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女孩
文/李玉花
那年夏天, 接到遠嫁台北表姐的信,我跟媽媽回舅舅家參加婚禮,表姐也回來,而我小學尚末畢業,跟著表兄弟一起玩,聽表姐問媽媽,「阿姑啊,恁查某子哪畢業,我引伊來台北好嘸?」媽媽以為隨便説説,她連台北在哪裡都不知道,怎捨得?
隨口答應的事,竟在我畢業不久,表姐真的來信要我北上了。媽媽百般拖延就是不肯,一向沒主見的我,好像有情人等著,奇蹟似的堅決。媽媽只好勉強答應,於是我 與鄰居大哥搭火車北上,從下午坐到晩暝,一路車站亮了又暗、暗了又亮,心中有點慌,直到鄰居大哥提醒台北到了,出台北車站改坐三輪車,找到中華商場的前身「竹仔厝」表姐店裡 ,透過她介紹,到服裝店幫忙顧店,老闆夫妻育有三子三女,大女兒已出嫁,小兒子才兩歲多,早期婦女無法節制生育,加上早婚,老大足以當老么的父母。
環視兩坪大的店面,擺設衣服、褲子、配件...而廚房只有一張書桌大小,當時為了省錢,再忙、再沒空間三餐照様要煮,洗衣服、幫小孩洗澡全包辦,廚房邊放木樓梯可上閣樓,閣樓高度把人矮化了,「我們一家人」大人睡覺、小孩讀書寫功課,都在一個閣樓的小方塊。小孩偶而也在店面走道邊做功課邊幫忙顧店,店與家在小小坪數發揮到極致。
當時我僅十四歲, 相差近十歲的倆位兄長已在台中市工作,因為爸爸在我小五時買菜途中骤逝,媽媽扛起照顧我和弟弟。 小學畢業前我除了上課、遠足從未出遠門,這次匆促離家才知家離得那麼遠。每晚趁著洗澡、洗自己衣物時,躲在桌子大的廚房兼浴室,喊出聲音,重覆再重覆地叫,媽媽我想妳們,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又自言自語説我要忍耐,回去會被人笑,冲水聲合著思鄉的淚水,「親像一隻鳥仔哮啾啾」。
數月後,我漸漸融入不夜城,火車與鐡支路吱吱嘎嘎的磨合聲,是生活的背景音效,老闆的服裝店內,新的吊掛比較亮眼,店中間擺放上下長桌,看起來很有層次感,專收美國軍兵退役返國的二手貨。外國月亮比較圓,崇洋心態加上無力高價買泊來品,買二手也過癮。
中華商場早期,商家與顧客過招砍價蔚為特色,討價還價的交易風,盛極一時,懂得殺價的顧客較能購得價格實惠的物品。我也在這裡學會殺價技巧,曾帶朋友買衣服,出狠招,價錢打了好幾折不說,還跟老闆多拗了一件衣服。
北漂久了,台北成為我的家,且已邁入一甲子,人定了,飄搖也下定錨,從前砍一折、兩折的零頭,已經無法讓我開心。年紀大了,不想喊價、殺價、就愛支持不二價。
偶爾在市集,遇見喊價殺價為樂的婦女,我也會陪她們過幾招,再佯裝輸了,讓她們賺點零頭,喜孜孜離去。也許當年,也有人故意輸了給我這個北漂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