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發想

周漢強老師提供

地理科探究與實作課程主題構想:

讓學生調查餐桌上的食物是哪裡來的?手機裡的元件又是哪裡來的?

從追蹤食材和商品的來源,探究農業與工商業活動的地理環境特徵。

李文石老師提供

一、為何伊斯蘭教不吃豬肉?印度教不吃牛肉?探究宗教發源地的環境對於宗教戒律的影響為何?

二、在十八世紀的大西洋三角貿易中,為何要將黑奴運往美洲進行農業生產?為何不直接在非洲進行生產?探究地理環境如何影響歷史的發展。

陳一隆老師提供

我今天探究會從領綱提供的示例入手討論

但我也會拉兩個歷史學的兩個脈絡來回切,科學對歷史學的影響,先反思再回到對話基礎上

1.是19世紀受到科學實證影響的科學史學

2.19世紀民族國家興起後的民族史學

民族史學透過非常多的科學(偽)論證建構(看似)客觀但絕對的國別史。

3.若時間充裕,我想再切科學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一點點,再來切回探究的設計

L. Sheng提供

一、 精神病是近代才有的名詞,但其現象很早就存在。近代中國是怎樣界定精神病且一般民眾又是如何看待?那近代歐洲又是怎界定呢?

二、 探究A:生活上是否自己或朋友也為這一方面所困擾?但我們願不願意說出我們有這疾病?或者,我們真的是精神病嗎?

三、 探究B:從影集〈與惡的距離〉或新聞提到幾件關於兇手以精神病為由申請免罪,為何會如此?且法律與醫學又怎界定?

以上的兩個探究,希望歷史能結合公民/醫學OR生物。由於時間太趕,目前只想到這一構想,希望等等能調課成功,跟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