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品質與管理
◎ 教學評量
本校依「教學反應調查實施辦法」,每學期之期中與期末對所有科目實施課程教學反應調查,此為學生對課程學習提供意見及回饋的管道之一,可讓授課老師知道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情形,以作為教學調整及改進之重要參考依據,以建立師生良好互動關係,進而提升教學品質,此機制的運作方式如下。
1.教學反應調查實施方式
為使學生充分表達意見並且考慮問卷的可信度,教學反應調查實施方式是於期中與學期結束後,學生上網查看各科成績前,須填寫教學反應調查問卷後才可查詢成績,透過此一機制可使所得資料更為齊全。在問卷部分是以分數來表示學生對課程學習結果的滿意度,而質化部分是讓學生具體表達對課程學習的意見;若反應為正面,則讓教師知道目前的教學方式可被學生接受,教師可依此方式尋優再加強;若反應為負面,則可供教師檢討改善協助學生學習方式之參考。
2.建立學習意見即時反應與回饋管道
為讓教師即時了解同學對課程學習的建議與意見,本校於教學意見調查系統中,調查學生於修課期間,對課程的教材内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作業安排、評量方式等充分表達意見,並將意見轉達給教師,教師可透過該平台予以回應,讓同學知道教師對學生意見處理情形,此系統於每學期開放同學及教師不限次數自由填寫或回應,且系統不會顯示同學的學號及姓名,教師不會得知提供意見同學之個人資訊。
◎ 教學品保機制
1.課程定期檢核與精進調整
本校設置校、院及系三級課程委員會,課程規劃採三級三審制,各級課程委員會分層負責規劃及審議課程開設之方向與內容,且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會議,各級課程委員會均納入校外專家學者、業界代表及校友代表,參與課程檢討及提供改進建議,並善用其回饋意見,作為各級課程調整與改進之依據。
2.落實教學品保機制
為優化教學品質,外部單位之教學品保機制相當重要,本校將持續透過IEET、AACSB國際教育認證及國內專業評鑑機構之教學品保認證的推動,以優化教學品質。
工學院:自94學年度起即開始推動「IEET工程教育認證(EAC」,用以檢視教學成效,讓學生在畢業前完成所需的工程基礎教育,自97學年度工學院各系皆通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迄今已邁入第4個認證週期,於107學年度接受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IEET)EAC規範週期性審查,認證有效至2024年,展現工學院的卓越教學並和國際接軌的成果,晉升為國際組織「華盛頓協定」之正式會員;透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的PDCA教學品保的規範要求下,工學院各系所主任與教師清楚掌握系所具體教學改善方向,也提供教師改進教學的動機與課程調整建議。
商管學院:於2017年5月通過AACSB認證,2022年2月通過AACSBCIR持續精進認證,認證授予期程為期5年(2022-2026),預計下次再認證時間為2026-2027,為全國唯一通過世界級認證的私立科技大學,也連續四年蟬聯遠見雜誌「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文法商大學類」全國科技大學第一,教學品質受到國際認可。
數位設計學院(流音系除外):其IEET之DAC規範認證於2021年到期,改接受臺灣評鑑協會教學品保認證,認證授予期程為期5年(2022~2027年)。
人文社會學院:接受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教學品保認證,效期至20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