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甫至民國三十五年才建制大寮鄉,於清代隸屬鳳山下淡水溪,因溪埔土質肥沃,居民紛紛屯墾,並以蔗葉建寮,共分四處:溪埔寮、潮州寮、頂大寮、下大寮,後來四寮合一,稱為大寮。溪寮村舊名溪埔寮仔,迄今老一輩人多數沿用舊名,據了解,係因不少人在溪埔地搭寮養鴨而得名。

中庄村內一、二鄰舊打鐵店,如今當地少數人仍以打鐵營生,三、四鄰的方厝則因全部均為方姓族人集居而命名。位在高屏大橋附近的義和村,俗稱磚仔窯。昔日該地區以製磚工廠眾多而得名。

從地名看大寮【先民搭寮,一步一腳印】-

清康熙年間,開始有大批的漢人移民進入開墾,高屏溪沿岸的溪埔地,雖經常氾濫成災之苦,但也因氾濫而致土質肥沃,利於農耕。數百年來,先民為免住屋受溪水氾濫威脅,採取搭建臨時寮舍的方式,作為暫時的居住場所,其中「溪埔寮」、「潮州寮」「頂大寮」與「下大寮」,是四個較大的移墾聚落。日治時期將此四區合稱為「大寮」,成為今日地名。(資料來源:《大寮鄉誌》)

人文地理

大寮區是台灣高雄市西南方的一個市轄區,北毗鳥松區、大樹區,西鄰鳳山區、西南隔鳳山丘陵接小港區,南接林園區,東隔高屏溪鄰屏東縣屏東市、萬丹鄉、新園鄉。目前人口約有11萬人,但因商業較不發達、市區分布較分散,生活機能一般多依賴緊鄰之鳳山區、小港區提供。

2008年9月通車之高雄都會捷運系統橘線,東側終點站大寮站就設置於本區西側,加上本區北端尚有台鐵後莊車站,對外交通堪稱便利。另本區與左營、鳳山、岡山並列高雄市眷村的集中地。

今日的大寮,是多元族群融合的區域,較具特色者有:

拷潭、內坑:簡氏宗族早期發跡地。

義仁、昭明:二里早期稱為赤崁,武舉人張簡魁故居即在此處。

山頂:閩氏傳統建築「陳家大厝」位在此處。

前庄、中庄、後庄:圳道與車站的所在。

三隆:張簡氏聚集的大本營。

會社:昔日製糖工業重鎮。

中興:眷村住民與閩南族群混居融合地帶。

忠義、光武、復興:眷村社區。

潮寮:客家聚落與大發工業區所在。

資料來源:大寮鄉文史協會《芋仔番薯向前走》、《鄉土文化教材》

行政區域

大寮區行政區域共包含共25里747鄰,分別是:三隆里、上寮里、大寮里、山頂里、中興里、中庄里、內坑里、永芳里、光武里、江山里、忠義里、前庄里、後庄里、拷潭里、昭明里、琉球里、翁園里、新厝里、會社里、會結里、溪寮里、義仁里、義和里、過溪里、潮寮里。

大寮區公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