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南萣橋河堤彩繪之環境教育
提報分類表:環境藝術
策劃/執行人:陳玉娟老師
動機:其他
目標範圍:全校性
難易度:很困難
實施期間:1050401~1050520
參與人數:35人
1. 透過彩繪河堤,教育學生珍惜現有的環境與自己熟悉的社區。
2. 希望學生能透過此活動,想想他們能對環境做些什麼能達到教育大眾的性質。
3. 美化社區環境。
4. 建立學生成就感與使命感。
1. 緣起:台南市南區同安里里長希望本校協助彩繪南萣橋的河堤,原定100公尺,因為本校第一次參與社區彩繪,在考量到人力與時間,後縮短為50公尺的河堤彩繪。
2.在彩繪之前,先由學務主任號召對環境與美術有熱忱的學生,成立一隊志工隊,成員大多數為本地國中部學生。
3. 美術老師先利用午休時間集合學生作腦力激盪,想想在本地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哪些是重要的成長回憶,勾勒出成長藍圖,藉此激盪學生引發彩繪主題的靈感。
4. 利用一次週末時間,由美術老師再度集合學生,畫出草圖,經由老師的指導,學生對彩繪躍躍欲試。
5. 再利用三次的週末分批彩繪,學生分組進行自己負責的區塊,主題包羅萬象,從對大海的回憶之環境、社區廟宇的聯結、到兩性交往。
1. 原本平淡無奇的河堤,不會令人駐足的角落,在師生的合力協助下,有了新生命及新面貌。
2. 在美術老師的鼓勵下,同學得以畫出任何想畫的圖,向世界宣告她們多彩的宣言,包含兩性教育、海灘與海洋環境、宗教文化、與植物的美,再再訴說他們對灣裡這個社區的回憶與愛。
1. 50公尺的彩繪耗費大家起碼5次半天的週末時間,從一開始大家的躍躍欲試,到最後看到自己的心血結晶能付諸實現,心中的感動溢於言表。 2. 感謝里長伯熱情贊助無限量的雪淇冰與紅茶,讓大家在熱情的大太陽底下仍能保持鬥志,奮力到底。 3. 畫出的構圖可能不如外面彩繪農村的專業,那些有很多是請本科系的大專生參與的,而我們呈現的是最原汁原味在地人的情感,記錄的是真實的美好年代,有幾人能在國中階段就有彩繪社區的經驗,得來不易!
1. 大家都看的到我畫的圖耶!
2. 好熱,大陽底下畫畫真的好熱!
3. 希望我畫得大家會喜歡。
4.噴漆好臭,一定要記得戴口罩和手套。
5. 我一定要帶家人來看我畫的畫。
6. 終於完成了,希望大家不會在這亂丟垃圾,破壞美感。
7. 有空要來灣裡走走,這裡有美麗的河岸和無敵的小吃!
當衛保組最吃力的就是兩大訪視,在現行學校普遍行政人員難覓的壓力下,作訪視是個人認為壓力最大的,為蒐集綠色學校一年八片葉子,必須跟學校同仁千拜託萬拜託,姑且不論學校如何開始此計劃,但就美術老師願一肩扛下,應該感激涕零,從頭到尾犧牲至少四個假日,帶領志工學生頂著大太陽協助社區河堤美化,只要有參與過一分一秒的人,就該明白真的吃力不討好,究竟環境美化算不算環境教育?這個問題在我將此次的成果第一次提報綠色學校時,遭到嚴厲的否決,連一片葉子都不給,這樣大費周章的環境美化被視為不符合環境教育,審查委員認為環境教育應與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等有關,如果是這樣教科化的精神,應該將八片葉子歸咎為社會科與自然科的責任,卻放在衛保組的業務範疇內,當然也有部分學校歸於總務處,但個人以為,總務處九成員工為公職或工友,絲毫不會和教育有任何關聯,不認識學生,又要如何作環境教育?政府立環境教育的美意雖好,但有種強迫拼業績之感,國小和國中雖同為基本教育,課程性質本不同,難道,現在成年人有誰的國中或高中是這樣不斷接受各類的融入教學?又或者誰希望自己的小孩在國中三年就是不斷的戶外教學及接觸自然?當我們去拜託老師們做時,同為教師的我們,深知此為理想,是否會不會淪為空想就是個人點滴在心頭,國中部有會考壓力,高中部有學測指考壓力,這些代表的就是課程進度,教科書已經有的,老師該上的就會上,希望規劃這些發展的人員是待過該階層的學校,明白行政的困難之人,因為這些就是層層逼退行政的原因之一。
美術老師第一次授課,要學生對學校及社區先作腦力激盪。
從想出的品項中作聯結,想想能畫些什麼可以讓來灣裡遊玩的人欣賞並反思。
美術老師第二次授課,從自然中找主題,想想環境中有什麼是需要重視的。
學生開始打草圖。
紙上圖畫躍於牆上,頂著毒辣的南部大太陽,學生不畏曬傷將自己想傳達的影像開始一筆一劃畫在牆上。
所有學生和里長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