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坊-開餐廳也能做教育

湧泉坊-開餐廳也能做教育

文:蔡育琳 / 圖:湧泉坊提供

湧泉坊與耕心蓮苑的招牌,在夜色中閃閃發亮。

新北三重的萬全街離三和夜市不遠,附近有光榮國小、光榮國中,這條路上環境清幽,多為住宅區,其中一座社區名為「光榮世家」。社區一樓的店面招牌上寫著「湧泉坊健康蔬食」,還有一個招牌是「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點奇怪,餐廳跟教育怎會連結在一起?

耕心蓮苑是一個針對兒童與青少年的教育組織,服務內容包括經典教學班、教育講座、安親課輔、心理諮商等,名下還有兩個單位:湧泉坊教育餐館、愛一家親社會企業。湧泉坊位於靜巷中,戶外綠意盎然,室內溫馨典雅,推出的素食料理廣受歡迎,每到用餐時間就坐滿客人,特別是有許多家長和孩子。

記者採訪了耕心蓮苑創辦人余素華,為大家述說湧泉坊的點點滴滴,包括店名的來源、美食與人心、教育餐館的意義等,一起來認識這家獨特的湧泉坊。

從兒童讀經班開始


余素華的故鄉在苗栗南庄,1986年從高雄師範學院畢業,分發到三重的光榮國中,從此服務到2014年退休,三重也成為她第二個故鄉。身為導師的余素華常要做家庭訪問,她發現三重的家長大多很尊重老師,總是說自己不會教孩子,希望老師多幫忙。


此外,余素華看到許多學生家裡都在做代工,那是一個「家庭即工廠」的年代,因為家中空間不夠,有些學生連書桌都沒有,還有些弱勢的孩子也缺乏學習環境。為了改善這種情況,余素華與陳瑞珠兩位老師在1998年創辦了兒童讀經班,學費採用隨喜贊助,依經濟能力自由捐款。


余素華認為只有升學是出路,但後來她發現品格教育更重要,不管念什麼科系、有多高的學歷,修心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心靈成長更是一輩子的功課。從讀經班開始經營,2004年成立了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希望耕耘孩子清淨的心田,培育真善美慧的人生果實。

余素華老師與耕心蓮苑的學生們合照

除了學習與成長,為了讓孩子有一頓營養健康的午餐,老師們自己買菜、做飯,孩子下課後就能享用。但漸漸地實在忙不過來,他們就雇用了幾位媽媽來幫忙,社區鄰居看到後詢問,有沒有可能開放給大家來用餐?


一來為了跟更多人分享,二來也希望能以此開源,余素華決定開一家餐館,於是在原本的教育基金會招牌旁,掛上了湧泉坊的招牌。至於為何如此取名,是因為看到佛光山有滴水坊餐廳,讓她聯想到「受人滴水之恩,須當湧泉以報」,就以此為名與自我勉勵。


多年的耕耘造就了一塊福田,自從2010年起,房東不再收取房租,包括教室、餐廳、辦公室等將近300坪的空間,就為了支持他們的志業發展。余素華表示:「房東了解我們在做的事,也看到了孩子的成長,所以給我們免房租,真的幫了很大的忙!更讓我們可以安身立命,從事教育志業的傳承。」

湧泉坊的素食美食

余素華原本並非素食者,在她29歲那年,有一次做活跳蝦招待朋友,在下鍋的那瞬間,她突然感覺到,蝦子正在掙扎跳動,當下受到很大震撼,發覺動物也是求生怕死。那天她沒有吃那盤蝦子,而後逐漸減少吃肉,直到35歲完全吃素,親友也都接受了她的飲食方式。

「因緣到了就是到了。」余素華在學習佛法之後,更堅定吃素的信念,她引述淨空老法師的一段話:「吃素是最好的護生、放生。」當她決定要提供素食午餐給學生,家長都沒有反對的意思,畢竟只是一餐而已,老師也不會叫學生一定要吃素,而是讓大家自然而然的喜歡上素食,學生普遍反應都說好吃,家長也很高興孩子不會挑食了。

湧泉坊推出的素食美食,有許多巧思創意

每到用餐時間就非常熱鬧的湧泉坊

湧泉坊最受歡迎的就是素食自助餐,每人80元吃到飽,約10道菜色,有糙米飯和白飯可選擇,有用料豐富的熱湯,不時還會出現水果和點心。另外也可以單點菜色,例如焗烤、火鍋、水餃、披薩、炒飯、湯麵、義大利麵、飲料等,其中余素華最推薦的是:紅燒麵、青醬焗烤、香椿醬水餃。

餐館的食物原本就是做給自己人吃的,包括老師、員工、學生們,提供給客人也是一樣的標準。食材都要清洗乾淨,選擇當季盛產蔬菜,盡量用原型食物,減少添加物、加工食品。餐館的廚師都是主婦媽媽,用心做出家常菜的溫馨口味,有別於一般商業化的餐廳。

另外在櫃子上有堅果、調味料、茶品、包子饅頭等,都是愛一家親社會企業的產品。曾經為了籌措耕心蓮苑的辦學經費,幾位義工媽媽自掏腰包去學習做糕點,烤出了一盤盤的鳳梨酥義賣,這就是愛一家親的起源,將盈餘作為孩子的教育基金。現在工作坊就設在附近,隨時能補充貨品,也經常研發新產品。


開餐廳也能做教育

湧泉坊為何是教育餐館?余素華表示,他們希望讓孩子培養感恩的心,老師會帶孩子到廚房參觀,看到裡面那麼熱、那麼辛苦,要感謝廚師為大家做飯。每年母親節辦活動,就讓孩子來幫廚師按摩,每當孩子到餐館用餐,就會向廚房裡面說:「謝謝香積媽媽!」(香積是一個佛號,後也引申為僧道的飯食。)

「謝謝叔叔阿姨來用餐!」下課後,孩子們走出教室,站在餐館側門喊道,因為老師教導他們,在社區遇到每個人都要招呼問候。例如社區中庭常有長輩坐著聊天,有些孩子不習慣打招呼,老師就會以身作則帶著做,並向學生說:「我們一起跟阿嬤說再見哦!」而不是:「你們要跟阿嬤說再見。」

學生在湧泉坊用餐後,回家會跟家人分享今天吃了什麼,也把用餐的禮儀帶回家,用餐前先雙手合十說感恩詞,感謝煮飯的人、感謝有這些食物等,讓家長看到孩子的成長與改變。這就是湧泉坊的教育功能,希望傳播給學生、家長、客人、社區。

母親節,孩子們為辛苦的工作人員送上康乃馨

知恩報恩這四個字,呈現了湧泉坊的理念

廣結善緣的所在

無論信仰為何,走進湧泉坊就能感受寧靜祥和,首先看到的是西方三聖的佛像(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客人會在此雙手合十、鞠躬行禮。佛像前供奉餐點,也就是說,菩薩吃的跟客人吃的一樣,因此特別放心。

余素華說,來用餐的客人有各種宗教,大家都互相尊重包容,也有外國人因朋友介紹、網路好評而來。餐館的電視常播放佛教故事或講座,牆上貼著孩子們的圖畫作品,整體環境很有佛教氣息,但每逢節慶也會隨之變化,包括西方的萬聖節、聖誕節都會佈置。

餐館一開始成立時,跟社區有過一些問題,後來逐漸得到改善,他們會舉辦新年拜年、浴佛節、母親節等活動,增加跟住戶的友善互動。社區內有幾位熱心的婆婆媽媽,每天早上8點就來湧泉坊幫忙洗菜、切菜,學生和家長也常來做志工,湧泉坊就像大家第二個家。

早上在社區中庭,熱心的住戶義務幫忙洗菜挑菜

目前耕心蓮苑有16位老師、4位行政人員、226位學生,湧泉坊餐館則有4位廚師媽媽,大家都住在附近,是好同事也是好鄰居。「向心力很重要,我平常很少看財報,主要是跟人相處,我注重的是人和。」余素華說,廚師媽媽們都做了7~8年,人事上很穩定,雖然有時會吵吵鬧鬧,大家就是磨合溝通。

平常休假日,廚師媽媽們會到其他素食餐廳,一邊用餐一邊學習,泡菜年糕、薑黃炒飯都是因此而產生的靈感,總務組同仁也會上網幫忙找食譜,並依照客人的回應來調整。余素華認為:「在這邊工作除了有一份薪水,也希望給每個人帶來快樂,用愛心煮出每一份餐,如果能看到這份價值,自己可以做得開心,客人也會吃得開心。」

余素華表示,湧泉坊並非以營利為目標,而是想跟大家結緣,希望能永續經營下去,「尤其看到很多長輩、孩子來用餐,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只要有這個因緣,我們一定會持續做。」她期待有更多人來廣結善緣,感受素食原來這麼好吃又多變化。

湧泉坊的展望

對於餐館的未來,余素華說,目前的廚師平均50歲,計畫要引進一些生力軍,預備傳承交棒,「當然,如果做到65歲之後還願意做,我們也很歡迎。」此外還要推出特色餐點,例如異國料理、下午茶,也讓餐飲科的孩子來實習,發揮年輕人的創意。

「我相信善的力量,我也相信物以類聚,我們的磁場會影響更多人。」余素華表示,湧泉坊的走向不會太商業化,畢竟耕心蓮苑以教育為主,對於孩子、社區、社會都是如此。雖然今年因為疫情關係,餐館生意也受到影響,余素華相信一切會好轉,「我們用心做好自己的品質,自然就有口碑和機緣。因為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孩子們在社區內開心享用素粽

餐廳資訊

湧泉坊餐館

電話:02-2975-3454#501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萬全街15號

https://goo.gl/maps/wYXDSimV8kogJjEr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