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俊字升三,為張達朝之後裔,出生於一八六八年,自「十三歲入漢學從師,至二十八歲帝國領台乃止。」前後受漢學教育垂十五年之久。
一八九五年台灣割讓給日本,一八九九年七月二日任下南坑第一保的保正,到一九一八年因官司纏身而告結束。
由於其努力任職,在第十七年保正任上適逢日本領台二十週年,對連續任職十五年的保正,由安東真美台灣總督賜以木杯,作為紀念,當時葫蘆墩堡與他同得此譽者為大湳保保正廖清珠。
一九一二年七月十三日後,他除了任保正外,也擔任葫蘆墩區十九保聯合會議長,一直到一九一八年為止。
一九一八年七月他身繫獄中。據張稱:「明治四十四年六月間,合張宏取張春籓之妻莊氏鳳貳千之金,轉交於臺中林岱全,欲運動官廳,周旋張春籓、張宏合買饒俊懷土地。二人犯詐欺刑事,春籓被檢察官留置。
張宏取金委我往彰化銀行寄金則有之,若取轉交林岱全作運動費,決無此事。」他入支廳接受調查,供詞未被接受,乃被收押。對張麗俊而言,這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他自歎:「嗟乎!我一生為人,幼壯讀書,後理公事,於二十周年,未嘗妄取一物,今被喪心人報告,受如此慘狀,亦何命運之迍邅也!」此一拘留到八月十九日才獲釋,然十二月十一日又被關,直到翌年五月十一日獲假釋出獄。
雖被假釋, 然經一審判決,張宏無罪、張麗俊與林岱全被起訴,並於六月五日判刑十個月,由於已被留置五個月,尚須服五個月的徒刑。
張不服,上訴覆審法院,此事纏訟至一九二○年三月十六日始被判無罪。這一纏訟一年半的官司,不但他的公職被褫去,其母也在他第一次出獄和第二次入獄之間的一九一八年九月十日過世。對張而言,這是他人生中最晦闇的時期。
一九一六年十月一日他被豐原街長任命為豐原街協議員,他雖「自知無學問、無見識」不敢參加豐原街役場協議員授與式,但仍不得不接受而參加開會。以張麗俊的公職經驗,他立刻發現協議員「雖是諮詢,亦是行色(形式),案既內定只說與議員通知而已。間有不合者,任議員攻擊,只挨三拖四,亦不告修正。況議員中幾人能悉其內容?幾人敢發言?本島議員審寔是無智識、無團體,對議案都是起立贊成通過。」依日記推估,他至少曾三次連任,共任六年。除了公職外,
他也任成立於一九一四年十二月的葫蘆墩興產信用組合的常任理事。迨其於一九一九年六月五日被判刑十個月時,「興產組合理事被人改選」。
一九二二年二月,葫蘆墩興產信用組合改稱為豐原信用組合,張麗俊於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三日再被選為組合理事。一九二○年五月十日富春信託株式會社成立,張麗俊擔任常務理事,他在本會社持股數二百,被選為經理。一九三○年十月十三日由富春信託設立的「富春製冰會社」得到政府的許可設立,張麗俊為監事。此外他還任財團法人豐原水利組合之組合員,一九三○年張以候補第一名的資格而被遞補為水利組合評議員。
張麗俊一生中還有一項重要的貢獻就是慈濟宮的修繕。一九一二年(明治四十五年)以林慶連為總代加以修繕,至是於一九一五年再由張麗俊等人為首倡議修繕慈濟宮。翌年張被選為慈濟修理之正總理,一九一七年六月一日開始修繕的工作。一九一八年張雖因故入獄,其修廟總理的職位卻未被解除。張自我解嘲說:「興產組合理事(指葫蘆墩興產信用組合)被人改選,而慈濟宮修繕會尚存者,大約理事有利,總理無利故也。」今慈濟宮尚保存張麗俊修撰的柱聯、對聯、捐獻的龍柱等物。
在經濟生活上,張麗俊經營傳統的農業,其生產的農產品薑曾於一九一六年在台北舉行的共進會中參展。
張麗俊秀才出身,於一九○七年(明治四十年)加入櫟社,成為重要的成員之一,他同時也參加東山吟會,並提攜以豐原人為主的豐原吟社,也常參與中部或全島詩社的聯吟大會,工作之餘也教夜學,做保持、教授漢文的工作。
一九三五年這一年是他人生中活動較多的最後一個年頭。三月底他參加《台灣新聞社》招募的東京觀光團,赴日做為期二十三天的遊覽。同年九月他「續娶楊氏梨。」(元配何氏燕亡故於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十一月底,他召密醫林順發來看病,他對醫生說:「口舌近來不知如何,言語似不明瞭,較要用力大聲。」醫生回答說:「此乃腦溢血之兆,可勿運動云。」以後張升三中風,無法參加櫟社雅集,其詩友,在詩中談到他的病情,如傅錫祺〈次韻林君灌園懷櫟社死病諸友〉:「…死不重生憐病者,纏綿林二與陳張(死者張笏三、林南強,病者林仲衡消渴,陳沁園腦癡獃,張升三中風)」、〈社友零落感而戲作分寄灌園小魯了菴汰公〉:「況詠而歸五六人」 (升三半身不遂…)。
一九四一年〈櫟社友首春雅集楊植亭氏室〉:「病者常在床」(張君升三);林獻堂也在〈懷櫟社死病諸友寄鶴亭了庵二詞兄〉:「笏山死後繼南強,聞道升三尚在床。…」由於臥病在床,日記中止於一九三七年二月四日;而可以確定的是他在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五日過世。
〈灌園先生日記〉載:「錫祺兄書來謂社友張升三去世,即發一弔電。」而傅錫祺也為張升三輓詞,詩曰:「久住人間肯便拋,賊風一夜襲山坳(君患中風半身不遂),遺詩怕閱題襟集,故友愁談總角交,沉李浮瓜成影事,素車白馬趁荒郊,何因不稍遲瞑目,待看長橋遂斬蛟。」
(水竹居主人日記--許雪姬、洪秋芬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