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爭取各項競爭型計畫之紀錄、核定及合理分配使用
1-1積極爭取各項資源,建設更完善之教學環境。
1-1-1爭取國教署優質化前導學校、國教署均質化計畫、科技部高瞻計畫、臺中市精進發展計畫及臺中市高中課程發展中心,所獲經費用於補助學校發展及推動新課綱課程,並協助前導夥伴學校工作圈發展新課綱,共獲補助經費如下表所示:
1-1-2 107年度爭取圖書館社區化經費新台幣1,328,000元,改善圖書館設備與環境,並設置社區共讀站。
1-1-3爭取前瞻基礎網路建置經費總計2,000,000元,建構完整校園網路環境,提升教學成效。
2.積極爭取社區、家長及校友相關資源
2-1積極發展社區關係,將社區資源引進校園,中美和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提供本校學生升讀大學化工相關科系獎學金;中美和文教基金會自105學年度起每學年補助170,000元,辦理學習探索計畫。
2-2 104學年度起,每年申請財團法人建榮教育基金會補助款70,000元,辦理高關懷探索課程,透過多元探索課程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動機。
2-2台電公司透過梧棲區公所補助本校辦理校慶活動暨節約用電宣導活動,發展全民體育,闡揚合作精神,培養運動風氣,增進全體師生之健康;實施節約用電,珍惜資源之教育宣導。
2-3社區童綜合醫院每年無償借用國際大講堂供本校辦理作家系列講座,場地及設備充份支援,增加社區與學校之良好互動。
2-4成立教育志工組織,整合社區人力資源,規劃各種服務項目,並編列經費辦理各項志工增能活動,提升志工服務知能;目前已成立交通志工隊、環保志工隊、輔導志工隊及圖書館志工隊等四隊,充分利用社區人力資源。
2-5與慈濟文教基金會合作,以品格教育為目標,開設高關懷探索班「慈濟人文關懷課程」。
2-6 106學年度起透過中美和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弘光科大及家長會協助邀請各學群相關職業達人擔任講座,使學生瞭解各學群行業的工作特質及先備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個人特質,從而自我覺察,進而選擇適合課程,提升相關知能及素養。
2-7成立家長會組織,凝聚社區家長共識,每年委員會約有40人參與,每屆捐助款項約達700,000元。
2-8每學期召開代收代辦審核會議,代收取每一家長會費每學期100元,每學年計達300,000元,提供班級經營、校園環境佈置、辦理教學競賽活動,校務推展及獎勵優異表現之師生,獲社區家長肯定讚許。
2-9 102年度成立第一屆校友會並經臺中市政府社會局核准立案,校友雖因年齡尚輕,但利用時間返校與師長學弟妹分享求學、工作經驗與協助指導體育班訓練,表現深獲師生肯定。
2-10 103學年起由畢業學長姊結合高二在校生,以營隊方式辦理高一新生體驗營,透過活動的帶領,使新進學生更快融入學校環境,並認同學校與班級。
2-11建立家長及校友人力資料庫,運用校友專長,辦理各項師生增能與研習活動。
2-12每年邀請就讀不同學群畢業學長姐返校分享經驗,依不同學群所需具備核心能力及素養,提供在校學弟妹參考,以利在校學生檢視自己是否具備相關特質或補強相關知能。
3.與同層級或不同層級學校建立策略聯盟及其合作成效
3-1與同層級學校建立策略聯盟。
3-1-1發展並辦理優遊臺中學選修課程,105學年度由九所市立完全中學共開設18門課程,參與人次達476人次;106學年度廣邀臺中市高中職開設共56門課程,參與人數達1,144人次,至107學年度第1學期相關統計資料如下表所示。
3-1-2本校為臺中市高中課程發展中心,鏈結普高學校工作圈、完中學校工作圈、技高學校工作圈及私立高中工作圈,共同規劃臺中市高中職課程發展及推動。
3-1-3本校為臺中市完中工作圈召集學校,共同成立了TOP10聯盟,於每學期初擬訂討論或共備議題,每月定期召開會議,進行資源整合及交流。
3-1-4 在與外縣市交流部分,自104學年度起每年均有外縣市學校或教育局輔導團來校參訪,針對課綱推動議題,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相關資料整理如下表所示。
3-1-5在與國外交流方面,以締結姊妹校方式或學生學習活動方式進行校際間交流活動,不僅能增廣師生視野見聞,亦能感受世界脈動、與世界同步更新新知,相關資料整理如下表所示。
3-1-6參與全國高中職電子書聯盟,與聯盟學校共享電子書資源,原經費購買數量45冊,加入聯盟後使用數量為325冊。
3-2建立大學端策略聯盟,充分利用大學資源。
3-2-1統籌規劃與大學端策略聯盟活動,106學年度共辦理兩場研討會議,邀請大學端與高級中等學校交流合作意願與辦理模式,並分享與高中合作經驗、討論未來可提供高中端之課程與資源。
3-2-2與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辦理「前『靜』大學,『宜』展長才」,辦理各類活動讓學生了解「我是個體、也是團體」的觀念。
3-2-3 104學年與靜宜大學服務學習發展中心合作,和多國國際志工學生進行交流擴展視野、學習語言、體驗多元文化。
3-2-4每學年與大葉大學及亞洲大學建立合作聯盟,提供本校高三模擬面試及大學入班宣導師資,協助學生升學輔導。
3-2-5與中興大學、亞洲大學及靜宜大學建立策略聯盟,共享圖書館資源:靜宜大學提供本校使用電子書資源,亞洲及中興大學提供本校圖書借閱證數張,供有需求之師生使用該校圖書館資源。
3-2-6與南華大學、中華大學建立升學輔導策略聯盟,每年辦理導師座談會--提供該校特色校系及大學課程諮詢服務。
3-2-7 與靜宜大學合作參與「教育部扎根高中職資訊科學教育計畫」扎根計畫-程式語言APCS課程,由靜宜大學資訊科系專業師資授課,透過程式語言學習,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並協助學生探索未來生涯;鼓勵學生報名參加APCS程式語言檢定,提供學生未來選填資訊相關科系之能力證明。
3-2-8 與東海大學產學與育成中心進行課程合作,由工業設計相關科系教授為學生授課,引導學生學習創意啟發與實踐實行之策略,指導學生組隊參加「智慧生活議題松」工作坊,啟發學生對設計相關領域的興趣及潛能。
3-2-9 社會領域參與中興大學106-107學年度「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升高中生國際視野計畫」,規劃一系列國際議題相關課程及講座,由大學教授擔任師資,探討國際公民相關議題,開啟學生對國際情勢與政治的學習啟蒙。
3-2-10本校藝術人文領域長期參與臺中教育大學美感教育基地「105 至 108 年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規劃美感教育實驗性課程於 課堂中實踐,並邀請各專長師資入校與學生對談,帶領學生實作,開啟學生美學視野及鑑賞力,對大學相關科系更深入了解。
3-2-11與臺中教育大學及靜宜大學共同參與科技部高瞻計畫,創新實驗新課程,落實於課堂中實踐,提高學生資訊科技等相關素養能力 。
4.學校經費、空間及設備等資源整合與共享機制
4-1為達社區資源共享,供社區居民提升運動風氣,訂定本校「校園場地開放使用管理規定」,排除場地及管理人員調配困素,除特殊情況外每日早上5:30-7:00、下午17:30-21:30開放(假日期間再延長開放時間),參與利用場地活動每日達百餘人次。
4-2提升全民運動風氣、營造國民健康體能,達成學校社區化、資源共享目標,依本校「校園場地開放使用管理規定」,除上課期間外校園場地供外界租借,辦理各項活動(含全國性運動競賽),體育館每年平均達60餘天次,使用率及功能方便性獲各界佳評。
4-3申請社區共讀站經費改善圖書館設施,並於106年10月26日啟用社區共讀站,開放鄰近學校及社區民眾使用圖書館資源。
4-4透過社團組成「春暉社」並結合「扶輪少年服務團」,協助安排學生至社區幼兒園實施反毒宣導活動、到德水園身心障礙教養院體驗照顧者之辛苦,讓學生有擔任志工服習學習機會,深獲學區居民及學生好評與肯定。
4-5跆拳道隊及熱舞社受邀參與鄰近學校與公益團體活動表演,讓學生展現才藝與學習成就感,並獲得肯定稱讚。
4-6教學設備與鄰近學校共享: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借用顯微鏡等教學設備、嘉陽高中借用CPR訓練模型。
4-7與梧棲敬拜教會合作實施得勝課程,後續配合提供本校操場及運動設設施辦理社區「家庭親子活動」,促進學校與社區之交流。
5.本校特色
5-1各處室積極提出各項競爭型計劃,爭取上級經費補助,努力突破經費有限之冏境,挹注學校教學與環境設備,成效卓著。
5-2與社區關係良好,並充分運用社區、家長及校友之力量與資源,協助校務推動;基於互惠與回饋原則,開放學校相關設施與資源供社區民眾使用,發揮各種資源之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