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望徽教授現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副院長,專長於一般內科學、感染症學、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及微生物學。 他於2020年起擔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主任,並自2018年起擔任臺大醫院教學部主任。 在學術方面,盛教授於2007年獲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他曾擔任臺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感染控制中心主任等職務,對醫學教育與臨床教學有豐富經驗。
盛望徽教授現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副院長,專長於一般內科學、感染症學、人類免疫不全病毒感染及微生物學。 他於2020年起擔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主任,並自2018年起擔任臺大醫院教學部主任。 在學術方面,盛教授於2007年獲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他曾擔任臺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感染控制中心主任等職務,對醫學教育與臨床教學有豐富經驗。
Q. 當初您為何會選擇醫學這條路?一路上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故事或領悟嗎?
盛望徽教授: 我選擇醫學的原因與家庭經驗有關。我從小與爺爺奶奶同住,看到爺爺因健康問題受影響,讓我深刻體會到健康比財富更重要。此外,我一直希望能夠幫助別人,而醫學能夠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我認為醫學是一個富有挑戰性且能夠持續學習成長的領域,同時也具備穩定的工作機會與未來發展性。
Q. 醫學系的課業壓力是出了名的大,請問您覺得該如何適應這樣的學習節奏?您有什麼建議想給因害怕課業壓力而猶豫是否要選擇醫學系的高中生?
盛望徽教授: 我認為,選擇醫學系前應先確立志向,確保自己對醫學有興趣,並具備相應的能力來適應課業壓力。要適應醫學系的課程,首先需要良好的時間管理,合理規劃讀書時間,避免無謂的時間浪費。同時,也應該根據科目的難度與個人學習狀況安排學習計劃,掌握優先順序。此外,與同學組成讀書小組,透過討論與筆記交換提升學習效率,也是相當重要的學習方法。當然,適當的休息亦不可忽視,避免因過度壓力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如果壓力過大,也可以向師長或學校的學輔中心尋求幫助,以減輕學習壓力。
Q. 在您的職業生涯中,有沒有特別難忘的教學經驗或啟發您的教育理念?
盛望徽教授: 我一直深受老師的啟發,特別是在學生時代曾受到老師的鼓勵,這讓我在教學時,也特別重視激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我認為,在教學中讓學生獲得小小的成就感,例如讓住院醫師嘗試開處方,並從成功案例中累積信心,可以有效減少挫折感。此外,我也認為從錯誤中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當住院醫師犯錯時,我會帶他們向病人解釋錯誤,而非掩蓋問題,讓他們學會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同時,我也鼓勵學生透過小組討論來激發學習動力,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成長。
Q. 成為醫師的路上,有哪些階段是您覺得特別艱辛的呢?那您如何克服?
盛望徽教授: 醫學領域的知識更新速度極快,因此終身學習的態度極為重要。此外,醫學與人息息相關,耐心、細心與觀察能力是醫師必備的素質。在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科學與人文之間的衝突,醫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也要學會如何與病人相處,這樣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良醫。
Q. 以您的角度來看,您認為台大醫學系的醫學生該具備怎麼樣的特質?身為高中生又該如何培養、看齊?
盛望徽教授: 我認為,台大醫學系的學生應該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並且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如同理心、耐心、責任感、正直與誠信。此外,終身學習的態度極為重要,醫學知識不斷變化,唯有持續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醫療是一項團隊合作的工作,良好的溝通與協作能力也是醫學生必須具備的特質。高中生可以透過參與社團、志工活動,以及閱讀醫學相關書籍,提早培養這些能力,為進入醫學系做好準備。
Q. 請問您當初選擇內科的契機為何?您認為醫學生該如何找到自己適合的科別?
盛望徽教授: 我選擇內科的原因是因為內科是所有醫學的基礎,涵蓋生理、病理等核心知識。此外,內科的疾病種類繁多,充滿挑戰性,這非常適合喜歡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醫學生。我也特別喜歡與病人建立長期的關係,內科醫師通常能夠長時間追蹤病人的病情,這讓我更有成就感。我建議醫學生可以透過實習與探索,了解各科的特性與自己的興趣,進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科別。
Q. 近年來科技發展迅速,精準醫療、AI也越來越普及,您認為未來的醫療模式會有怎麼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對醫學生會有什麼影響?該如何應對與適應?
盛望徽教授: 未來的醫療模式將受科技的影響而大幅變革。AI與精準醫療將改變診斷與治療方式,使醫生更依賴數據分析。然而,這也可能讓醫生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培養批判性思維仍然是醫學生必須重視的能力。此外,醫療與經濟的結合將影響醫療決策,健保與財務考量將成為未來醫療環境的一部分,醫學生必須了解這些趨勢,以適應未來的變革。
Q. 承接上題,您認為這個現象會產生哪些倫理衝擊?
盛望徽教授: AI診斷雖然提高了準確性,但也可能因演算法的偏誤而導致部分病人被誤診,甚至出現倫理與偏見的問題。例如,不同族群的治療方式可能因數據偏誤而有所不同。此外,醫療數據的安全性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議題,如何確保病人的隱私與資訊安全,將是未來醫學發展中的重大挑戰。
Q. 您如何看待台灣內科的現況?有什麼挑戰或困境嗎?您對內科領域的未來又有什麼期望跟願景?
盛望徽教授: 台灣內科目前面臨許多挑戰,包括人口老化與慢性病增加,使得醫療負擔加重。此外,健保給付制度的不合理,導致醫生的勞力與報酬不成比例,這也影響了許多醫學生對內科的選擇。我期望透過醫療政策的改革與科技的發展,能夠改善內科醫療環境,讓內科醫師能夠更專注於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Q. 對於想進醫學領域的高中生們,您有哪些建議或鼓勵呢?
盛望徽教授: 醫學是一門與人相處的學問,因此樂於溝通與關懷他人是非常重要的特質。此外,醫學知識日新月異,擁有終身學習的動力也是必要的能力。我也強調醫學生應該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包括正直、誠信與責任感。希望高中生能夠培養這些能力,為未來進入醫學系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