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Argentina),通称阿根廷,是由23个省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自治市组成的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南部,占有南锥体的大部分,北邻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东北与巴西接壤,东临乌拉圭与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濒德雷克海峡。领土面积达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语诸国之首,横跨多个气候带。阿根廷主张对南极洲的一部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拥有主权。
永久住民数超过4,100万,欧洲裔占人口比例超过90%,非洲裔较少使文化上国家呈现深度欧化,其种族组成除智利外均与大多数拉美国家相当不同,例如首都几乎是欧洲城市文化的延伸。而社会素质、教育文化、市场经济与法规上的发达,使阿根廷今日在民主人权、自由化、同性婚姻上有很大发展,也是南美唯一掌握人造卫星操作技术的国家。长久以来,阿根廷是一个中等强国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国,它也是联合国、世行集团、世贸组织、南共市、南美洲国家联盟、拉共体和伊比利亚美洲国家组织的创始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是20国集团成员和拉美第三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中高水平,与智利和乌拉圭同属拉美第一集团,人类发展指数处于极高级。收入不平等程度虽高,但低于拉美国家平均水平。
这一地区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发生在旧石器时代。西班牙殖民始于1512年。在1810年至1825年的独立战争中,阿根廷以拉普拉塔联合省的国名于1816年发表《独立宣言》,继承了原西班牙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大部分地区,在之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战争中,联合省政府继而失去乌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区。其后多年的内战最终在1861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邦击败了邦联政府,与当时其它八个省重新统一为阿根廷共和国。至此,大规模的欧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与欧洲之桥,无与伦比的发展使阿根廷于20世纪早期跻身世界第七富国。然而在1930年代以后,政局不稳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使其陷入衰退。
“阿根廷”这一名称由拉丁语中的“白银”(argentum)加上阴性指小词缀而成,首次书面使用可追溯至马丁·德尔巴尔科·森特内拉1602年的诗作《阿根廷与拉普拉塔河的征服》。
这个名称源自拉普拉塔河(西班牙文:Río de la Plata,意为银之河)的名称。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一行踏上这片土地时,遇到了佩戴银饰的当地查鲁阿人,他们相信传说中的银山就在河的上游,便由此命名。西班牙王国给出的正式名称是“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独立之初的国名为“拉普拉塔河联合省”(西班牙文:Provincias Unidas del Río de la Plata),但阿根廷一名在18世纪就早已广为使用。
民族
阿根廷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在18世纪和19世纪,这个国家迎来了世界第二大入境移民潮,660万人的移民规模仅次于美国的2千7百万人。
在那个移民时代,国家人口每二十年即翻一番。正如谚语所言:“阿根廷人的祖先来自船上”(los argentinos descienden de los barcos),大部分阿根廷人都是1850年至1955年的移民的后裔。这些移民中的绝大多数来自欧洲各国,而欧洲移民主要来自意大利(36,7%)、西班牙(25,7%)和德国(20,2%)。也有相当数量的阿拉伯人在此定居,主要来自叙利亚和黎巴嫩,如卡洛斯·梅内姆总统的父母来自叙利亚。亚裔阿根廷人约有18万人,主要为华裔、日裔和韩裔。
阿根廷遗传学家达尼埃尔·科拉奇于2010年以218个阿根廷人为基因来源构建的遗传图谱显示,基因的79%源自不同的欧洲国家,主要源自意大利和西班牙,18%源自不同的美洲原住民,4.3%源自非洲族群,63.6%的居民至少有一位印第安人先祖。
高乔人(Gauchos),拉丁美洲民族,主要形容南美潘帕斯草原、格兰查科和巴塔哥尼亚高原草原的居民。该人种分布在阿根廷部分地区、巴西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乌拉圭、巴拉圭、玻利维亚东部和南部、智利南部。
高乔属混血人种,由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长期结合而成,保留较多印第安文化传统,语言为西班牙语,信仰为天主教。
高乔与北美的“牛仔”意思相近。这些术语往往指19世纪,而不是现在。高乔大多数为农村人,他们的主要经济活动和实践为放牧和。习惯于马上生活,英勇强悍,曾在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化
阿根廷文化植根于欧洲,来自诸多欧洲国家的移民对各自文化自觉地继承、模仿与融合,造就了阿根廷文化的多元特征。对此,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诙谐地描述道:“阿根廷人是说西班牙语的意大利人,并自以为是住在巴黎的英国人。”
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