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鳥松區之原始地名為蔦松腳庄,因昔日有一棵高大茂盛之雀榕樹木,「榕」者,台語日「松」;又由於樹上棲息著白頭翁鳥,故取其名為「鳥松」。

鳥松區位於曹公圳新圳幹線,水源充沛、土質肥沃,適宜農業的發展;又西部緊鄰高雄市三民區,且規劃為澄清湖觀光特定區。早期鳥松區民主要以務農為生,肥沃的田地曾照顧了這個區的鄉民。

鳥松區之原始地名為鳥松腳庄,因昔日有一棵高大茂盛之雀榕樹木,台語謂之「 鳥松」。「榕」者, 台語 曰「松」;又由於樹上棲息著白頭翁鳥,故取其名為「鳥松」(即現今鳥松里文前路福龍宮旁,為過往行人商旅者歇腳休息之處,故取名為鳥松腳)。在 民國35年1月,改鳥松庄為鳥松區,土地面積為 24.5929平方公里。

鳥松區早期居民約百分之九十三的人 大部分來自大陸的福建省泉州、漳州一帶 。 少部份是來自新竹、苗栗的客家人 。區民們在墾荒期間,少不了會有驚嚇、病痛、土匪強盜侵擾, 八庄 為了團結抗匪因此供奉『 八隆宮池府的王爺 』做為精神領導中心,聯合制敵。由於神威顯赫,里民同心,克服了天災、地變和人禍,里民為感念神恩偉大,特於澄清湖北岸山坡地興建了一座氣勢宏偉,富麗堂皇的八隆宮。

【註:八庄是指鳥松區早期(民國九年左右)轄地含鳥松、仁美(田草埔)、大腳腿(夢裡)、鎮北里(牛稠埔)、大華(大埤、山仔腳)、本館里和崎仔腳等八庄。】

人文地理

鳥松里-

是台灣剛光復不久,相傳有一棵五人環抱的大葉榕樹,,終年白頭翁、綠繡眼鳥等,飛來啄食榕樹的熟果子,而被鄉民稱「鳥榕」;因為「榕」閩語發音與「松」相近,而且過往行人客商和里民時常在樹下休息、納涼,所以取名「鳥松腳」(閩語)。到了台灣光復後改名為「鳥松村」。那棵「鳥榕」古樹,原位於鳥松國小附近,如今已枯死。而現在存活於福龍宮靠馬路圍牆邊的這棵,則是它的第四代。該里面積:9.5928平方公里。

夢裡里-

這個里,古時候是繁茂叢林的原野,樹木覆蓋里落,里內不易為外人所尋覓,外鄉人如不經指引而私自進入探尋,將迷失在「夢裡」一樣,很難進出該里,故取名「夢裡里」;面積:3.6875平方公里。

大華里-

在民國三十五年時,合併大埤、山子腳,因取『大哉中華』之意而名之;面積有1.4758平方公里。

坔埔里-

這個『 坔 』台語唸成『ㄌㄢˋㄆㄨˇ』,以水加土合成的字;此一名由來,是因為當地土質鬆軟,道路泥濘之溼地,先民耕作時,腳經常會陷入土中,很難自拔而得,故命名「坔埔里」;該里面積: 3.1平方公里。

仁美里-

取論語中「里仁為美」,營造兼善博愛目標之意;該里面積為3.0368平方公里。

大竹里-

這個里的先民來墾荒時,因見有高大之刺竹(俗稱大竹)林立於滿山滿谷,故地名稱為大竹;面積有3.2平方公里。

華美里-

於民國七十一年四月,由仁美里再劃分增設華美里,取「華廈之美」,有期望該里華且美之意;面積計有 0.5 平方公里。

鳥松區北接仁武區,南面鳳山區與大寮區;東與大樹區為鄰,西毗高雄市三民區。主要道路有由楠梓至鳳山之 183線縣道(中正路)可經鳳山到屏東;183支線(大埤路)經澄清湖風景區到高雄縣、市交界處接台一號線及神農路,可經由仁美里分別到鳳山及後庄火車站及東邊隔鄰大樹區,為本區主要對外聯絡網。

行政區域

鳥松區目前共有七個里行政區(鳥松里、夢裡里、大華里、坔埔里、仁美里、大竹里、華美里)

鳥松區公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