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脈刺桐】︰蝶形花科 刺桐屬
別名—刺桐(南方草木狀),海桐(開寶本草),梯枯、雞公樹、大冇樹、斑葉刺桐、刻脈刺桐
原產地—熱帶亞洲、菲律賓。印度、馬來西亞、波里尼西亞。、美洲
莖—黃脈刺桐是刺桐的變異種,樹幹上有顆粒狀的瘤刺,樹皮淺灰色有凹凸紋路,枝幹有刺,易落。老枝灰白,無刺;中枝、細枝有刺。高可達 6~12 公尺。
葉—葉片主脈紋呈黃色,與綠色葉肉對比鮮明,因此才被稱為黃脈刺桐。互生的三出複葉,三角形青綠色,摸起來是光滑的紙質,剛長出來時被有許多黃褐色的茸毛。頂端的小葉呈闊菱形或近圓形或闊卵形,葉先端是銳尖形,葉基是圓形或截形;小葉柄基部具一對密槽,柄基部有腺體一對,中肋及羽狀側脈為黃色。。
花—頂生擬總狀花序,花鮮紅或橘色,密集於枝稍。花萼佛焰苞狀,偏斜,花瓣蝶形,早落。花瓣 5 枚,幾乎將整朵花包裹住的「旗瓣」特別發達,卵狀長橢圓形而略反捲,而另外兩對的「翼瓣」及「龍骨瓣」,呈長橢圓形,形小較不顯眼;開花時幾乎無葉片,兩體雄蕊,9+1,或 10 枚雄蕊合生至花絲中途,花絲鮮紅色;子房有短柄,柱頭頭狀。花期 4~5 月。春初2、3月新葉尚未萌發之前,開花於莖頂,花盛開時,樹葉尚且稀疏,遠遠只見滿樹紅花,像火炬一樣醒目。
果實—莢果,呈長條念珠狀,有尾尖,兩端略膨脹,剛結果時為暗褐色,成熟時則轉為黑色。種子圓形,深紅色。
特性—落葉性的大喬木,刺桐適宜溫暖氣候,抗污染性強、陽光需求強,不耐寒,耐瘠。非常適合台灣的生態環境。
分佈—1.僅原生於南台灣及蘭嶼、綠島。
2.北:台北市承德路七段、大直街、文林北路、內湖公園、台灣大學校園。
3.中:台中市中興大學校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公園。
4.南:屏東光春國中,高雄市後勁中油廠區、文藻外語學院。
5.東:台東豐年機場附近。
用途—1. 園景、行道樹用、公園綠蔭及校園綠樹。
2.刺桐生長較迅速,可栽作胡椒的支柱。
3.藥用:
根皮:苦、辛、平,有毒。袪風除濕,舒筋通絡,殺蟲止癢。治風濕
痹痛,肢節拘攣,麻木,跌打損傷,腰腿筋骨疼痛,疥癬,濕
疹。對橫紋肌有鬆弛作用,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樹皮或根
皮入藥,稱海桐皮,但有積蓄作用,毒性主要表現為心肌及心
臟傳異系統的抑制。樹皮含生物鹼下箴刺桐鹼(hypaphorine,
C14H18O2N2)、刺桐靈(erythraline,C18H19O3N)、甜菜鹼
(beteine, C5H11O2N)、膽鹼(choline, C5H15O2N)。
花:苦、澀、涼。收斂止血。治外傷出血。
葉:苦、平。消積驅蛔。治小兒疳積,蛔蟲病。
黃脈刺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