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大這座匯聚眾多優秀人才的校園中,許多學生不僅擁有跨領域的專長,更是對其他領域充滿興趣。透過評估自身能力與學習需求,學生可以選擇雙主修、輔系或學分學程,以拓展知識領域並滿足跨領域學習的需求。
在臺大這座匯聚眾多優秀人才的校園中,許多學生不僅擁有跨領域的專長,更是對其他領域充滿興趣。透過評估自身能力與學習需求,學生可以選擇雙主修、輔系或學分學程,以拓展知識領域並滿足跨領域學習的需求。
醫學系學分簡介:
本系最低畢業學分為229學分(系定必修205+共同必修與通識24),因此,醫學系若想雙主修,勢必得安排延畢(因大三後的課程幾乎是滿的)。但是,若選擇輔系,則可以在課表安排得當的情況下,不需延畢即可修完。
申請方式:
達到醫學系自訂的條件其實不難,因為系上中等成績GPA大概都在3.70以上。較為困難的部分是各系的規定,有些較為專業的科系會要求申請者修過某個科目,並達到該科系訂定的標準,方可申請。有些則是需要通過該科系為申請轉系、輔系及雙主修者,所辦理之考試。
課程規劃:
學生在申請到輔系之前,所修之該系的課程也予以承認。故可在申請到資格前,先修一些該系的課,以減輕之後的修課負擔。另外,輔系亦有事後認可制,也可在修完該系所有課程後,再向學校申請取得輔系學位。雙主修雖沒有事後認可制,但也可在申請到資格前,先修習一些該系的課以減輕未來的負擔,或是避免被擋修。
一旦申請到雙/輔,是否一定要修完?
申請到雙/輔的資格,並不代表一定要修完所有的課程。換句話說,雙/輔其實比較像一種「資格」,讓你能夠以該系的「本系學生」身分,去修習該系所開的課程,避免因選課的限制,而無法修課。事實上,也有不少學生雙/輔的目的,並不一定想取得學位,只是為了能夠更容易修到該系的課,透過擁有雙/輔的資格,在某一領域充實自己。
簡介:
將特定領域的相關課程,進行必要規劃與整合,使其成為跨越系、所、院的整合課程。學生可依照不同系列的課程,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深入學習,或藉此取得相關實驗室的資訊與進入管道,並在修畢課程之後,申請學分學程證明。目前共開設四十餘個不同系列的學分學程,不僅橫跨多院,有些甚至由研究所主導,讓學生能夠在評估自身能力及需求後,有多元的項目可供選擇。
醫學系學生多數申請分子醫學學分學程、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學分學程、智慧醫療學分學程等。
申請資格:
學分學程的申請資格依各學程規定不同而有異。但由於校內學分學程幾乎是在下學期申請,所以通常學生在大二時才會申請到資格。然而,若有學分學程方面的規劃,異可以在大一時,修習學程規定之必修與選修課程。在申請成功之前所修習的課程,學分學程也會予以承認。
受訪者:
宋宥霆學長(雙心理、輔化學)
Q. 請問學長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雙主修心理系呢?
宋宥霆學長(雙心理、輔化學):我對腦科學相關有興趣,對於相關的精神問題或特質也有興趣。原本目標是化學+心理,到醫學系之後,對精神科相關內容有興趣,也重新回到這個領域鑽研。對心理病理,或是純粹生物相關、腦認知相關有所去持續理解。希望透過雙主修讓我對一個學科有更多角度可以面對與思考。
Q. 請問學長在雙主修心理系是否遇到困難或挫折呢?
宋宥霆學長(雙心理、輔化學):排課是最大問題。以我為例,把醫學系課退光光,會延畢,要做好心理準備。
目前還沒有遇到很大的挫折,認真上課顧好成績還算沒問題,跟其他課程都大同小異。
Q. 醫學生雙主修心理系具有什麼優勢呢?
宋宥霆學長(雙心理、輔化學):優勢在於,腦的相關研究目前還有很多未知;醫學系本身就有很多先備知識,對於去心理系學習,相對而言比較容易。對我而言,醫學系的課像是基礎,心理系的課像是延伸,未來在臨床上能有所應用。目前主流探討失智,跟認知很有關聯性。感覺上是,在醫學系執業時,假設想做研究,修心理系的課會有幫助。雖然或許比較小眾,但也是個人想在這方面上,能往精神科方面走,有更多專業知識,能夠有更多角度處理個案問題與原因。
Q. 請問學長會推薦醫學生申請雙主修心理系嗎?
宋宥霆學長(雙心理、輔化學):以興趣為依歸,有興趣比較重要,沒興趣也可以多方嘗試,探索學分制度可以用來利用。
Q. 對於希望申請雙主修的學弟妹,請問學長有哪些建議與提醒呢?
宋宥霆學長(雙心理、輔化學):時間分配很重要,休閒娛樂的時間會變少,多修另一個系是蠻累的事情。雙主修時要想清楚自己的動機目的,真心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更重要,不必為了虛名。
Q. 請問學長當初為何選擇申請輔系化學系?
宋宥霆學長(雙心理、輔化學):前文有提到,其中一個原先的志願目標是化學,高中時就很有興趣,在大學時反覆思考這方面的可能性,後來發現這樣純粹理論的領域很吸引學長,也認同有人說人體是細緻的大型有機工廠,就去學習了。
Q. 請問學長同時雙主修醫學系與心理系並輔系化學系,如何調適學習步調與身心平衡呢?
宋宥霆學長(雙心理、輔化學):要審慎評估自身的能力,因為化學系的專業科目不會太簡單。輔系要面對到的很多問題雙主修都有提到,只是要修的學分比較少。同樣地,時間分配很重要。
受訪者:
蔡秉桓學長(雙公衛)
Q. 請問學長何時做下輔系的決定呢?
蔡秉桓學長(雙公衛): 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我選修了一些有趣的課,其中包含一門林先和老師的「疾病負擔測量」。在醫學系必修的流行病學課程中有提及很多疾病的社會影響和醫學上的優先次序,但較少著重於如何計算或測量這些影響。我對背後的方法學很有興趣,在修完林教授的課之後也了解到公衛系的課程,進而申請了雙主修公衛系。
Q. 請問學長在輔系公衛地過程中有什麼心得呢?
蔡秉桓學長(雙公衛): 公衛系有很多課程是和醫學系重疊的,重疊的部分可以抵免一些學分。此外,公衛系的修課分為三個學群,本系生與輔系生都要修學群的課,輔系生則不需要,只要把基本必修修完,所以目前還在考慮未來要走雙主修或輔系,這取決了延畢的年數。
Q. 公衛方面的學習在這醫學上的助益,或是未來展望?
蔡秉桓學長(雙公衛): 現在大家講求學思並進,也就是「服務、教學、研究」的概念,在照顧病人之餘也能夠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多做一些深入的探討。醫學本科注重鑑別診斷與全人照護,而公衛則提供了我研究思路。更重要的是,接觸公衛的知識讓我抽離醫療思維的白色巨塔,以社會科學的角度來審視健康議題。
受訪者:
葉瞻語學長(雙資工)
Q. 請問學長當初是如何做下要雙主修資工的決定呢?
葉瞻語學長(雙資工): 大一時選修了一些程式相關的課程,發現自己對寫程式是真的很有興趣,衡量時間與興趣後打算更深入的探索。資工系有些課限制本系或具有雙主修資格的人才能修,為了修這些專業課程,我逐漸邁向雙主修之路。課程能否修完是其次,因為資工系四年的課程量非常龐大,即使課表緊湊也至少需要一年才可修畢並取得學位(換言之,延畢一年),我覺得重要的是探索不同的領域,不要預設太高的目標,循序漸進即可。
Q. 請問學長認為雙主修的學生應該要具備哪些特質呢?
葉瞻語學長(雙資工):首先是熱忱,要同時兼顧醫學系和另一個科系的課程是相當不容易的,因此若不是對雙主修的科系有興趣,則容易疲憊;其二是時間管理能力,上大學後連課表都可以自由安排,因此如何妥善分配時間不致疲勞也很重要;其三是要有明確的目標,舉例來說達到某個成績也好、交到很多朋友也好,要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才有前進的方向。
Q. 請問學長在醫學領域中,資工系的專業可以發揮怎麼樣的作用呢?
葉瞻語學長(雙資工):首先,臺大醫院內就有許多老師在做醫學與人工智慧的結合,如影像判讀(CT,電腦斷層),當然我在大一時並沒有想那麼多,因此興趣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幾年後哪個領域會變得火熱,唯有興趣才能支持我們不斷走下去。
Q. 對於醫師與工程師之間的比較,請擁有兩方面專業的學長給予一些選擇上的建議?
葉瞻語學長(雙資工):我在醫院已經開始實習;在暑假時也有去外面參與軟體工程實習一兩個月,因此對於兩邊的工作都有接觸。我資工系的朋友和醫學系的朋友還是會互相比較,至於該如何選擇,我覺得與自己的興趣與對未來生活型態的期待與自己的興趣是有關係的。生活型態方面,一個是與人互動,一個是在電腦前工作,在不同的公司與科別上班也會有生活型態的不同;興趣方面,要透過實際體驗和與有經驗的人聊聊才會知道。只要肯付出努力,這兩個科系出路的收入是肯定能滿足一定的需求的,因此興趣就顯得重要!
受訪者:
張瑋宸學長(雙電機)
Q. 請問學長何時做下雙主修的決定呢?
張瑋宸學長(雙電機): 其實是慢慢產生的想法,從最一開始還沒進醫學系時就有這樣的想法萌芽。我對醫生的職業相當憧憬,也很喜歡數理和理工方面的知識,所以先選擇醫學系,並且在大一時就有修一些外系的課程。
Q. 請問學長認為電機方面的學習在醫學上有何助益,或是未來展望?
張瑋宸學長(雙電機): 目前仍然在摸索,但未來選定科別進行研究,例如醫療器材,就一定會運用到電機資工的知識。
Q. 請問學長在雙主修電機系時,是否曾擔心課業或成績壓力呢?
張瑋宸學長(雙電機): 相較而言沒那麼執著,反而是希望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把課表填滿為優先。
受訪者:
陳致安學長(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學分學程)
Q. 請問學長是什麼時候決定修讀學分學程呢?又是如何決定選擇哪一種學分學程?
陳致安學長(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學分學程): 我在進入大學前便有意識地去了解台大的多元資源。而選擇神經認知學程是因為高中時在中研院做了相關的專題並且有觀看神經科學主題的大學開放式課程,才產生了神經科學的濃厚興趣。這些經驗讓我選擇修讀該學分學程。
Q. 請問學長是否在修讀學程的過程遇到什麼挫折,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陳致安學長(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學分學程): 在修讀學分學程的過程中,我沒有遇到重大的挫折,但提醒學弟妹需要注意選課規劃,避免課程衝堂。建議提早了解六年的課表,知道自己有興趣的課程是什麼並儘早規劃。
Q. 請問學長認為神經認知學程對您醫學學習的幫助或影響為何?而醫學生修讀學分學程的優勢又是什麼呢?
陳致安學長(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學分學程): 學分學程讓我對特定領域有更深的理解,如神經科學。而主要有三個幫助,一是能多多探索自身興趣,二是能夠培養自主學習和研究的能力,三則是對於原先醫學的必修課程有幫助。優勢則是能確認自己的興趣和培養負責任和主動爭取的心態。
Q. 請問學長會推薦學弟妹修讀學分學程嗎?對於想修讀學分學程的醫學生,您有什麼建議或勸勉呢?
陳致安學長(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學分學程): 推薦學弟妹若對該學程有興趣的話可修讀學分學程,並鼓勵大家在大學階段勇於探索,也提醒大家不需過度功利地衡量課程價值,學分學程的學習重點在於自我成長和興趣培養,畢竟還年輕並且有許多時間可以探索!
受訪者:
鍾適安學長(智慧醫療學分學程)
Q.請問學長是什麼時候決定修讀學分學程呢?又是如何決定選擇哪一種學分學程?
鍾適安學長(智慧醫療學分學程): 當初在考醫學系時因為興趣,就有雙主修電機或資工的打算;然而上大學後發現如果雙主修的話,因為必修課衝堂以及量大很可能延畢,因此決定改為修習學分學程。另外,修習學分學程能更專注於電資在醫學方面的應用,相較於雙主修更實用。
Q. 請問學長是否在修讀學程的過程遇到什麼挫折,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鍾適安學長(智慧醫療學分學程):學分學程學分數雖不多,但我想說大三後課業繁重,便將其集中於大一大二修習,而學分學程後期的課程需要進行專案或研究,這是需要大量時間與外系夥伴共同討論製作的,因此要妥善管理自己的時間,以免課業壓力過大。
Q. 請問學長認為智慧醫療學程對您醫學學習的幫助或影響為何?
鍾適安學長(智慧醫療學分學程):首先,雖說沒有修習這個學分學程也並不影響醫學生成為一位好醫師,但我認為經過了學分學程,在知道醫學影像(如X光片、超音波)的原理後,我能對其判讀得更加準確。再者,學分學程授課老師經常會介紹許多其專精領域的最新知識,讓我對於後期課程的研究更有想法。
Q. 請問學長會推薦學弟妹修讀學分學程嗎?對於想修讀學分學程的醫學生,您有什麼建議或勸勉呢?
鍾適安學長(智慧醫療學分學程):如果對於電機資工有興趣又不想延畢,或者想要專注於電資在醫學面的應用,我會很推薦修讀智慧醫療學分學程。至於建議,因為智慧醫療學分學程需要一點程式基礎,如果高中時有寫過或者對程式有興趣會比較好;另外,建議學弟妹要做好規劃,妥善管理自己的時間,確保學分學程與自身課業能同時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