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尖石鄉比鄰部落

部落在哪裡?

 位於尖石鄉前山的錦屏村一二鄰部落,海拔高度約從300 公尺至1024 公尺(尖石山)群山環繞之間,北接嘉樂村新樂村、東接玉峰村、西接義興村和緊鄰南邊的梅花村(如圖一二 )近60戶約200人口的部落,日治時期由後山mrqukwang及mknazi群先後集團移住混居,當時集中在上比麟的地方統一管理,殖民時期日人除了教育日語,也指導水稻耕種,開闢了上中部落附近的田地,國府後雖是前山最慢有道路通車,勤奮的族人善用空間耕作,形成現在上中下部落的區域。

位於尖石鄉前山的錦屏村一二鄰部落,海拔高度約從300 公尺至1024 公尺(尖石山)群山環繞之間,北接嘉樂村新樂村、東接玉峰村、西接義興村和緊鄰南邊的梅花村(如圖一二 )近60

戶約200人口的部落,日治時期由後山mrqukwang及mknazi群先後集團移住混居,當時集中在上比麟的地方統一管理,殖民時期日人除了教育日語,也指導水稻耕種,開闢了上中部落附近的田地,國府後雖是前山最慢有道路通車,勤奮的族人善用空間耕作,形成現在上中下部落的區域。

部落的過去

日治時期由後山mrqwang及mknazi群先後集團移住混居至此,後定耕種水稻為重要食物,光復後雖然前山地區的道路緩慢開通,但前山地區農耕土地逐漸淪為買賣交易保留地的場域。 

天主教及基督長老教會是最先與部落接觸的宗教,神召會與真耶穌教會相繼進入,把原本以傳統共食的團體很自然地區分為幾個教派,這樣的區分造成對公共議題的不同看法及行為,長老教會接納可在教堂談選舉及政治,而真耶穌教會不能在教堂談論,每當選舉這樣形成對部落產生人與人間的矛盾拉鋸戰。除了教派分立之外,主流社會的價值觀也影響到部落,進到部落不難發現看到雜貨店旁很多負面現象如:賭博、喝酒等,族人待業或停工時寧願喝酒打牌,也不要去到農田工作。

而後山玉峰秀巒兩村族人與高海拔山坡地種滿蔬果耕地就了解後山族人勤奮和山林互相依存關係是如此緊密,從小在前山長大的筆者看見這樣的差異開始思考部落如何成為讓前山的年輕人回到土地,在因緣際會下筆者開始在自己土地上復耕Atayal的傳統作物,也開始學習老人家的土地知識,自己親身體驗也思考可否藉動機發展出兼顧文化與生態的發展模式。群山環繞海拔一零二四公尺尖石山為背,與李棟山下的宇老鞍部遙遙相望,沿著陵線上的古道與獵徑連接著Tpon(李棟山),滿滿的悲壯與英勇榮耀的故事封塵在上一輩的老人已久,待年輕一輩意識覺醒把它重現光明,只可惜歲月不待人,老人已稀逐漸凋零。部落長期就近通婚,大家見面常互稱一家都是自己人,徐、田、簡、范、梁、溫、李姓為主要家族,其他如雲、戴、黃少部分隨母回原生家庭,近十戶中也有因原漢通婚下,及近年各族群互為通婚頻繁所產生的不同族群現象。田調當中探訪唯一仍在農耕高齡八十六歲的阿婆,記憶中日治時期集中住在上部落,日本人教族人開闢田地、開水圳引水種植水稻、也把較高地方的原始林砍伐光,作為日警宿舍資材,現在環繞群山一周,看到的桂竹都是老人家之後所再種植的(載自201207田野調查記錄)。

資源在部落

(一)人員資源

(二)經常性工作:經濟產業情況演進過程:傳統農耕自給自足→換工→竹聯幫→香菇種植→工廠勞工、契約交易(男遠洋、女服務)→轉作政策→廢耕→土地交易→建築板模臨時工、清潔工、貨車司機→受雇在地觀光產業→低層勞工(建築業、清潔工) 

(201207田野調查記錄)  

我們看什麼?

一、集體換工耕作不復見

二、原期待好不容易成立的協會,因幹部及會員幾經開會無法達成共識, 當初所有規劃藍圖及共同犧牲奉獻心因大家必須先顧慮現實生活填飽肚子,協會至今停擺運作

三、「寡婦」與失婚婦女不少及鰥寡孤獨,部落無力照顧及安置,只消極借助政府單位社會救助。

四、如何讓部落能回復互助共生、善待土地、資源共享,是目前極力規劃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