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擬訂「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三大面向,作為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科目間統整的主軸。自然科學領域核心素養中注重觀察、邏輯思考及推理判斷,學生以此為據進而習得知識、規劃及操作實驗,以達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等內涵,符合「自主行動」之「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及「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之項目。而強調學生運用圖表表達、呈現發現成果、適當使用媒體(網路、書刊等)和科技資訊、欣賞科學之美等項內涵,符合「溝通互動」之「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之項目。至於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探究科學,進而主動關心環境公共議題與發展愛護地球環境的情操,符合「社會參與」之「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及「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之項目。考量自然科學核心素養內涵具有多元性與獨特性,表內各項具體內涵,在運用上與其他項之核心素養仍具有彈性調整及整合應用的方式。各項自然科學領域核心素養說明詳見下表。

-總綱核心素養面向

--總綱核心素養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項目說明

----自然科學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國民小學教育(E)

----自然科學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國民中學教育(J)

----自然科學領域核心素養具體內涵: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S-U)


-A 自主行動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具備身心健全發展的素質,擁有合宜的人性觀與自我觀,同時透過選擇、分析與運用新知,有效規劃生涯發展,探尋生命意義,並不斷自我精進,追求至善。

----自-E-A1 能運用五官,敏銳的觀察周遭環境,保持好奇心、想像力持續探索自然。

----自-J-A1 能應用科學知識、方法與態度於日常生活當中。

----自S-U-A1 理解科學的進展與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及限制,將科學事業納為未來生涯發展選擇之一。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具備問題理解、思辨分析、推理批判的系統思考與後設思考素養,並能行動與反思,以有效處理及解決生活、生命問題。

----自-E-A2 能運用好奇心及想像能力,從觀察、閱讀、思考所得的資訊或數據中,提出適合科學探究的問題或解釋資料,並能依據已知的科學知識、科學概念及探索科學的方法去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以及理解科學事實會有不同的論點、證據或解釋方式。

----自-J-A2 能將所習得的科學知識,連結到自己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及實驗數據,學習自我或團體探索證據、回應多元觀點,並能對問題、方法、資訊或數據的可信性抱持合理的懷疑態度或進行檢核,提出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

----自S-U-A2 能從一系列的觀察、實驗中取得自然科學數據,並依據科學理論、數理演算公式等方法,進行比較與判斷科學資料於方法及程序上的合理性,進而以批判的論點來檢核資料的真實性與可信性,提出創新與前瞻的思維來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具備規劃及執行計畫的能力,並試探與發展多元專業知能、充實生活經驗,發揮創新精神,以因應社會變遷、增進個人的彈性適應力。

----自-E-A3 具備透過實地操作探究活動探索科學問題的能力,並能初步根據問題特性、資源的有無等因素,規劃簡單步驟,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進行自然科學實驗。

----自-J-A3 具備從日常生活經驗中找出問題,並能根據問題特性、資源等因素,善用生活週遭的物品、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規劃自然科學探究活動。

----自S-U-A3 具備從科學報導或研究中找出問題,根據問題特性、學習資源、期望之成果、對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因素,運用適合學習階段的儀器、科技設備等,獨立規劃完整的實作探究活動,進而根據實驗結果修正實驗模型,或創新突破限制。


-B 溝通互動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具備理解及使用語言、文字、數理、肢體及藝術等各種符號進行表達、溝通及互動,並能了解與同理他人,應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自-E-B1 能分析比較、製作圖表、運用簡單數學等方法,整理已有的自然科學資訊或數據,並利用較簡單形式的口語、文字、影像、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或成果。

----自-J-B1 能分析歸納、製作圖表、使用資訊及數學運算等方法,整理自然科學資訊或數據,並利用口語、影像、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表達探究之過程、發現與成果、價值和限制等。

----自S-U-B1 能合理運用思考智能、製作圖表、使用資訊及數學運算等方法,有效整理自然科學資訊或數據,並能同時利用口語、影像、文字與圖案、繪圖或實物、科學名詞、數學公式、模型等或嘗試以新媒體形式,較廣面性的呈現相對嚴謹之探究過程、發現或成果。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之能力,培養相關倫理及媒體識讀的素養,俾能分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資訊及媒體之關係。

----自-E-B2 能了解科技及媒體的運用方式,並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覺問題或獲得有助於探究的資訊。

----自-J-B2 能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科技設備與資源,並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中,培養相關倫理與分辨資訊之可信程度及進行各種有計畫的觀察,以獲得有助於探究和問題解決的資訊。

----自S-U-B2 能從日常經驗、科技運用、社會中的科學相關議題、學習活動、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中,適度運用有助於探究、問題解決及預測的資訊,進而能察覺問題或反思媒體報導中與科學相關的內容,以培養求真求實的精神。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具備藝術感知、創作與鑑賞能力,體會藝術文化之美,透過生活美學的省思,豐富美感體驗,培養對美善的人事物,進行賞析、建構與分享的態度與能力。

----自-E-B3 透過五官知覺觀察周遭環境的動植物與自然現象,知道如何欣賞美的事物。

----自-J-B3 透過欣賞山川大地、風雲雨露、河海大洋、日月星辰,體驗自然與生命之美。

----自S-U-B3 透過了解科學理論的簡約、科學思考的嚴謹與複雜自然現象背後的規律,學會欣賞科學的美。


-C 社會參與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具備道德實踐的素養,從個人小我到社會公民,循序漸進,養成社會責任感及公民意識,主動關注公共議題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而展現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

----自-E-C1 培養愛護自然、珍愛生命、惜取資源的關懷心與行動力。

----自-J-C1 從日常學習中,主動關心自然環境相關公共議題,尊重生命。

----自S-U-C1 培養主動關心自然相關議題的社會責任感與公民意識,並建立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的自我意識。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具備友善的人際情懷及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並發展與人溝通協調、包容異己、社會參與及服務等團隊合作的素養。

----自-E-C2 透過探索科學的合作學習,培養與同儕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 自-J-C2 透過合作學習,發展與同儕溝通、共同參與、共同執行及共同發掘科學相關知識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自S-U-C2 能從團體探究討論中,主動建立與同儕思考辯證、溝通協調與包容不同意見的能力,進而樂於分享探究結果或協助他人解決科學問題。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並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積極關心全球議題及國際情勢,且能順應時代脈動與社會需要,發展國際理解、多元文化價值觀與世界和平的胸懷。

----自-E-C3 透過環境相關議題的學習,能了解全球自然環境的現況與特性及其背後之文化差異。

----自-J-C3 透過環境相關議題的學習,能了解全球自然環境具有差異性與互動性,並能發展出自我文化認同與身為地球公民的價值觀。

----自S-U-C3 能主動關心全球環境議題,同時體認維護地球環境是地球公民的責任,透過個人實踐,建立多元價值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