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樹】 夾竹桃科Apocynaceae 黑板樹屬Alstonia
別名—象皮木、乳木、在中國又叫「麵條樹」(雲南、廣西、廣東)、糖膠樹(廣西)、肥豬葉(廣西),燈架樹(廣東)、吃力秀(雲南少數民族語)、大樹矮陀陀(雲南);大枯樹(廣西、雲南);鷹爪木、九度葉、英台木、金瓜南木皮、麵架木;阿根木、鴨腳木、燈檯樹、理肺散、大樹理肺散、大矮陀;買擔別(傣語);象皮樹、凳板風、魔神樹、大樹將軍
黑板樹名稱的由來,則有2說:
(一)因為其生長迅速,木材輕軟、微香,很適合製成黑板,為木質為黑板製作的材料,所以得到這個有趣的名字。
(二)其種名「scholar」為學者,而學者教學需用到黑板,所以稱「黑板樹」。
原產地—高溫多濕的南亞,印度至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澳洲亞熱帶地區及非洲。中國廣東、廣西及雲南等地栽培。台灣於日治時期的昭和18年(1943)引進台灣栽培。
莖—株高可達 45 公尺,樹幹挺直俊秀,樹皮灰白色,有條狀縱裂。有明顯的木栓層;具多數樹枝,枝條輪生並呈水平狀向外伸展,直立或斜上昇,圓柱形,光滑無毛,幼枝輪生,具明顯皮孔,樹冠呈傘蓋狀。
葉—單葉,4~8 枚輪生,葉片硬革質,有短柄;長橢圓狀披針形至長橢圓狀倒卵形,先端鈍或短漸尖,基部鈍至圓,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裏兩面皆光滑無毛;
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30~50 枚,呈近平行排列,隆起於背面,光滑無毛茸。橫向葉脈略呈平行,枝葉各部折斷的地方都會分泌有毒的白色乳汁,有劇毒,中毒時,嘔吐、腹瀉、發燒、 噁心、嘴唇紅腫、心跳加快、循環系統障礙等。若摸到白色汁液,應先洗手才能拿東西吃。
花—頂生的傘形聚傘花序。花期為10~12月。花多數,小形,淡綠色或淡黃綠色,有淡辛香,夜晚香味更濃,呈頂生或枝條先端葉腋的圓錐花序;有短毛茸;花萼小,外面有毛茸,5 深裂;花冠高腳碟狀,漏斗形,花盤環狀,冠筒基部光滑無毛,基部以上密生毛茸,花喉略緊縮狀,先端 5 裂;裂片歪倒卵形或圓形,表裏兩面皆密佈柔毛,長 3~4 公分,先端圓形;雄蕊 5 枚,著生冠筒膨大處;子房由 2 枚離生心皮組成,花柱 1 枚,被柔毛;花期二週,成簇簇生於枝條末梢,並不顯眼。
果實—果實從樹叢間垂下綠色長條狀的細長的蓇葖果,孿生,線形,初長成為綠色,成熟後為褐色,長 25~50 公分,下垂。圓柱形,叢生而下垂。
果期為4~6月成熟時果實開裂,種子兩端被黃褐色叢毛,可隨風散佈至各地。
特性—樹幹筆直,樹皮呈淺灰褐色,原產於高溫多濕的南亞,因樹形高大筆直,姿態優美,且不易落葉,對環境適應力強的特性, 已然成為國內行道樹的新寵。
常綠樹大喬木,生長快速,但於10至12月東北季風的強風期,迎風面的樹葉,會出現強迫性落葉的現象,直至隔年3、4月再發新芽,於盛夏遂成滿綠。幹皮上布滿了白白的皮孔(樹皮的通氣孔)
分佈—1.台灣全島平地及低海拔地區、各地常見樹種。
用途—1.木材用途:木材可做黑板、合板、茶箱、木箱、臨時建築材料用;
2.行道樹、綠化用:樹形優美、高大,是上好的行道綠化樹種,為優雅之庭園綠蔭觀賞樹;缺點:枝脆,怕強風。
3.據說白色的汁液可提煉做為製造口香糖的原料,所以黑板樹又名「糖膠樹」
4.藥用:樹枝、樹皮、葉,性味:淡、平,有毒。
效用:樹皮、枝葉:清熱解毒,止血、止痛,消炎、化痰止咳,支氣管炎、百日咳、胃痛、腹瀉,潰瘍出血,瘧疾,風濕。
外用治外傷:跌打損傷,骨折,癰瘡紅腫。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可消炎。
在國外,本種樹木的樹皮常用為製造抗瘧疾藥物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