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第2期《雪州誌》读后感
黄敬扬(高三文商和)

        如果让你说出一个家乡的关键词,你会说些什么?是家乡的某一个人,是家乡的某一个记忆,亦或是家乡的某一个味道?每个人对家乡的诠释固然不同,但无可否认,家乡在每一个人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它就像一个沉睡的荷花,静静地荡漾在我们内心的深处,一直到我们愿意揭开它的面纱,它才含苞待放,缓缓地述说着曾经的美好......

        我很庆幸,我的童年生活并不是被忙碌的补习和繁重的课业所充斥的,这一点要特别感谢我开明的父母——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从来不选择约束和强迫,他们更希望的,是通过亲身的感受去学习知识。于是,每当周五的夜幕降临,便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因为在这一个夜晚,我们全家将会卸下平日繁重的担子,乘着爸爸的车,去巴生的各个角落兜风,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认识自己周遭的一切。或许,从那个时候,爸爸妈妈就打算用自己的方式去教会我要如何去好好地认识自己的家乡......

        所谓兜风,就是在各种不同热闹或是冷清的街道穿梭而过,然后静静地看着这些建筑物娓娓地向我们道来他们的故事。我和妹妹就总用着自己那被好奇心充斥的大眼睛在汽车的后座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被黑夜繁星拥抱的家乡,然后用那稚嫩的小手指划一切对当时幼小的我们而言十分新鲜的事物。每一次,爸爸妈妈都会温和地向我们述说这些地方的一些故事,有的惊悚可怕,有的感人肺腑。每一个故事,我都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自己就身处在那些被岁月冲刷过的时代当中,经历着这些光辉盛事......

        当然,在那被月光浸润的夜晚,爸爸妈妈也会带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去探索一些曾经在他们青春留下痕迹的老字号。我记得,每次到了这些老字号,他们总会禁不住发出感叹,然后笑吟吟地和我说:“这里可真是一点儿也没变啊,想当年我如何如何......” 我的小手就这样拉着爸爸妈妈的大手,看着他们发光的眼神,述说着那些令人向往的美好记忆。于是,在那些夜晚,我认识了好多好多的老字号,有那间隐藏在角落,由一对老夫妇经营的五香;有那清爽解渴,夏日必备的四果汤;有那间铁锅和火焰锵锵合奏出独属于家乡乐章的炒面档......

        到了我初中一的时候,这种晚上出去兜风的活动便开始渐渐地少了,或许是自己开始向往更高更远的地方,而不只满足于被约束自己家乡的缘故吧。于是,这种家庭聚在一起的活动就这样被尘封在了我的记忆之中,再也没有被打开过,一直到了我近日,在老师的推荐下翻阅起了三月刊号的《雪州誌》,这段记忆才如同找到了合适的钥匙,渐渐地在我的脑海中解封开来。看着《雪州誌》那些人们用着一段段的文字和图片在述说着他们和家乡新古毛的故事,在一字一句中都透露着自己对自己家乡的骄傲和赞美,我的心里是说不出的震撼和激动,震撼的是看到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乡所作出的一些付出,激动的是看到他们为了那些逐渐没落的传统不惜放弃自己在外地的高薪,而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园,让下一代也能够体验到这些传统的美。

        可转头一想,自己又是否会像他们一样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刻的感情和热爱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看到一间间老字号在时代的冲刷渐渐消失时,那种感情也变得更加热烈。每次看着大门紧锁的老字号,我都会忍不住叹息,父母也跟着叹息,这种心情就像是失去了一件最珍贵的食物一样惋惜。要是,要是有人能够继承就好了,我每次都在心里默默地想着,可齿间的那股熟悉的味道,那股令人垂涎三尺的滋味,却再也找不到了......

        但令人欣喜的是,对比起其他地方,巴生这座百年的老城近年正被一群热血的年轻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些独属于巴生人的记忆和滋味,就像新古毛的那群年轻人一样,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去抵御年代对他们家乡记忆的冲刷,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下一代这个地方的故事,用自己的行动去回馈这个养育了自己多年的家乡。他们书写着家乡的历史,让后代能够借此窥探巴生的曾经;他们向老一辈学习,让文化和传统有了传承;他们借自己的知识及在外地打拼的经验,让科技和传统能够完美融合在一起。我对他们的努力肃然起敬,也热切地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够日后结出硕大的果实,让巴生的故事不会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而是在你我之间。

        写到这里,我抬头望向窗外的天空,看着夜空中的月亮,突然有感而发,连忙跑下家中的阶梯,看到了也同样望着窗外的爸爸:

        “爸,能载我们去兜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