣妤(Resonance留聲樂團)

黃語芊(Resonance留聲樂團)

鄭佑承(滯留島舞團)

本課程安排學生與在地夥伴滯留島舞團業師一同練習演唱,讓學生從學習合音演唱的專業出發,認識到障礙者與非障礙者的關係不只是幫助與被幫助,而是可以一起完成任務的「夥伴」。其中有四位學生主動參與滯留島舞團於台江文化中心的展演,獲得觀眾熱烈響應。

邱恩(Resonance留聲樂團)

張羽和(Resonance留聲樂團)

鄭佑承(滯留島舞團)

本課程安排學生與在地夥伴滯留島舞團業師一同練習演唱,讓學生從學習合音演唱的專業出發,認識到非障礙者與障礙者的關係不只是幫助與被幫助,而是可以一起完成任務的「夥伴」,進而對平權有更深刻的理解。

陳士元(路遊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帶領學生進入農村社區實地認識農糧生產,透過踏查與訪談汲取食農教育在地觀點,並以此結合專業英文進行臺灣農糧國際宣傳設計,協助在地鏈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陳建都(台南市文化局古蹟區)

林建宏(全域科技有限公司)

鯤鯓社區高齡居民

本課程以行動研究為基礎,帶領國際研究生深入鯤鯓社區,與社區夥伴座談發掘在地議題,各小組再以設計思考流程定義問題、自訂目標、發展解決方法,最後完成大數據應用專題企劃,透過實際場域連結訓練研究生資料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經驗。

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

1.輔導與撰寫鯤鯓地區高齡就業企劃書,試與調查高齡就業之可行性與建議。

2.與善化區公所合辦沈光文文創競賽活動,以沈光文先生(台灣第一位文人)為主軸,用食衣住行育樂為六大議題以善化地區的特色來作為一文創創意競賽;目的為行銷善化地區做好企業社會責任的社區行銷。

善化啤酒廠

鯤鯓社區

林芷涵(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研發設計經理)

帶領學生參訪善化啤酒廠、與善化區公所合辦沈光文文創競賽活動,以系所專業行銷善化地區。此外亦引導學生認識鯤鯓社區的歷史文化、為當地長輩規劃高齡就業企劃書,運用社區行銷專業知識提供長輩更多元的生活模式選擇。

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

1.輔導與撰寫鯤鯓地區高齡就業企劃書,試與調查高齡就業之可行性與建議。

2.與善化區公所合辦沈光文文創競賽活動,以沈光文先生(台灣第一位文人)為主軸,用食衣住行育樂為六大議題以善化地區的特色來作為一文創創意競賽;目的為行銷善化地區做好企業社會責任的社區行銷。

善化啤酒廠

鯤鯓社區

林芷涵(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研發設計經理)

帶領學生參訪善化啤酒廠、與善化區公所合辦沈光文文創競賽活動,以系所專業行銷善化地區。此外亦引導學生認識鯤鯓社區的歷史文化、為當地長輩規劃高齡就業企劃書,運用社區行銷專業知識提供長輩更多元的生活模式選擇。

林威廷(木木商行)

漁電共生為近年國家能源轉型積極發展項目,然實務面有需多問題尚待解決,本課程提出一套可快拆式風光互補發電為場域示範系統,藉由場域實地體驗與實作,讓學生學習如何發掘議題、思索解決途徑,提升對環境議題之重視。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與桃園大潭藻礁之能源轉型正義。

SDGs 7.確保人人負擔得起、可靠和永續的現代能源。

SDGs 13. 採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SDGs 14.保護和永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促進永續發展。

潘忠政老師(藻礁公投推動聯盟)

莊家榮(台灣攝影協會)

本課程透過藻礁公投此一真實社會議題,帶領學生至現場感受臺灣生態豐饒,探討事件始末、關鍵議題、自身看法,並藉由問題設計與訪談學習理解他人想法與國際觀點,促進學生關注臺灣能源議題,提升科技公民的社會參與。

許桂禎、張春鳳、許玉雪、王淑婷、吳慧君、吳素慧、蔡宜芬、蔡玉晏、李辛儒、蔡姿潔、林佩儀、王筱婷、吳曉葳(臺南市立將軍幼兒園園長)

徐如美、李亭純、林杏娟、翁儷喜、施孟秀、林杏華、陳麗雪、薛小玲、林佳儀(台南市崑山土城非營利幼兒園)

帶領學生至兩所偏鄉幼兒園實地觀察,再將觀察到的幼兒行為與需求結合幼兒園在地文化教學主題,設計教案及教具。雖因疫情無法親赴幼兒園實行教案,學生轉而拍攝教案示範影片與幼兒遠距互動,得到正面的迴響。

110學年度第1學期

1.解決遊客來神農街不知道該什麼,只能短暫停留的問題。

2.改善傳統口說的導覽形式,進行遊戲式的導覽開發。

3.透過街區遊戲的方式,讓民眾遊玩入戲,看見神農街的文化之美。

1.對場域文化保存理念的培育。

2.由場域文化的珍視轉化與反饋在地的遊戲設計。

3.實境遊戲的規劃與設計。

鄭采芩、陳冠州、林建農、曾娜、邱明賢(台南市文化協會)

學生依五條港道選擇五條老街分組設計闖關遊戲,藉由「走讀+教室翻轉+實作設計+實地測試+檢討」課程模組,引導學生將在地文化知識轉化成在地創意,並能夠融滲於社區,達到為老街注入活力,活化街區的目標。

1.厚植神農街文化底蘊,讓神農街文化被看見–《看見五條港》。

2.開發街區文創,作為神農街駐點五條港文化會館的文宣圖像。

3.與住戶互動凝聚街區意識,共辦燈展活動。

1.對場域文化保存理念的培育。

2.由場域文化的珍視轉化與反饋在地的文創設計。

3.田調、訪談與影像紀錄,培育學生如何以影像說故事。

鄭采芩、陳冠州、林建農、曾娜、邱明賢(台南市文化協會)

寶來香餅舖第三代老闆、韓氏油飯老闆、金重號老闆、福味珍手作魚丸老闆、杜馬青草茶老闆

本課程藉由走讀、教室翻轉、實作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場域、了解場域的經營現況。透過田調與採訪了解場域裡的問題與需求,也經由住民的業界經驗學習文創美學與經營,並與在地店家合作,協助店家之文創發想與行銷。

基本知能、本土與國際意識、 整合創新、 表達溝通、敬業合群、 人文與倫理素養。

蔡芳滿、鄭沛瑩

黃淑芬

張永旺

採議題導向課程設計並導入專業與人才培育,引導學生進入鹽水場域,從社區共學中培育竹工藝學生志工,讓鹽水的竹藝文化得以永續傳承。

服務關懷、整合創新、敬業合群、表達溝通、人文素養。

楊繕鎂老師(台南市月津文史發展協會)

黃榮輝老師(鹽水區區公所)

橋南社區發展委員會

益安堂中藥房

藉由訪查鹽水在地生活與產業發展、參訪傳統中藥房,讓學生能結合植物芳療知識與在地素材,與居民協力研製竹炭皂、中藥皂、中藥香包等產品,並合作完成具地方特色之包裝設計,為地方創生構思新解方。

1.3D模型製作能力。

2.2D影像製作能力。

3.AR擴增實境製作能力。

4.互動媒體領域研究能力。

5.以數位方式推廣在地文化能力。

尤威捷(蒔創設計工作室)

白明翰(魔翼工作室)

透過應用行動裝置結合擴增實境科技技術與GPS定位系統的方式來介紹神農街的老屋歷史與建築特色,藉由數位科技應用達成文化永續與在地文資保存。

本土知識、人文素養、表達溝通、敬業合群。

施彩鳳、許美蘭、張江洪(台南市文化協會導覽員)

王燦輝、韓秉正、杜燈順、鍾幸娥、石素禎(台南市中西區水仙宮裡外店家)

陳冠州、邱明賢、曾娜(台南市文化協會)

鄭采芩(台南市文化協會)

透過「導覽老師導覽五條港區」、「採訪神農街的老屋史」、「街區遊戲與追尋港道遺址」及「安平參訪」四次主題參訪,引導學生融入在地,實地走讀,感悟街區。學生於參訪後分組撰寫體驗與訪談文稿,呈現出對於在地事物的觀察與反思。

黃國書(台南市解說員職業工會)

丁羿嫣(四健會協會)

引導學生進入場域,採集鹽水街區民俗基因,體驗在地文化的洗禮,及實際參與地方產業公共事務,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如何將身邊的特色、文化連接到所學,進而增加在地認同感,為南瀛地區在地特色的傳承與推展貢獻心力。

歐陽誠(新芳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吳叔平(財團法人台東縣私立台東仁愛之家)

陳玉珍(台灣禪繞教師協會)

透過實作體驗與社區服務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療癒環境的認識與體驗,不僅能發揮所學服務高齡者、增加與社區居民互動接觸的機會,更可從中訓練學生遇到困難之臨場反應與互助合作。

陳佩苓(社團法人雲林縣輔助科技服務協會)

陳英宗(沛得適醫療輔具有限公司)

鍾孟修(愛迪樂居家職能治療所)

陳欣如(筆心視覺設計有限公司)

以傳統飲食文化中善用在地食材及剩食再利用概念,結合學生的烹飪專長,賦予西港場域之在地食材新的料理使命,對促進地產地消、降低食物運送之碳排放、支持在地農業生產、提昇在地及綠色食材之可及性等做出貢獻。

周俊良、楊昇憲(台南市佳里區延平國小)

姚志峯(台南市佳里區延平社區發展協會)

吳靜瑜(左鎮人文史工作室)

許明揚(山海屯股份有限公司)

邱明賢(台南市導覽協會常務理事)。

透過課堂講授、專家講座及戶外走讀,讓學生認識到臺南在地的文化產業,體驗多元的在地歷史與文化。

陳建都(台南市文化局)

郭藤安(吳郭魚藝文工作室)

邱偉哲(明莘科技有限公司)

鯤鯓社區

以鯤鯓社區為對象,以問題導向及專題導向式學習引導學生整合應用既有的資訊傳播硬實力,系統性地呈現在地人文,進一步連接社區與課室以磨練內容產製軟實力,提升學生社會參與度,並達到文化傳承與傳播。

一、探究事理、樂於學習,具本土與國際意識。

二、表達想法與創新實踐,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三、感知與欣賞美的人文事物,表現合宜的行為與態度。

四、活化性別意象,創新多元的依戀內涵。

五、永續城鄉,與人合作,建立健康和諧新關係。

江玉婷(南方設計/玉帛美學有限公司)

李奇紘(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

許忠欽(大觀音亭理事)

源氏博之(台灣海德沃福台南頂美店總經理)、李順來(台灣海德沃福台南頂美店店長)

帶領學生踏查西市場攤商,於當地舉辦「通識暨USR課程成果展—不老四丁目」,設置多項布藝體驗活動加深學生及參與者與空間、歷史的連結,並結合前瞻科技為古蹟市場重新點燈,為一度寂寥的布料展售場域帶來改變的力量。

在地需求:發展社區之持續在地文化,推廣台灣廟美食文化做國際行銷。推動目標:持續推廣在地廟宇文化,以平安宴為出發點;做為平安宴之主題, 推廣台灣總鋪師與廟宇的情感美食文化。走上國際舞台上來發展社區人文、藝術之發展。

可藉由訪談總鋪師,了解到廟宇平安宴文化。並推廣台灣廟宇美食文化到國際上去。並藉由此計畫提升廟宇美食文化之英文版升級。學生們分組拍攝影片上傳到臉書做國際性之整合行銷。在此希望此課程可以栽培到產業界所需的國際行銷專業人才,加強實務技能,讓學生在畢業後將國際行銷理念落實到職場上,可以養成團隊合作的技巧,並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真正落實到商管學院的專業人才的培訓。

吳致亘(志剛金屬經理/台南市上華蒙特梭利實驗機構)

周志明(和勝堂資深文化講師/采牧士山房)

邱培華(普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帶領學生參訪臺南市和勝堂,體驗傳統廟宇「平安宴」文化,並拍攝影片上傳至臉書,實踐國際故事行銷。

在地需求:發展社區之持續在地文化,推廣台灣廟美食文化做國際行銷。推動目標:持續推廣在地廟宇文化,以平安宴為出發點;做為平安宴之主題,推廣台灣總鋪師與廟宇的情感美食文化。走上國際舞台上來發展社區人文、藝術之發展。

可藉由訪談總鋪師,了解到廟宇平安宴文化。並推廣台灣廟宇美食文化到國際上去。並藉由此計畫提升廟宇美食文化之英文版升級。學生們分組拍攝影片上傳到臉書做國際性之整合行銷。在此希望此課程可以栽培到產業界所需的國際行銷專業人才,加強實務技能,讓學生在畢業後將國際行銷理念落實到職場上,可以養成團隊合作的技巧,並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真正落實到商管學院的專業人才的培訓。

吳致亘(志剛金屬經理/台南市上華蒙特梭利實驗機構)

周志明(和勝堂資深文化講師/采牧士山房)

邱培華(普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帶領學生參訪臺南市和勝堂,體驗傳統廟宇「平安宴」文化,並拍攝影片上傳至臉書,實踐國際故事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