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高雄縣永安那舊稱 「永安仔」,是高雄縣沿海最小的鄉鎮,但因烏早期鹽田的生產和日據時代以來的養殖漁業發展,使得永安鄉雖然到民國三十九年才從彌陀鄉劃分出來,成為獨立的行政區,但其深具地方產業特色,因此成為西南沿海舉足輕重的鄉鎮。

近年來,在發展一鄉一特色的政策當中,永安鄉不但以石斑魚的養殖揚名全台,更把自然生態、人文歷史和地方產業納入導覽系統。並於2000年起推出一年一度的「石斑魚節~永安心.石斑情」系列活動,結合丁產業、人文和生態資源,讓慕名而來的觀光客對永安有了更深刻與多面向的認識,也使得永安鄉成為高雄縣沿海最具魅力的鄉鎮之一。

永安鄉北至興達電廠與茄萣鄉為界;西至本鄉新港村海岸線,在台灣海峽有6,8公 里的海岸線,東北和路竹鄉相壤,東南與岡山鎮為鄰,南邊以阿公店溪與彌陀鄉為界。永安鄉在日據時代屬於仁壽里,光復後一度仍隸屬於彌陀鄉。

民國三十九年地方士紳黃文壽、薛金能等人提倡分鄉,並依地方自治及區域調整劃分法,以永保平安之意,核准以「永安鄉」為名,並納入永安、保寧、維新、永華、新港、鹽田等六個村落;目前永安鄉人口雖然僅有一萬四千多人,但創造出來的養殖漁業產值卻是相當驚人的。

人文地理

民國三十九年永安鄉從彌陀獨立出來,五十多年以來,村民拼手抵足的在養殖漁業上精益發展,突顯了永安昔日作為燒港內海的漁村特色。早在燒港內海的時代,早期的鄉民大多從事魚類撈捕的工作,收入並不穩定。過去在 「新厝仔庄」有句俗話說,「新港仔人來永安不是借錢,就是還錢」道出漁撈業的艱辛。不過藉著長年與海為伍和養殖技術的突破,養殖業為永安所創造的產值已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鹽田溼地是一百多年前鹽田村人靠曬鹽維生的地方,後因台電興達火力發電廠的興建,而停止曬鹽所遺留下來的一文化資產,內部有鳥類群居,曬鹽用的瓦礫池,可供遊客瀏覽與賞鳥。紅樹林則已有六、七十年歷史,其形成了一條觀光的公溝,未來將規劃成可搭遊艇直通情人碼頭。

永安村是本鄉的行政中心,各機關、商店和市集大都位於永安路上。 早期永安村所在原本是內海的範圍,至清朝嘉慶年間才因瀉湖內淺灘陸續浮覆,村民才進入內海圍築魚塭,最初並無村落型態,到清同治年間才因下茄萣庄受到風災海水倒灌,部分庄民才移居至此,另建庄頭稱為 「新厝仔」,隨後東邊的崁下、三塊厝也因為鼠疫而敗庄,部分村民也隨之遷入,形成大的庄頭。在彌陀港的時代,永安村新厝仔一帶僅是舊港口庄的一部分,民國三十九年自彌陀鄉獨立出來,成為永安人口最多的聚落,一夕之間變為全鄉的政治、經濟和交通中心,成為永安的核心地帶。

行政區域

本區境在清代屬仁壽上里,本省光復後屬高雄縣彌陀鄉,因阿公店溪橫貫南、北彌陀,雖屢建橋樑均被沖毀,故每遇溪洪交通既中斷,致鄉務無法推行,地方人士因而倡議分鄉,故於三十九年三月經政府核准劃溪北維新、保寧、新港、永安、永華、鹽田等六村成立本鄉,因鄉址俗稱新舊永安仔,寓永保平安之意故仍為鄉名本所同時成立。

永安區公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