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第2期《雪州誌》读后感
赖昱希(高三文商和)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童年的我就是伴着一首首民谣,在乡村长大的。我的乡村,就与在《雪州誌》里的小镇新古毛一样,有着浓浓的、让人依恋的古早味。

        小镇新古毛能够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经历过无数的困难,倚靠的是无数人的努力。而这些困难,在后人的流传下演变成一本杂志、一串串文字、一段段故事、一座座遗址。如今说起新古毛,从前的水患是美妙的白鳄鱼传说、可怕的紧急状态是有关海南面包的回忆、英殖民政府统治时期的不堪是那古老的教堂。

        通过《雪州誌》的文字,能看到的是长长的老街旁,一间间的茶餐室和杂货店,有着各种方言混杂的闲聊声。炎热的太阳下,多的是撑着雨伞、戴着草帽,还有骑着摩托和自行车赶路的人影。我能想象到这是小镇新古毛以前常常都能见到的光景,会有小朋友吵着嚷着要玩隔壁大爷杂货店的扭蛋机,或者是要买那一块钱一大包的糖果。他们光着身子、唱着儿歌、听着爷爷奶奶说着关于白鳄鱼的传说,自己想象出无限的故事。

        我也是从乡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听过爷爷奶奶阐述的故事,在日渐长大中也可以感受到乡村点点滴滴的改变。大概是因为这样,阅读《雪州誌》时我仿佛也能够体会到故事里的隐藏的感受。或是老一辈人看着小孩长大又离开的忧伤,或是他们为了跟上时代,看着世界变化的同时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的辛酸。因为我们都清楚,能够如《雪州誌》里所叙述的,会回到新古毛的青年实在不多。

        当古老的小镇从居民的落脚处变成旅游景点、当扭蛋机开始被小朋友嫌弃与遗忘、当住在乡村的人越来越老,回来的人越来越少。这是许多乡村的命运,和新古毛一样,留下了无数代人的青春和回忆,却留不住生计所迫,背井离乡的人。

        我们能够做的,大概就是尽可能地保留这些地方原本的、珍贵的面貌,并把这些故事告诉更多的人,就如《雪州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