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現象與交互作用(K)Vc

波動、光及聲音(Ka)

PKa-Ⅴc-1

波速、頻率、波長的數學關係。

PKa-Ⅴc-2

定性介紹都卜勒效應及其應用。

PKa-Ⅴc-3

歷史上光的主要理論有微粒說和波動說。

PKa-Ⅴc-4

光的反射定律,並以波動理論解釋折射定律。

PKa-Ⅴc-5

光除了反射和折射現象外,也有干涉及繞射現象。

PKa-Ⅴc-6

惠更斯原理可以解釋光波如何前進、干涉和繞射。

PKa-Ⅴc-7

馬克士威從其方程式預測電磁波的存在,且計算出電磁波的速度等於光速,因此推論光是一種電磁波,後來也獲得證實。


萬有引力(Kb)

PKb-Ⅴc-1

牛頓運動定律結合萬有引力定律可用以解釋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PKb-Ⅴc-2

物體在重力場中運動的定性描述。


電磁現象(Kc)

PKc-Ⅴc-1

電荷會產生電場,兩點電荷間有電力,此力量值與兩點電荷所帶電荷量成正比,與兩點電荷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PKc-Ⅴc-2

原子內帶負電的電子與帶正電的原子核以電力互相吸引,形成穩定的原子結構。

PKc-Ⅴc-3

變動的磁場會產生電場,變動的電場會產生磁場。

PKc-Ⅴc-4

所有的電磁現象經統整後,皆可由馬克士威方程式描述。

PKc-Ⅴc-5

馬克士威方程式預測電磁場的擾動可以在空間中傳遞,即為電磁波。

PKc-Ⅴc-6

電磁波包含低頻率的無線電波,到高頻率的伽瑪射線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


量子現象(Kd)

PKd-Ⅴc-1

光具有粒子性,光子能量E=hν,與其頻率ν成正比。

PKd-Ⅴc-2

光電效應在日常生活中之應用。

PKd-Ⅴc-3

原子光譜。

PKd-Ⅴc-4

能階的概念。

PKd-Ⅴc-5

電子的雙狹縫干涉現象與其波動性。

PKd-Ⅴc-6

光子與電子以及所有微觀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PKd-Ⅴc-7

牛頓運動定律在原子尺度以下並不適用。


基本交互作用(Ke)

PKe-Ⅴc-1

原子核內的質子與質子、質子與中子、中子與中子之間有強力使它們互相吸引。

PKe-Ⅴc-2

單獨的中子並不穩定,會透過弱作用(或弱力)自動衰變成質子及其他粒子。

PKe-Ⅴc-3

自然界的一切交互作用可完全由重力、電磁力、強力、以及弱作用等四種基本交互作用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