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date: Jun 25, 2013 2:26:21 AM
邹少男 / 文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至理名言,最早出自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之口。伟人周恩来六十多年前把这句话作为一个重要思想来提倡。在我即将迈入“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回顾退休后的生活,更深刻体会到这名言的真谛。
我几十年置身比较封闭的工作环境,广泛接触社会受到局限,为弥补这一点,退休后我经常坐在各摊点前,与修鞋工和小商贩们轻松的闲扯一两个小时,头脑里装进了不少这层人的诉求和有趣的是是非非;很快我受邀协助一位朋友组建、管理一个坐落在远郊区,条件很艰苦的工厂。我和那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农民工们一口锅里摸勺子一年多,分享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学到不少社会知识和劳动技能;一年后我又应邀管理一家物业公司,先前从社会大课堂学的功课派上用场。我这个从未涉足过物业管理业务的外行,却一做六年,为上级公司,为本公司广大员工,也为自己的后半生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而支持产生这些成果的“能源”,就是两个字——知识,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在“六十而耳顺”之年,我对电脑的神奇功能产生了兴趣。拜身边的年轻人为师,用加倍的努力来抵消衰退的记忆,随时用烂笔头记录下操作步骤,不放弃点滴的时间练习使用电脑。从此,公司的一大部分文秘事务,都由我自己用电脑完成,这既熟练了操作,也提高效率,解放秘书。如今每天离不开电脑,就像离不开吃饭睡觉一样。
为儿孙我断然结束这辈子心爱的也是最后的工作来到美国。我很庆幸在年过半百后的某一年,突然朦朦胧胧感到会开车的重要,就抓紧时间学会了开车,不然如今在北美的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在照顾好儿孙之余,为使生活更充实,就学写东西,学听音乐,学钓鱼。
开始写点东西是为了回答老朋友们询问在美国的生活,也为了练大脑,防痴呆。后来,银光老年协会《银光通讯》一位老师积极建议我向报社投稿,我才鼓起勇气尝试把文稿投向报社。受到见报的激励,更加积极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不断学习新的东西。
也是在近些年,我又有了欣赏音乐的心情。常在闲暇时或在行车中听些歌曲,还费了点工夫,弄清歌曲的每一句歌词。常被那些美好生动的词句,感人的情节,优美的旋律,美妙的意境所陶醉。可是在当年“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环境中,同样还是这些歌曲,灌入我的耳膜时,感觉的却是吵闹和烦心,哪还有闲心瑕意去品味歌词?女婿看我喜欢听音乐,换车时专给我挑一辆音响可装6张唱盘的车。
美国的钓鱼环境、器具、方法等与国内大不相同,至于钓鱼的法律条文更未见闻。现在我已经完全适应了美国式的钓鱼经,我自信既标准又专业,这是勤学的结果。特别是当女儿女婿给买了钓鱼船后,我像外科医生背记手术步骤一样,背记着船只使用的每一步动作,反复练习,直至确保准确无误。每当我带着老伴或朋友,拖着钓鱼船,欣赏着乐曲,奔向钓鱼场地时,幸福快乐满怀。
我体会要活到老学到老,首先要有不服老的心态。如果总认为自己老了,一切被动的听其自然,那可就真的是老了。不服老就要敢于改变自己的部分行为现状,勇于学习新东西。我从站在岸边举手垂杆钓鱼发展到驾船钓鱼,就是从眼前大胆玩船玩水的那些都一大把年纪的美国老头老太太那儿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