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習階段學習表現

(國小三、四年級)

科學認知

-對應相關學習內容,區分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鑑、創造六個層次。


探究能力

-思考智能(t)

--想像創造(i)

---ti-Ⅱ-1 能在指導下觀察日常生活現象的規律性,並運用想像力與好奇心,了解及描述自然環境的現象。

--推理論證(r)

---tr-Ⅱ-1 能知道觀察、記錄所得自然現象的的結果是有其原因的,並依據習得的知識,說明自己的想法。

--批判思辨(c)

---tc-Ⅱ-1 能簡單分辨或分類所觀察到的自然科學現象。

--建立模型(m)

---tm-Ⅱ-1 能經由觀察自然界現象之間的關係,理解簡單的概念模型,進而與其生活經驗連結。


-問題解決(p)

--觀察與定題(o)

---po-Ⅱ-1 能從日常經驗、學習活動、自然環境,進行觀察,進而能察覺問題。

---po-Ⅱ-2 能依據觀察、蒐集資料、閱讀、思考、討論等,提出問題。

--計劃與執行(e)

---pe-Ⅱ-1 能了解一個因素改變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而預測活動的大致結果。在教師或教科書的指導或說明下,能了解探究的計畫。

---pe-Ⅱ-2 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物品、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並能觀察和記錄。

--分析與發現(a)

---pa-Ⅱ-1 能運用簡單分類、製作圖表等方法,整理已有的資訊或數據。

---pa-Ⅱ-2 能從得到的資訊或數據,形成解釋、得到解答、解決問題。並能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和他人的結果(例如:來自老師)相比較,檢查是否相近。

--討論與傳達(c)

---pc-Ⅱ-1 能專注聆聽同學報告,提出疑問或意見。並能對探究方法、過程或結果,進行檢討。

---pc-Ⅱ-2 能利用簡單形式的口語、文字或圖畫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


科學的態度與本質

-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ai)

---ai-Ⅱ-1 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透過不斷的探尋和提問,常會有新發現。

---ai-Ⅱ-2 透過探討自然與物質世界的規律性,感受發現的樂趣。

---ai-Ⅱ-3 透過動手實作,享受以成品來表現自己構想的樂趣。

-養成應用科學思考與探究的習慣(ah)

---ah-Ⅱ-1 透過各種感官了解生活週遭事物的屬性。

---ah-Ⅱ-2 透過有系統的分類與表達方式,與他人溝通自己的想法與發現。

-認識科學本質(an)

---an-Ⅱ-1 體會科學的探索都是由問題開始。

---an-Ⅱ-2 察覺科學家們是利用不同的方式探索自然與物質世界的形式與規律。

---an-Ⅱ-3 發覺創造和想像是科學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