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台北橋的成長日記

我與台北橋的成長日記

柯宛彤

台北橋,1996年完工,居住在三重的居民,對它一定不陌生。1996年我還未出生,但出生之後,我便與台北橋有了溝通之必要。

2004年艾利颱風,這場大雨浸溼了三重人的記憶。那時我正讀幼稚園,對颱風的印象並不多,但對當時的三重人來講,是一場惡夢。

8/25那日,我們一家四口坐上了爸爸的機車,颱風天為什麼要騎車出門?因為排放不掉的雨水與泥沙,堵塞在大街小巷跟門前,騎車出門至台北橋停放,是為了保護家中唯一這台機車。數日的大雨已將三重能夠行走的地方淹沒,只剩鄰近的台北橋,能夠阻擋機車不被泡爛的命運,而這場大雨也讓我與台北橋有了第一次接觸。

2006年的國慶日,盛開的煙花,綻放在大稻埕碼頭。那時我正值國小,我們一家四口走上壅擠的台北橋,只為了看美麗的煙火,插滿國旗的台北橋和眼前繽紛的煙火,是童年最深刻的記憶。

2019年的我正在讀高三,考完學測後雖然結束了讀書的地獄,但對未來的選擇開始擔心,為了排解這樣的情緒,我決定開始城市探險。我選擇搭公車到處遊玩,最常坐上306公車或是225公車前往台北。坐上公車,緩慢的車速,讓我清楚看見風景,從台北橋俯瞰,是長長的河堤和淡水河,這樣的光景把我拉進了回憶的片段。

讀國中時,假日都會與家人們騎腳踏車逛逛,沿著河堤,騎上台北橋,再接著到大稻埕碼頭喝茶,度過一下午,在傍晚時與夕陽騎上台北橋回家,而那段的日子回不去的日子,是成長中最不可抹滅的記憶。轉瞬又被拉回正在行駛的公車上,不知不覺已越過了台北橋,雖然知道前往的目的地,但不一樣的是,這是專屬我的探險。

2020年,我終於考了機車駕照。開始成為通勤族的我,經常跨越台北橋,每一次前往台北的心情都不一樣,有悲傷、快樂、期待、憤怒、疲憊,而我想最多的是「期待」與「疲憊」。

為什麼是期待?在踏上台北橋的過程,可能是要去練團、與家人朋友相見或是旅程的開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遇見什麼有趣的人事物都是不可預測的;那又為什麼疲憊?在練完團、打工下班或是旅程的結束,一整天的精神耗損,身心常常累得無法思考,但只要踏上台北橋就知道快要回家了,這樣的心情雖然疲憊,卻又帶著一絲的安全感。

2022年,與台北橋的成長日記,仍在繼續紀錄著。它的存在就像回到家門口一樣,每當我在橋上就會有安全感。而台北橋在不斷前進的時間裡,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橋樑,連接著我們彼此的生活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