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欒樹】無患子科Sapindaceae欒樹屬 Koelreuteria
宜蘭的縣樹
別名—金苦楝、苦楝公、苦楝舅、台灣欒華、拔仔雞油、苦苓江、苦木欒仔、五色欒華、四色樹、台灣金雨樹、燈籠樹
原產地—台灣分布河谷兩岸及低海拔向陽的闊葉林內。
莖—高可達 20 公尺,徑 20~45 公分,樹幹通直,灰黑色,光滑;通常二至三月萌新芽,小枝直立或近似直立。
葉—葉葉互生,二回奇數羽狀複葉;羽片 7~9 枚,葉基歪斜,葉面及葉背光滑;
小葉 10~13 枚,對生或近似對生,長橢圓形狀卵形,但形狀及大小常有變異,先端銳尖,基部鈍而歪,紙質,邊緣有鋸齒;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每邊 10~12 枚,表面不顯著而隆起於背面
花—台灣欒樹的英文名字說明了它的特徵:Flame Gold,如火焰一般的金黃花序,
花小形,多數,雌雄同株或雜性花多數,呈頂生的圓錐花序;光滑無毛茸;花
萼深裂呈不相等的裂片;花瓣 5 枚,披針形或卵狀 披針形,先端銳尖而,有
尖突,光滑無毛;雄蕊 7~8 枚伸出花外;花絲有絨毛;子房上位,基部有毛茸,
2 室,每室有胚珠 2 枚,花柱 3 裂;秋季七至十月開黃色花。
果實—蒴果,由像燈籠狀粉紅色的三瓣片合成,形似紅色的小氣球,相當耀眼,成熟時轉為褐色,蒴果顏色由淡紅轉為紫褐,從果瓣中肋裂開,球形種子像是夾在三片蝶衣中,黑褐色,有光澤。十月到十二月結果且成熟,十二月至隔年二月為落葉期。此時喜愛吸食台灣欒樹樹汁的「紅姬緣椿象」滿布於樹枝上,而空中往往可見成群燕子盤旋捕食椿象,形成完整的食物鏈。果實有毒,可不能拿來當水果吃哦!
特性—落葉大喬木,耐旱性強,小枝密佈皮孔,樹皮灰褐色。是典型的四季型植物,名列世界十大名木之一。耐污染、抗風、抗噪音,是良好的行道樹樹種。
當果實漸漸由淡紅色轉變成紫褐色時,葉子也漸漸轉為金黃,秋風吹起,全樹隨風搖擺,搖落一地金黃,只剩下黑褐色的樹幹,驕傲的在寒風中挺立,等待來年的繁華再現。嫩綠、濃蔭、繁花、盛果,配合季節的鮮明變化,讓台灣欒樹榮登「全世界亞熱帶名花木」名錄之中。
台灣的原住民也觀察到台灣欒樹明顯的季節變化,魯凱族人說:「颱風如果在
欒樹變紅時來,就會很嚴重。」
名字中有「臺灣」,表明欒樹是臺灣特有種。樹性強、生長速,是理想的行道樹樹種,榮膺行道樹通常也意味著,可以面對生長環境較嚴苛的都會,因此,一棵棵臺灣欒樹都可說是經得起折騰的勵志典範。臺灣欒樹(學名:Koelreuyeria elegans)是世界上許多地區的入侵物種,尤其在澳大利亞布里斯本[1]及夏威夷。樹性強,生長快速,適應性良好,竟也成為其他國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外來種 !
分佈—分布於全島低海拔的闊葉林中,從北到南都有。
用途—1.園景樹、行道樹:樹姿優美,花色多變化,是優良的園景樹、行道樹。
2.木材用途:木材黃白色,質脆易開裂,可為板材和家具用材。
3.藥用:性味:根:苦、寒。
效用:根及根皮:疏風清熱,收斂止咳,止痢殺蟲。治風熱咳嗽,風熱目痛,痢疾,尿道炎。
4.花可作黃色染料。也可入藥治療眼睛紅腫。而圓黑堅硬的種子,稱為木欒子,可穿成念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