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date: Jan 4, 2012 1:02:54 AM
感慨义工的力量
作者 邹少男
12月10日,我第一次做义工,为银光老年协会组织的冬季无医保老人体检做些事务性保障工作。我老伴这回是第3次参加老人体检服务。通过以往几年耳闻目睹,和这次亲身实践,我又一次感受到义工服务这一组织形式的巨大力量和顽强的生命力。像这样的老人体检,其实际的花费,每次每人大概需250多元,如果由个人负担,绝大多数无医保的老人难以承受。但是,经过同样都是义工的老年协会领导们辛苦公关,不用花一分钱,体检的场地有了,桌椅板凳等各种器具有了,先进的医疗检测器材也有了,经验丰富的医务专家们来了,为方便老人,多个实验室就近无偿为他们抽血化验。这一次又一次的全面体检就这样顺顺当当地完成,解决了无医保老人一个至关重要的大问题。我为能有机会给老人体检服务感到很兴奋。因为老有所用,发挥余热,看来不是仅仅适用于自己家庭的儿孙们,还可以适用于社会,能用实际行动验证自己在新的社会环境里存在的价值,对我们这些已经老了的人来说很重要。
来美国之前我还不知道有义工这个词。最近查手头的《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竟没有义工这个词,《辞海》不在这里,不知《辞海》里头有没有这个词。按字面理解,义工这个词的解释应该是: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不索取报酬的工作。我接触义工这个词还是在三年前,那是第一次参加银光老年协会组织的老年人体检时,才头一次听到这个新词。同时还知道了整个体检的医务力量和事务保障工作主要靠的是义工,我甚感惊奇,印象颇深。一年多前送外孙女去希望中学学前班学中文,老伴顺便参加老年英语班学习,又听说中文学校办学除教师有点微薄的报酬外,学校的领导们及保障力量也都靠的是义工。这使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义工这种形式内在精神及重大含义的理解。
思考义工精神时自然使我联想到国内曾经的学雷锋等活动。我们都经历过“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宣传教育,响应助人为乐,做好人好事的号召。细想起来这基本上是强调单个人的品质修养,净化思想;单位经历过响应“勤俭办一切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不花钱,也办事,少花钱,多半事,花了钱,办大事”的号召,这些多半是开展某项活动的动员口号,一种精神鼓动,激励大家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公道的讲,这些活动和口号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确实有它特定的重要的意义。不过与我们当前的义工形式和义工精神相比,虽然都在努力发挥人们的奉献精神,但那时的活动和号召远没有产生像我们老年协会和中文学校这样实实在在的成果。老年协会和中文学校,做为自发成立的社会团体,从诞生,成长,成熟,不断发展壮大,长期稳定的存在,长期佈惠于广大华人老少,竟主要靠的是义工的力量这一事实,使我受到不小的震动,我十分钦佩义工力量的强大和效率。
现在我已经知道,其实义工活动和义工精神早已遍布美国社会的角角落落,有着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看吧,幼儿园里每天都有做义工的妈妈;公园里经常见到爸爸带着孩子在收集垃圾,净化环境,培养下一代的义工精神;无数男女老少的志愿者在虔诚的募捐,收集、整理各种堪用物品或购买食物,分发给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老人公寓,安养之家里总是有些热心的男男女女在关注、方便着老人的生活起居,等等。我想,当我们把做义工当成自己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时,标志着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距离又缩短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