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onal Geographic:Photo of the Day (June 25, 2013)
Marble 17-arch bridge at the Summer Palace, China
Photograph by Shen Xinhang
颐和园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
上世纪,文革开始(1966年)时,“大串联”第一次游颐和园,记忆中只有长廊、万寿山、石舫,昆明湖和十七孔桥。本世纪复游,好像多了一些景点,如苏州街等等。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光绪十四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复此园,改名为“颐和园”。
慈禧老佛爷,当年要是不挪用海军军费来为自己修园子,说不定,大清国就不会有甲午戰敗。说不定,也就不会與日本簽訂什么《馬關條約》。说不定,更不会赔白银2万万两,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说不定,今天,就没有石原慎太郎什么收购钓鱼岛的事,我们也就不会为一个小小钓鱼岛而大动干戈。慈禧,修园误国,该当何罪?
其实,老佛爷这么做,是不是有良苦用心,为咱华夏民族好呢?老佛爷很清楚大清是赢不了日本人的,投钱再多也没用。拿来建园子至少当时可以欣赏,陶冶情操。君不见,当年圆明园的珍贵文物(生肖铜兽首)现在还能从外国人手中拿回来当国宝。有必要像个无底洞一样的把银子投进海军当人家的靶子吗?要是当年把银子投到军费里,现在只能在黄海的海底打捞出几条破船而已。这个性价比完全是天差地别的呀。哎!老佛爷,为了保全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您不得不背上万世骂名,勉为其难的修了园子。您当初的苦衷,现在谁人能知?
沉睡中的十七孔桥,枕着缥渺薄雾,安安静静。梦里,可曾依稀浮现大清国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呢?
长桥依稀梦
名园枕雾曦
一朝挪军饷
千秋骂名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