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與實作課程內容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內容屬於新設必修領域課程內容,共佔自然科學領域部定必修學分數三分之一,可以分兩學期實施。旨在以實作的過程,針對物質與生命世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問題解決,以及提出結論與表達溝通之能力。

本課程內容含有探究本質的實作活動、跨科的學習素材、多元的教法與評量方式,培養學生自主行動、表達、溝通互動和實務參與之核心素養。主要是提供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歷程與問題解決的學習環境和機會;促進正向科學態度和提升科學學習動機;培養科學思考與發現關鍵問題的能力;探索科學知識發展與科學社群運作的特徵,藉此認識科學本質。另外,此領域課程乃延續國民小學至國民中學教育階段探究與實作國民科學素養之培育,故列為必修課程內容。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內容在於提供學生統整的學習經驗,強調跨學科之間的整合,以綜合運用自然科學領域的七項跨科概念(物質與能量、構造與功能、系統與尺度、改變與穩定、交互作用、科學與生活、資源與永續性),期能學理與實踐相互為用。學習系統性知識及跨領域對話與思考,以實用性及生活化的題材和議題為主,因此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內容採不分科為原則。透過適當提問的主題探討和實作活動,引導學生體驗科學實踐的歷程,循序建構高層次獨立思考及團隊合作的能力,進而成為具有科學素養並能理性積極參與公眾決策的未來公民,以達適性揚才的教育目標。

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的學習重點分為「探究學習內容」和「實作學習內容」兩部分。「探究學習內容」著重於科學探究歷程,可歸納為四個主要項目: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表達與分享,各主要項目下包含的細項詳見下表。「實作學習內容」為可實際進行操作的科學活動,例如:觀察、測量、資料蒐集與分析、歸納與解釋、論證與作結論等。探究與實作學習內容各項目未必有固定的步驟順序,可依探究的主題和實作活動採循環或遞迴等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