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之难

浏览《垃圾百科全书》: trashpedia.zerowastemalaysia.org

文/ 郑凤云(文章摘自星洲日报)

之前社区里的购物中心搞了个“回收街”,把五六个大型回收箱设置在路边,还请了艺术家以回收为主题画了幅巨型壁画。没想到才过了一个MCO,上周经过这条街,回收箱早已不见踪影,只剩褪了色的壁画无人欣赏。唉,我极不提倡回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面向大众的回收链支离破碎!社会花了大把心思和金钱做回收教育,最后等真的要回收时,才发现困难重重。

什么东西可以回收,什么东西不可以回收?说老实话,这个问题专家都不一定能答得上来。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现在火红的网购和直播,我偶尔也会去看看到底在卖些什么。什么新奇古怪的洗脸巾、包装精致的下午茶,还有最新的便利包装,每当在看这些网络买卖时,我脑里想的是这些产品用的是什么“新材料”:那条洗脸巾是棉、塑料纤维还是参了棉的塑料?那下午茶的包装盒的确精美,但盒子看似复合材料,是用纸+塑料+金属吗?还是有其它成文?

在循环经济中,生产链上游每种新材料的诞生,生产链下游都要有相应的技术来“对付”这些材料。我们有技术把棉和塑料纤维混合制成洗脸巾,那回收产业是否也有技术,把棉和塑料纤维分开?哎,就像面粉参薯粉,怎么分?

缺乏商机推动,回收产业远远跟不上新(垃)产(圾)品开发的速度,至今依然用着非常传统的技术,只能回收非常“朴实”的废料:纯纸、纯塑料、纯玻璃。某种颜色的玻璃、镀了层膜的纸、混合了金属的塑料……都无法回收。

唉,可怜的回收。总是被大家写在布条上高高挂起,还写了歌轻快地歌颂,但现实生活中,回收远远被世界抛在后头,低着头为所谓的发展买单!

《垃圾百科全书》测试版列出50样大马常见的生活垃圾,点击进去就能了解如何正确回收。

除了给出每样垃圾的环境影响,垃圾百科全书也分析垃圾的结构,绿色的可以回收,灰色的不能回收。

垃圾百科全书简单易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手把手教大家正确回收方式。

垃圾也有百科全书

看看Zero Waste Malaysia的最新成果就知道了。《垃圾百科全书》,我们的垃圾种类多到需要一部百科全书把它们列出来。点击进去,一字排开50样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拖鞋、奶茶杯、收据、镜子、薯片包装、口罩、雨伞、床褥……每一样产品都被“解剖”,内含材质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一目了然。

例如雨伞。世上没有一台回收机,把坏雨伞丢进去就可以从另一端生出新产品。要妥善回收雨伞,就得做手术:雨伞的手把是塑料制,可回收;骨架是金属制,可回收;伞盖是尼龙制,不可回收。一一拆解,送到相应的回收箱或垃圾桶妥善处理。

Zero Waste Malaysia并非鼓励大家依赖回收,而是教育大家每样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认识产品的可回收度。最重要的是,百科全书对每样垃圾给出建议,教导大家如何避免资源成为垃圾。例如,与其购买品质低劣的雨伞,然后重复购买——坏掉——丢弃这个恶心循环,百科全书提议投资优质雨伞,又或购买、交换二手雨伞,甚至是租借雨伞。

50样垃圾,只占了茫茫垃圾海的一小部分。Zero Waste Malaysia计划在明年4月将百科全书拓展到101样垃圾,并在明年年底翻译成不同语言。在此之前呢,还是老话一句:拒接,减少,重复使用才是王道。实在没办法时,才考虑回收吧。而提供回收效率的最佳方式,便是训练自己成为垃圾医生,学会鉴别,拆解,正确投放!

不想依赖回收?这里也给出建议如何避免资源变成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