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背景介紹

        湖內區太爺里位於湖內區的北部,係二層行溪下游左岸的一個曲流半島,因此全里隨著曲流向北嵌入臺南市仁德區境內,東北、北、西北三面分別與仁德區的保安里、二行里隔溪相望,東連田尾里,南與公舘、海埔兩里接壤,西方則與葉厝里相鄰。全里地勢低平,整個曲流半島的高度平均只有3.5公尺,且地表全無起伏,只有東南部與田尾里交界處,因接近大湖臺地,地勢稍受抬升,不過高度也只有8公尺左右而已。然而二層行溪的曲流河道並不穩定,經常變遷的結果,使得部份本里的土地,分布在目前河道的右岸,造成本里與臺南市之間,並不完全以河流為界的奇怪現象。河道不穩定的另一個結果是,居民因怕水患,因此不敢沿河居住,所以居民的房屋多建於離河岸較遠的里境西南角,大致集中在縱貫公路以西集結成大型集里,而縱貫公路以東的偌大地方,則幾乎沒有住家,是本里農田的主要分布地帶。

        本里的開發時間甚早,據太爺蘇氏族譜記載,明永歷年間開臺祖蘇伍與諸兄弟東渡,蘇伍定居本庄為業主,並招佃開墾,是為太爺庄。本庄自明鄭時期起,即隸屬於文賢里管轄,清初為臺灣縣文賢里二圖,至雍正元年(西元1722年)始改隸鳳山縣文賢里。日治時代明治42年(西元1909),原文賢里與茄萣庄合併成立圍仔內區,大正9年(西元1920年)合原圍仔內區和大湖區為湖內庄,太爺與鄰近的公舘、海埔、拔仔林、中下厝等合併為海埔大字,隸屬於湖內庄管轄。终戰後,改湖內庄為湖內區,原海埔大字轄境分成數里,本里在海埔大字北部,以舊太爺庄域成立太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