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墩圳掀蓋

葫蘆墩圳掀蓋景觀環境工程「豐原國小段-三豐路一段至三民路」已於2018年10月28日竣工並進行啟用典禮,已掩蓋40年的圳溝終於重見天日,運用許多裝置藝術及燈光設計,此段葫蘆墩圳儼然變成景觀親水公園,步行其中頗感暢適。然而過多的人工化設計與乾涸狹隘的河床似乎又與原先期待有很大落差,若未來尚有接續的掀蓋工程期待能有明顯的水岸風光出現。

葫蘆墩圳市東、西汴市區現況

葫蘆墩圳自大鴛鴦分水汴以下,分為東汴幹線與西汴幹線。東汴幹線北起角潭路,沿富春街南流經田心路出豐原市區,分流烏牛欄支線、四尺八汴支線,再由小鴛鴦汴分流茄至角支線、北屯支線、四張犁支線往潭子、臺中奔流。北屯支線再經各分流支線分別匯入柳川、綠川、梅川;四張犁支線也經各分流支線分別匯入石碑溪、筏仔溪、麻園頭溪。西汴流往豐原國小的後方,經圳寮社區、中山路、圓環南路,再往下則分流社皮支線,再由東門汴分流東門支線、南門支線、百廿張汴支線、大社支線,往大雅、神岡奔流,東門支線、南門支線分別匯入筏仔溪

以前東汴幹線的沿岸滿佈著垂柳與鳳凰木、尤加利樹、榕樹,是當時豐原市區的一條藍帶水域空間,我們在葫蘆墩文化中心所出版的《葫蘆墩老照片特輯》中可以找到一張民國47年葫蘆墩東汴岸邊迎親隊伍老照片,背景還可以看到過去東汴幹線景觀。但因東汴幹線貫穿豐原市區繁華地帶,且該圳路有被嚴重佔用情形,導致溝路因陋就簡難以改善,加上該圳路兼司豐原市區內排水總匯,經年長期垃圾傾倒及砂礫流入,導致圳路溝床逐年加高。民國69年〈西元1980年〉為因應市區道路與停車需求,當時的豐原市公所協調臺中水利會將東汴幹線豐原市區段加蓋作為停車場及道路之用地,北起豐中路之豐榮二橋,南至縱貫鐵路之博愛街。在當時以經濟發展為主的思考下,以優先解決市民們停車空間考量,東汴幹線豐原市區段就此被壓在水泥與瀝青的路面底下。曾經是綠蔭大道的東汴幹線,從此沉埋於葫蘆墩的歷史中!

另外,我們在《葫蘆墩老照片特輯》中也可以找到一張民國49年葫蘆墩圳西汴的老照片,兩岸滿佈著垂柳與鳳凰木、尤加利樹、榕樹尤勝於東汴,是當時豐原市區的另一條藍帶水域空間。但是時代衍遷,今天的西汴幹線豐原市區段一樣有著圳路有被嚴重佔用情形,導致溝路因陋就簡難以改善的問題。

公民意識覺醒,豐原囝仔豐原夢

葫蘆墩圳東汴幹線豐原市區段加蓋、西汴幹線豐原市區段圳路被嚴重佔用致溝路因陋就簡難以改善與臺中縣市合併升格直轄市豐原面臨邊緣化的疑慮,原本不相干的二個議題,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3月29日,一群關心豐原、后里地區在縣市合併後未來發展的藝文界、產業界團體,有感於后豐正面臨人口老化、發展鈍化現象而憂心忡忡,發起正式成立「臺中市繁榮葫蘆墩促進會」,將葫蘆墩圳豐原市區段整治與豐原再興繁榮概念整合,結合關心豐原未來發展的各界朋友,以民間的力量先行推動「水岸花都」概念,並藉此凝聚居民的共識,提出兩大願景:

【一】促使政府積極對葫蘆墩圳水路空間多元化運用

尋求「治水」、「利水」、「親水」及「活水」之機能,永續推動「大甲溪兩岸」「葫蘆墩圳」「八寶圳」「軟埤溪」「旱溪」「下水道工程」等相關河(水)流軟硬體措施之研討、規劃、執行等工作,再以水岸文化之思考美化相關市容,導入藝文活動,創發出葫蘆墩的水岸商機,進一步推動葫蘆墩的城市美學,以豐富與維護葫蘆墩的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

【二】公民精神意識層面的提升

藉由推動各種工作,諸如營造葫蘆墩圳水岸空間、形塑親水文化、重塑都市意象、活絡區域發展、改善生活環境之人文、生態等…的過程,讓居民了解到「地方發展是由公民集體力量所推動的」,唯有凝聚公民力量,才能克服萬難,並一同為水岸花都的願景來努力,築夢踏實。

簡言之,「促進會」係秉持社區總體營造之理念,以「生命的思考,生活的美學,生態的豐富,生計的營造」為經緯,佐以文藝復興之精神,結合各方資源,進行「造人」、「造景」、「造產」之城市公民運動,以水岸花都為發軔,形塑葫蘆墩山水城市永續繁榮願景為立會宗旨。〈以上節引自《常民逐夢─一群憨人ㄟ親水夢》96、97頁。〉

「繁榮葫蘆墩促進會」以聽證會、宣傳、說明會、結社及請願等作為形成一連串不一樣的公民參與:辦理「葫蘆墩講座」等文化活動,深耕在地意識、建構主題官網暨臉書粉絲團,組織青年鄉民、發行《葫蘆墩季刊》地方刊物,推廣地方更新理念、辦理相關座談會、專題演說、說明會、學術研討會並進行葫蘆墩圳整治民意調查,以理性的公民訴求表達冀期影響政府的決策,實現「以『生命的思考,生活的美學,生態的豐富,生計的營造』為經緯,佐以文藝復興之精神,結合各方資源,進行『造人』、『造景』、『造產』之城市公民運動,以水岸花都為發軔,形塑葫蘆墩山水城市永續繁榮的願景」。引自《常民逐夢─一群憨人ㄟ親水夢》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