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健華,台大醫學系學士,台大醫學工程博士,現為臺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及臺大醫學院癌醫中心醫院泌尿腫瘤外科兼任主治醫師,並積極參與各醫學會如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台灣男性學醫學會、歐洲泌尿科醫學會及美國泌尿科醫學會。
洪健華,台大醫學系學士,台大醫學工程博士,現為臺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及臺大醫學院癌醫中心醫院泌尿腫瘤外科兼任主治醫師,並積極參與各醫學會如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台灣男性學醫學會、歐洲泌尿科醫學會及美國泌尿科醫學會。
Q. 為什麼會想要擔任泌尿科醫師?擔任泌尿科醫師相比其他科有什麼優缺點?泌尿科未來可能的出路除了當醫生還有哪些?
洪健華醫師: 選擇泌尿科的主要原因是其發展多元,從腎臟、輸尿管、膀胱、攝護腺到外生殖器,領域涵蓋男性學(不孕、勃起功能障礙等)、結石治療、功能性問題(如攝護腺肥大、膀胱破裂)等,選擇領域相當豐富。無論是在醫學中心任職或自行開業,都能依據興趣選擇專精的方向。
泌尿科手術的急診需求相對較少,例如一般外科常見的闌尾炎或腸胃破裂需要緊急處理,而泌尿科的急診手術較少,主要為睪丸扭轉或腎臟移植等需要即時介入的情況。大部分手術屬於排程性手術(elective surgery),這使得工作時間相對可控,對我而言是個吸引力。
相較其他科別,泌尿科的優點在於發展領域多元且不受醫院層級的限制,不論在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或診所皆有發展機會。例如腫瘤相關手術可能偏重醫學中心,而結石治療、男性不孕、性病治療等可在地區醫院或診所進行。
未來的出路除了臨床醫師外,還可選擇研究方向,從事醫材創新或跨業合作,參與藥廠的研究與顧問工作,提供專業意見協助藥品及醫材開發。這些都是泌尿科醫師可以考慮的多元職涯選項。
Q. 當初進入台大醫學系時的志願科別是什麼?和現在選擇的科別一樣嗎?若不同,改變的理由是什麼?泌尿科住院醫師的工時如何?訓練期限有多久?主治醫師的待遇與其他科相比如何?
洪健華醫師: 我在剛進台大醫學系時,對志願科別並沒有非常明確的想法,因為大多數人在大一階段通常難以清楚知道自己未來的專科方向,除非家庭背景中有醫師長輩,能從小耳濡目染。建議在一開始先簡單的分為內科系和外科系,不要給自己限制,尋找自己的優缺點,透過見習和實習的經驗、學長姊的建議去選擇。我在求學時逐步發現自己比較偏向外科系,因為外科系以手動操作為主,思考過程和內科有些不同。
在選擇外科後,我進一步探索不同的次專科,包括泌尿科、骨科和其他外科領域。泌尿科吸引我的原因在於其微創手術的技術發展、治療疾病的多樣性以及良好的生活品質。相較之下,骨科的工作常需要半夜進行緊急手術,且部分業務與復健科有重疊,讓我覺得不太適合自己。
現實上一定有所謂的熱門科,發展前景好、待遇較好或相對輕鬆,但通常進入門檻較高,人選科的同時,科也會選你,所以也要根據自身實力去評估。
關於泌尿科的住院醫師訓練,工時方面目前已有法規保障,整體負擔比過去降低,但由於醫療工作本質是責任制,仍可能依狀況有所調整。泌尿科的住院醫師訓練通常為期五年,其中四年後可報考泌尿專科,完成第五年後即順利畢業。
至於主治醫師的待遇,泌尿科在臨床和開業兩方面皆有不錯的發展潛力。整體而言,選擇泌尿科不僅符合個人興趣,也兼顧了生活品質和職業前景。
Q. 您曾攻讀台大醫學工程學系的博士學位,您會推薦台大醫學系的學子攻讀博士學位嗎?您又是如何在醫療工作與學習中取得平衡?攻讀博士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與挑戰?
洪健華醫師: 首先,是否推薦攻讀博士學位,必須從為何選擇攻讀開始。攻讀博士的關鍵在於學會獨立完成一項研究,這不僅是學術上的挑戰,也能鍛鍊你的專案管理能力。博士學位能讓你學會如何進行學術研究,這對日後的學術發展非常有幫助。除此之外,臨床工作通常偏向病人的數據處理,但博士研究能讓你進一步深入基礎科學,這可能是細胞培養、醫材或大數據與AI等領域。選擇的研究方向會影響博士學位的內容,因此,若有意攻讀博士,也可以從研究所開始,再決定是否進一步攻讀博士。
攻讀博士的過程會較為辛苦,特別是當你需要邊工作邊進修。若有計劃攻讀博士,越早開始越好,這樣機會成本較低。隨著年資的增長,工作量會越來越多,這樣會難以找到空閒時間進修。因此,若計劃攻讀博士,應該趁年輕的時候盡早開始。
攻讀博士的挑戰之一是時間安排,特別是需要兼顧工作與學業。博士研究需要大量時間投入,像是基礎研究,需要細心觀察、實驗並解決問題,因此時間管理是最大的挑戰。
對於是否攻讀博士學位的建議,這取決於你未來的職業規劃。如果有意留在醫學中心,博士學位會對你升遷有所幫助,但如果你計劃從事診所工作,博士學位的加分效應則不那麼明顯。若有計劃攻讀博士,最好越早越好,這樣不僅能減少機會成本,也能有更多時間安排學業與工作。
Q. 您現在擔任台大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並於台大癌醫擔任腫瘤外科部兼任主治醫師。兼任主治醫師與主治醫師有何不同?資格該如何取得?分別於兩間醫院工作的時間如何分配?
洪健華醫師: 兼任主治醫師與主治醫師的主要差異在於兼任醫師通常是負責特定領域的部分病患或研究,並不涉及全職的臨床服務。取得兼任主治醫師的資格,通常需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與經驗,並通過醫院的審核程序。
至於時間分配,主要根據醫院需求與個人安排。例如,台大醫院和台大癌醫的工作安排通常會有一定的調整,使得兼任的醫師能夠有效地完成臨床工作與研究任務。具體時間分配會依照當週的工作需求來進行調整,並且會盡量保持兩邊工作的平衡。
Q. 您現在是台大醫學院的臨床助理教授,臨床助理教授的業務是什麼?需要符合哪些標準才能擔任?將來有意願升任教授嗎?
洪健華醫師: 臨床助理教授的主要業務包括臨床服務、教學和研究。首先,您需要提供臨床服務並擔任醫學生的教學指導,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至於研究,台大醫學院強調“胡椒鹽”模式,這意味著您需要同時兼顧服務、教學與研究,這些工作內容會直接影響您的升等。升等的過程有多個階段,從講師、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和教授,每個階段的要求逐漸嚴格。初期,您可能只需達到一定的教學時數和發表論文的要求,但隨著升等,可能還需要主持國科會計劃及發表高品質的論文。升等不是簡單的考試,而是競爭,您需要與其他申請者比對條件來進行申請。若您的論文或計劃成果不夠強,則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積累經驗和成果,然後再申請進一步的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