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兒和家暴個案
鑑貌辨色(學生不會主動報告,他們多數會戴口罩、穿外套、損傷自稱跌傷,更會訛稱被其他親友打傷、捏造事實或被施虐者串通)
預防及跟進﹕立刻通知校長或級主任、李主任或社工。
缺課個案
留意跟進學生請假和缺席的情況,長期病患、短期入院、回鄉、欠債、怠學……等必須請家長到校面見查詢清楚,以免做假。
預防及跟進:無故缺席應即追查及向校長報告,並繼續密切留意;若三天無故缺席及未能聯絡必須依例向教育局報告。班主任可予朋輩支援、陽光電話,通知級主任、李主任或社工。
家長問題
學生父母間糾紛、離異或撫養權的問題引致學生的接管安排
預防及跟進:務必小心處理。立刻通知校長,如事先已了解誰是監護人,監護人一方同意對方接走方可離校,否則學生不可離校。事先必須寫手冊或白紙黑字及面談交代。
學生違規問題
違規勿在手冊文字紀錄(可能會引致自殺、虐兒、缺課、家長誤會……)
預防及跟進:最佳方法-見面,次佳-致電。大家也要常緊記:寫手冊是為要紀錄事件,希望學生知所警惕,引以為誡,並讓家長知悉的最基本程序。但要幫助我們的學生這並不足夠,有時處理不好反引起反效果(如學生放棄、家長過敏反應等),關懷、溝通和感化才是我們的愛的教育。心懷大愛做小事,必蒙上主祝福。
留校、補做功課問題
安排學生留校輔導、補做功課或補測補默等。
預防及跟進:老師必須親自看管(可能會發生性騷擾、偷走、家長找不到孩子,誤以為失蹤。),並注意留校時間,會否太長,以致家長為學生的用膳憂心(特別留意半日上課日子)。老師指令要清晰及跟進,避免產生誤會而引致學生獨留在課室,特別是低年級生。教員室外簿櫃位置並不適合安排學生補做功課,易引起法律責任,全體老師須謹慎避免。須安排適當場地(光線充足)和合適檯椅。
家校溝通
預防及跟進:控制情緒,建議課後持續輔導至行為改善。勿氣沖沖致電家長,一切最好面談。在處理學生行為和學業問題時,要加倍注意學生的家庭背景,父母的關係和情緒。有關學生嚴重行為和學業問題,最好能與家長面見直接溝通,了解父母教育理念和處理手法,適當引導正面思維;在釐清責任時重點是在尋求適當解決方法;多留意家長精神狀態及情緒常有助解決親子關係的問題,從而改善學生的行為和學業問題。與家長溝通注意事項(學生支援手冊P.44-48):接見/致電聯絡家長前準備。
欺凌問題
預防及跟進:須特別留意同學間的欺凌行為和高年級男、女同學的可構成性騷擾的不當身體接觸或不當言語。
性騷擾問題
預防及跟進:老師要保護自己,與學生避免身體接觸;要與學生保持適當距離,以免引致誤會或危險。檢視及處理學生傷勢時,應兩人同時處理,既可互相作証亦滿全互相監察的作用。
偷竊問題
預防及跟進:教師擺放禮物或物資在課室內,應妥善存放,勿讓本班或補課學生輕易取得,並應經常檢查。
嚴重事件
如性騷擾、打架、偷竊、作弊、欺凌等
預防及跟進:必須以嚴謹態度處理,老師立刻作初步了解,然後於同日(放學前,如接近放學時刻,必須安排涉事學生留校或請家長接送)通知校長,級主任,由校方決定處理方法,例如:涉及刑事須報警、涉及家庭報社署、需要社工跟進轉介等,切勿遲疑報告校方,因為任何個案,校方能即時作出恰當的處理可避免日後引發的問題,如法律責任。
傳染病事宜
預防及跟進:如懷疑有學生感染手足口病、水痘等傳染病,請盡快把有關學生帶住校務處處理。(不宜叫服務生帶學生到校務處,應通知校務處叫工友帶)
低年級問題
預防及跟進:低年級老師須特別留意一年級同學往洗手間的生理需要。學期初期,教導及彈性處理小一學生於上課時要求去洗手間,切勿禁止。
有關「個人資料(私隱)條例」
預防及跟進:已於2012年生效,必須注意如向學生及家長發通告或文件時,有收集其個人資料,必須附有收集個人資料聲明,如:收集目的、資料可能會轉移給何人等保留資料期限使用方法保安,有切實可行的步驟進行保安、儲存或轉存要妥善進行、電子檔案必須設密碼閱讀各級SEN及輔導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