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黃皮】 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 崖豆藤屬 Millettia
別名—九重吹、重吹舅、水流豆、臭腥仔、鳥樹、掛錢樹、野豆
原產地—印度、馬來西亞、華南、琉球和澳洲、台灣、 蘭嶼海岸
莖—樹皮有著灰褐色平滑的外皮,木質部質地緻密。高 8~15 公尺,直立,樹冠傘形,枝葉濃密,深根性,樹皮灰褐色,上常有瘤狀小突起;嫩枝通常無毛,有時稍被微柔毛。
葉—葉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薄革質,小葉長橢圓形至卵形,先端短漸尖或圓形,基部寬楔形、圓形或近截形,近革質,表面為有光澤的綠色,背面顏色較淡,全緣或略呈波狀源。葉橫向葉脈略呈平行,各部折斷具有白色乳汁。葉子揉搓後有臭味,水黃皮又叫臭腥仔。
花—腋生總狀花序較短,蝶形花冠,粉紅色至紫紅色,直立或斜上昇,通常 2 朵花簇生於花序總軸的節上;花梗長有細毛茸,在花萼下有卵形的小苞片 2 枚;萼齒不明顯,外面略被鏽色短柔毛,邊緣尤密;花冠白色或淡紫色,各瓣均具柄,旗瓣下半部有一綠色中生的斑塊,背面有柔細密生的毛茸,邊緣內捲,龍骨瓣鈍,略彎曲。花期 5~9 月。
果實—淺褐色刀狀扁木質平莢果,不開裂,果實能藉水漂流傳播。果期為7 月成熟。表面有不甚明顯的小疣凸,先端有微彎曲的短喙,成熟時不開裂,沿縫線處無隆起的邊或翅,有種子 1 粒;種子腎形。
特性—半落葉性喬木抗風、耐鹽性特強,生長快速良好,生性強健,抗風、耐乾旱,為台灣特有之優良海岸樹種。因根系深,超能耐風,故稱『九重吹』;野生之水黃皮大多沿著河流或溪谷生長,其果實具漂浮性,可藉水流傳播,因此又稱『水流豆』、『野豆』;莢果長橢圓形略呈扁平刀狀,成熟後不開裂,掛在樹上猶如黃色的清代銅帑(ㄊㄤˇ),所以又稱為『掛錢樹』;因葉似「黃皮」而稱「水黃皮」。
分佈—1.臺灣產於海岸及石灰岩地區,零星生長在恆春半島、台東及蘭嶼海邊。
2.學甲台19線省道、學甲錦湖至台17線鄉道。
用途—1.優良水土保持樹種:適合種為海岸護堤、防風林使用。
2.園藝景觀用:樹姿優美,
3.藥用:種子提煉的油,可以外用治療皮膚病。性味:種子:苦、寒。
微毒。袪風除濕,解毒殺蟲。治汗斑,疥癬,膿瘡,風濕關節痛。
奇數羽狀複葉,薄革質且油油亮亮 刀狀莢果呈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