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DF檢定形式下,係數改變下(b=0.95 or 0.99),發生型二誤差(H0:有單根,接受H0)的機率
當真實DGP為定態,有截距項時
lag期的選擇(以AIC或SBC)對結論的正確與否是否有所影響,
其檢定力(1-BETA)為何?
實際DGP:
y = 0.02 + b*y(-1) + μ
μ= 0.05*μ(-1) - 0.3*μ(-2) + 0.2*μ(-3) + e
e ~ normal ( 0,1)
首先依據AIC及BIC選取其最適的落後期數,由各落後期之AIC及BIC之數值選取最小者,為最適落後期數。
註:**為顯著水準 α=0.05。
由上表之檢定結果可知,無論在b係數為0.95或0.99下,皆以lag 1期之AIC及BIC為最小,以此判斷此模型之最適落後期為1,且檢定結果之係數分別為0.933及0.973和所設定之係數(0.95或0.99)最為接近。
接著使用ADF單根檢定,檢定在不同係數(b為0.95或0.99)設定下,當實際DGP為定態時,各樣本數發生型二誤差(H0不真,卻不拒絕H0)的機率。
下表中為發生型二誤差之機率:
註:顯著水準 α=0.05。
1. 由檢定結果可知,在不同係數下,無論樣本數之大小,當落後期數(lag)為1期時模型檢定力(1-β)皆有90%,表示當模型中正確的選定落後期數時,其模型之檢定力皆相當高,當lag愈偏離正確的lag時其模型之檢定能力相對愈低。
2. 隨著樣本數的增加,模型發生型II誤差的機率是遞減的,且當樣本數達200甚至500筆時,發生型II誤差的機率皆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