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聘任適足專任合格教師,依專長安排授課,並能促進教師透過進修、專業分享與合作持續成長,且教師之教學表現與研發成果獲得肯定。
學校自陳與自評(學校填寫):
1.依據教育行政機關核定之教師員額編制表,聘任專業合格教師及專兼任教師授課
1-1依據教育局教師員額編制表及各學科領域教學需求,聘任各科別合格教師。104至107學年度教師專長授課合格率均為100%。
1-2視課程教學需求,並依「臺中市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聘任適足之代理代課教師授課。
1-3教師符合各項兼授課時數規定,並依專長安排授課。
2.鼓勵教師組成教師專業社群及運作,透過專業分享與合作,達到提升教學專業,進行課程共備,研發各類校本課程
2-1教師成立跨領域教師社群,依據課綱、學校願景(WISH)及本校學生圖像(中港五力),進行課程共備,研發各類校本課程及多元選修課程。
2-1-1成立「臺灣大道社群」,發展校訂必修「臺灣大道系列課程」。邀請專家定期入校指導課程研發,並每月召開自主管理會議,辦理教師增能及課程研討,落實社群運作。本社群發展課程自104學年度開始試行,經滾動式修正,至107學年度已發展出六門精緻化課程,並產出課程手冊。
2-1-2成立「專題探索社群」,發展校訂必修「專題探索與表達課程」。聘請外校專長教師指導社群研發課程,一學分,預計於高一下學期實施,本社群特點為高中部各領域均有成員參加,並有國中部教師加入課程研發行列,自106學年度成立至今,已發展出課程手冊,於107學年度第二學期於高一開始以協同教學方式試行課程。
2-1-3成立「自然探究與實作社群」,落實部定必修「自然探究與實作課程」融入自然科教學,邀請專家教授及講師引導及發展跨科探究與實作課程,培養學生探究態度與實作能力。
2-1-4為研發多元選修課程,教師自發性成立跨領域、跨部(國高中部)教師社群,依據本校畢業生過去五年大學18學群進路,規劃發展多元選修課程,提供學生實作、實驗及試探課程之選擇。自104學年度至今已有10個教師專業社群,提供教師增能課程並專責研發多元選修課程,本校教師專業社群發展歷程如下表所示:
2-2各教學研究會功能升級,兼具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功能,依據課綱及學校特色,共同規劃部訂必修及加深加廣等課程;辦理教師增能研習,編選適合教材,設計與發展素養導向課程。
2-3訂定本校教師公開觀課及教學觀察實施計畫,全校各領域教師全面辦理公開觀課。
2-3-1校長分別於105學年度及106學年度領頭進行公開觀課,透過與本校「設計思維社群」成員進行課程共備,落實課前說課、課中觀課及課後議課三部曲,擔任公開觀課的領頭羊,邀請全校教師共同參與,並獲媒體新聞報導,引領校長公開觀課的風潮。
2-3-2 106學年度起已有30%教師完成公開觀課,107學年度第1學期達到60%,預計於107學年度第2學期達到全面(100%)實施。
3.教師教學檔案內容能系統化呈現,如課表、任教科目教學資料、教學省思、教室經營及進修、研究、出版紀錄
3-1教學檔案內容完整呈現教師教學歷程、教學設計、教學實驗創新及教學反思,內容包括教師個人基本資料、教學歷程、班級經營、教師進修與研究發展、服務證明及獲獎資料等;採紙本資料夾及網頁方式雙軌並行呈現。
3-2建置教師教學檔案平台,提供教師建置個人教學檔案,並辦理建置教師個人網頁研習,提昇教師資訊知能,展示教師優良教學檔案,分享教學經驗及成果。
4.鼓勵教師發展教材設計、著作研發、課程與教學實驗及創新成果
4-1本校教師課程研發及教學績效創新有成,應邀至外校分享,並有跨國、外縣市學校輔導團及學校至本校參訪交流。
4-1-1本校每年推選一門課程參加臺中市優遊臺中學跨校選修活動。
4-1-2本校臺灣大道社群成員陳慧敏老師及張朝閔老師,應邀至高優十年特色課程成果展分享臺灣大道校訂課程發展成果。
4-1-3本校臺灣大道社群成員余曉菁老師、翁宗毅老師應邀參與高中優質化十年回顧與前瞻國際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發表題名為「特色課程研發為導向的教師專業發展社群經營」。
4-1-4本校臺灣大道社群成員余曉菁老師、楊偉兆老師、徐保達老師應邀至各校分享校訂必修發展成果。
4-1-5本校數學領域彭甫堅老師自發性組成數學咖啡館跨校社群,辦理國高中新課綱課程及教學法研習。
4-1-6 106學年度香港翻轉教育協會至本校參與數學科公開觀課,並與本校彭甫堅老師及行政團隊進行對談。
4-1-7本校王尊信老師主持高瞻計畫,開發新課綱校訂必修及多元選修課程,應邀至外島及外縣市分享課程實務。
4-1-8本校新課綱發展有成,外校至本校進行交流參訪;計有雲林縣麥寮高中、彰化縣成功高中、嶺東高中暨鹿港高中兩校聯合、新竹縣香山高中、苗栗縣竹南高中聯盟及新竹市成德高中至本校參訪,進行新課綱發展及推動經驗交流。
4-2本校教師教學及課程研發卓越有成,獲出版社邀請出書、參與出版社編輯或為出版社書籍具名推薦。
4-2-1余曉菁老師及邱淑芬老師出版「審查資料製作書」(碁峰出版社),協助學生在大學多元入學管道書面資料製作。
4-2-2王尊信老師發展物理教學設計,創新有成,受邀擔任教科書及參考書編輯。
4-2-3王尊信老師出版「與中港同等心跳」一書,為本校設計思維課程留下歷史見證。
4-2-4白穗儀老師參與研發本校校訂必修「專題探索與表達課程」,並為商周出版社書籍「中學專題研究實作指南」一書具名推薦。
4-3本校教師及社群參加校外競賽,績效卓越有成。
4-3-1本校臺灣大道社群參加104學年度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課程與教學創新方案甄選,榮獲佳作。
4-3-2 104~107年度,本校洪碧穗老師、蔡芳玲老師、林惠文老師及林原君老師,參加臺中市國語文競賽及本土語言文學創作徵文比賽新詩、散文、小說等榮獲佳績。
4-3-3彭甫堅老師榮獲2018 GHF教育創新學人獎。
4-3-4王尊信老師參加「106學年度中區前導及優質化學校課程聯合成果發表」,榮獲優選。
4-3-5王尊信老師獲2017.11.10臺中市教育電子報人物特寫刊登介紹。
4-3-6王尊信老師獲高瞻計畫補助,課程研發有成,受邀至IAFOR國際教育研討會發表論文,並至大學院校及高中學校分享課程發展及設計。
4-3-7蔡芳玲老師國文教學結合班級經營創新有成,榮獲「臺中市107年度品德教育推動典範標竿評選班級經營類-金質獎」。
4-3-8蔡芳玲老師投稿「創造力與STEAM及自造教育國際研討會」,獲邀發表文章。
4-3-9黃佳文老師榮獲臺中市107年度特殊教育教材製作及教學活動設計比賽佳作。
4-3-10吳旻靜老師參加「家庭教育教案徵選活動」,榮獲入選。
5.本校特色
5-1本校為新課綱前導學校,課程核心小組成員及高中部教師積極參與校外新課綱及教學精進相關增能工作坊,平均每人每年研習時數高達43小時。
5-2為提供本校教師參與跨校教師專業交流、對話與課程研發共享的平台,本校積極辦理跨校教師增能工作坊,104學年度至今已辦理20場跨校增能研習,如彈性學習及團體活動規劃工作坊、跨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等,平均每年辦理場次達5.7場。
5-3本校教師專業社群蓬勃發展,自104學年度至107學年度已有10個教師專業社群,以高中部教師46人而言,平均每人參加4.6個社群,參與社群意願及比例極高;社群組織特性均為跨科且橫跨國高中部教師,透過專業分享與合作,共同備課研發校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