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題是「食觀」。
在開始靜坐之前,可以先做一點簡單的伸展、暖身運動。尤其是知道自己在禪坐時,會有可能發生昏沉現象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要防患於未然。在一開始禪修的時候,就是抱持著堅定的決心,來進入禪修的練習。
小心翼翼地讓內心不斷伴隨著高度清醒的感覺,認真篤定的態度,同時讓自己的身體安詳、放鬆、舒適,所以你能夠維持高昂的鬥志,而不會造成身體上面的疲勞。
把覺知帶到一個能夠幫助自己安定觀察的禪修對象,好比說正在放鬆的身體,正在被呼吸所滋養的身體。調高你禪觀目標的解析度,所以它是清晰的,當你去貼近它的時候,當你去感覺它的時候,有一種紮實的感覺。身體具體地在放鬆的觸感,或者是被呼吸所照拂、所安撫、所滋潤的具體觸感。
因為你知道,你在這個階段打坐,容易會有昏沉的現象產生,刻意提高警覺、防患於未然。這裡的「防患於未然」指的就是,還沒有產生出來的昏沉,你在想辦法預防它會發生。
你提高警覺,想要知道從沒有昏沉有可能陷入到有一點點昏沉,那個過程、那個轉接點。你一發現有這樣的轉接點,那個清醒度略微地降低,那個篤定的決心有減弱,馬上就調整。習慣性讓自己的心伴隨著警醒、勇猛的力量,同時,被安適、放鬆的身體的覺受所滋潤、所包圍。所以你能夠長時間地處在這樣用功的狀態,而不會疲勞,而不會挫折。
想要在解脫道上面努力、證得成就,大概最快速、最可以具體修學的東西,就是不斷去超越欲貪。不斷去看透那些會刺激身體的亢奮感,會激發起你的內心對於美感的想像力,不斷地對這些可能性提高警覺,然後對治它、瓦解它。
這大概是如理作意在經典裡面最常被解釋的方法。就是去留意,所有會激發起美感、安逸感、亢奮、憧憬的聯想。具體的禪修法就是,你每一次發現到注意力跑到那些會刺激生理,讓它產生出飢渴感,任何時候,你發現注意力跑到一個滋生欲貪的情境、圖像、記憶、念頭,你就用一個合適的取代的相來對治它。
其中一個佛陀經常解說的相,也就是說一個認知事物的取角,叫做「食」。
這是一個人體的消化系統的圖片。這不是模型,而是一個真正的人體解剖取出來的消化系統。
【※圖片取材自網路】
實際上這個圖片沒有包含的是舌頭,很大的程度舌頭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一般的人看到自己愛戀的對象,吐出舌頭的樣子來,聯想到的是跟欲望、跟渴愛、跟豔麗、跟調皮有關聯的。你光是能夠把這個相換一個角度,看到舌頭是怎麼樣連著你的咽喉,連著你的胃、你的肝、你的大腸、你的小腸、你的肛門,剛剛的那個豔麗的感覺、可愛的感覺,性感、感性的感覺,就有可能會完全地被瓦解掉。
一個人的舌頭、口腔,一輩子分泌出來的唾液量,差不多有一個奧林匹克尺寸的游泳池那麼多的水,那麼多的唾液、那麼多的口水,最大的功能就是拿來分解食物。你看這個舌頭連著咽喉、連著胃、連著大腸、小腸,這一連串的器官,大概是我們身體裡面最醒目,佔據空間最大的器官。
光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生命、來看所有的人類,你會發現到「什麼叫人類」,他其實更像是一台專門吃食物的機器。所謂的腦、所謂的感情,好像是這個消化機器的一個附屬品一樣。腦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在環境中能夠辨識食物、能夠攫取食物、能夠處理食物。
在大海裡面有一種生物叫海鞘──Sea squirts,它出生的時候是有腦的,這個腦就帶著身體的消化系統,在海水裡面四處地漂蕩。一個程度上這個腦在引領著這個消化系統,去尋覓一個好的覓食的場所。一旦找到了一個算是理想的覓食場所,海鞘一旦紮了根選擇了落腳處,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腦吃掉、消化掉,它已經沒有必要再用這個腦。這個生存目的很明顯可以看得出來,它的腦是為了服務消化系統,為了服務這台覓食器。
同樣地,我們人類──一個沉迷在欲界的生命體,大概最強大的驅使力,或者是他所有的驅使力,都是跟身心食物有關聯的。光是能夠了解生理上面的食物這一個環節,你就會對於生命的本質有很大的警醒。佛經裡面有很多的例子,是修學食觀就證得聖果的。
具有這樣子本質的生命,有著與生俱來、無法避免的、在系統上面註定的苦迫。它註定是一台要逐水草而居的進食機器,它註定是一個有吃就有排泄物,這樣的尷尬窘境的生命體。
然後這食物消化的過程、排泄的過程,有那麼多的瑕疵,有那麼多可以出錯的地方,所以很多人的疾病,是來自於沒有消化好的食物,來自於發酵、被感染的食物。有可能自己腸胃裡面的消化液,把自己的胃穿孔,而病而死的。還有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讓身體系統裡面的糖沒有辦法完全分解而死的。還有因為宿便積累在腸子裡面,造成內在環境很大的污染,甚至造成癌症。只要有進食,你就沒有辦法擺脫這樣的宿命。想想看,這個生命的進行,它的能量、它的資源,就是來自這樣的進食。
佛陀所教的解脫法,不是建立在講空、講有,這些玄深的哲學上,而是來自於這些跟生存本質有密切關係,跟我們生存的認知、價值觀有密切關係的這些議題有關的。
修學跟食物有關的不淨觀,可以透過很多不同的角度去熟悉,好比說消化系統的圖像,它在你身體內部的相應位置。每一次內心產生出安逸感,對於欲界的幻想、美感、陶醉感、慢,你就把這時候的感覺搭配上這個圖像。你會發現到,那個美感、那個安逸感、那個慢,它是沒有辦法跟這個消化系統的相共存的。
因為我們被食物欲望的驅迫感是如此地強烈,對於食物是如此充滿了美感,所以禪修必須要多方面、多角度、小心翼翼地進行。必須要動員所有內在的資源,把你靈敏的觀察,把你的善於取角、把你的統整力、把你的記憶,全部都用上,所以內心不被這些幻覺,被這些盲點盤據在任何一個角落。
內心無明的聲音包括了:它在告訴你,幹嘛要修這個不淨觀,那麼沒意思啦!沒有好吃的、沒有好玩的、沒有漂亮的。這個時候你就要懂得,怎麼樣鼓舞自己,怎麼樣說服自己,怎麼樣讓自己繼續進步。這個時候你就要能夠看到,那個安逸感、那個在欲樂之中的陶醉,是那麼樣的短暫卻要付出那麼龐大的代價,它的辛苦是沒完沒了的。沒有那一種,你一旦累積了財富、資源到一個地步,你就永遠處理好你的「食」的問題。永遠沒有這一天。
只要你內心的刺沒有拔除,那個愛欲的刺、那個飢渴的刺、那個會被美感矇蔽的刺沒有拔除,你就會被這個消化系統拖著走。這個消化系統不止是這個圖片顯示的,包括你的眼睛,也是被消化系統所奴役的,是為了服務它而存在的。你的耳朵、你的思考、你的自我的定位、你內心編織的自我的故事,都是跟這個覓食有關聯的。
只要那個刺沒有拔除,你就會被推逼,就像在大便堆裡滾著還自得其樂。你看到那個滾糞的甲蟲(dung beetles)在糞堆裡面自得其樂,為了糞球在打架、在爭鬥,你瞧不起它們,你不知道在它們的認知裡面,那個就是溫暖的、美麗的、可口的、誘人的。你不知道我們深深陶醉的那些食物,以天人的角度來看,就像看到甲蟲滾的糞。
你引以得意的,引以得到安樂感的這個軀體,還有你所在乎的,你所迷戀的別人的軀體,裡面就是這個樣子。一個讓食物轉換成為大便的一個機器。如果不是因為一層皮膚掩蓋著它,你一點都不會想要親近這樣的東西的,不會想要貼近這樣的東西的。而且這不只是不淨而已,而是看到這麼樣的一個複雜的消化系統,你要背著它、拖著它到任何的地方,沉重啊!它是隨時在病變啊!
如果稍微有一點醫學常識的人,知道光是消化系統這幾個器官,有可能經歷的病變,一個一個列出來,去熟悉一個個的圖片。你研究這個話題的方式,不是像醫生一樣,事不關己地研究,而是了解這是跟自身的命運息息相關的。這個就是你拖著的東西,這個就是你服侍的主,就是這套系統。你所陶醉的、所幻想的食物,吞進了這個消化系統裡面,在任何一個階段再取出來,你都不會想要再吃了。
練習這樣的「食想」,你可以了解到佛教的禪觀,很多時候是包含著這樣的靈活取角,它不是機械化、一成不變地,只是要你把心鎖死在一個地方。它要你去留意,你的心有沒有在隱藏著美感的空間,它有沒有被美感盤據著,它有沒有對於這個生存的狀況掉以輕心。
「掉以輕心」就是:你是如此地熟悉它,所以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因為你的心是如此地專注於眼前的愛恨情仇。因為欲界裡面食物的問題,所以你沒有空檔去思維,更深切、更久遠的議題。這就是為什麼,修學這種過患想、不淨想,要配合著定力,你要讓自己的身體安適,幫助你的身體是不受到飢渴感所侵襲的。
如果你的身體是被飢渴感所盤據的,也就是說,你現在對於好比說色欲,是有渴望、是有亢奮,然後你在這樣子的心情之下,去觀察消化系統,那個作用是大打折扣的。你必須要雙管齊下,這就是阿難所教的,在「受」跟「想」兩個角度都要下手。
在「受」的部分,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身體的知足感、飽足感。當你貪欲蓋產生出來的時候,有某一種具體的身行,身體的活動方式,身體的蜷曲的姿態,會呈現出來的。你不斷去調整身體,去保護這個身體不出現那樣的姿態,不被飢渴的干擾波所干擾。也就是在最起碼的條件上面,你跟禪那是相應的,是沒有貪憂、是沒有飢渴感的。
然後再認真地,把消化系統這個相帶到前面來。「帶到前面」的意思:一般人看東西、看人,有一個在前景,最佔據你注意力的相。一般沒有經過禪修訓練的人,跟其他的人類相處在一起時,尤其是陌生的人類,有可能成為你欲貪的狩獵物的人類,最明顯的相就是身材,就是肌膚是不是光滑、細嫩的,流露出來的是不是光鮮的、亮麗的、英挺的、瀟灑的、嫵媚的。
你現在要練習的是,把這個消化系統的相,變成是你很習慣性地看自己身體,看別人身體的一個角度。做得熟練的時候,出了門、到家裡附近的遊樂場,看到小孩子、年輕人在嬉戲,感覺好像是看到一大坨的消化系統在那邊互相追逐著。最顯著的,就是那不斷張開來的嘴巴,不斷要進食。那個眼睛感覺不像是眼睛,感覺像是噴著慾火,在尋找食物的狩獵者的眼睛。那個消化系統的感覺,就是一個填補不完的無底洞,實質意義上跟表徵意義上,都是一個無底洞。
有吃就要拉,你腸子裡面的大便,一方面是靠地心引力排出來,一方面是靠後面的大便推著前面的大便,後面的食物擠推著前面的食物。它是一個無底洞,你把它餵飽了那是暫時的,這個系統最深層的記憶裡面,那個要繼續地往前攀延著,像蛇一樣的、繼續地進食,那個指令是一直在那的,它在表徵的意義上也是個無底洞。
就像佛陀所說的,就算天空開始下起黃金的雨,人的欲望也是沒有辦法填補的,那個就是輪迴的本質。所以當你在看這個消化系統的時候,你就是在看輪迴的本質。你看到這個輪迴的本質,就是無數種不同的飢渴的指令,它會擺佈著你、驅迫著你。你已經盤據過無數的消化系統,其中絕大部分的消化系統根本無法存活多久,也就因為飢餓而死,因為找不到適當的養分,因為這個世間的競爭是激烈的,它是註定有被淘汰的成員。
你被這個文明的光鮮外表所欺騙,以為安安穩穩、物資豐沛這個現象,是正常的、是可以永續經營,它是一直都會這個樣子的。你已經盤據過無數個消化系統,它因為衰老、因為敗壞、因為磨損,而帶給你無數的麻煩。而這樣的遊戲是沒有一個終點,沒有一個完善的結局,它就是繼續地漂泊、繼續地吃、繼續地被吃。
任何的時候,有感覺到專注在想上面,專注在取這個相上面疲勞的話,就再回到感受身行,讓平捨心、讓安適感恢復。你可以練習身體是一直保持著安適的、放鬆的、不被亢奮所干擾的,但是內心是警醒的、是厭離的、是決志於出離的。在深刻地反省著,只要還去依賴著、依附著、愛戀著消化系統,那是危險的、那就是不淨的。光是能夠在小的地方去鬆動,內心的慢、內心的安逸感、內心的迷戀感,那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的。
繼續地、努力地去覺知內心出現的放逸的感覺,那個美感、那個慢,一點一滴跟它們搏鬥著。要進入到解脫的聖者之流,最低的門檻並不是那麼樣困難跨越的,但是你必須要讓內心的警醒,遠遠地超過你的常樂我淨的顛倒想。
(靜坐結束)
【回向文】
善於收攝六根,
如同調馬者善於調馬,
吐盡所有的驕慢、惡習,
這樣的人,
到什麼地方都是諸天所愛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