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木】紫葳科Bignoniaceae 蠟燭木屬Parmentiera
別名—蠟燭樹Candle Tree,蠟瓜樹Cucumber Tree
原產地—中美洲:墨西哥、瓜地馬拉,台灣於 1970 年間引進種植。
莖—小喬木,高可達 8 公尺,具多數枝條;小枝圓柱形,直立或斜上昇,平滑;蠟燭木之枝條很整齊的排列成十字對生狀,每一節上生有兩枝 幹,細枝的節處有針刺,且相對排列。這是蠟燭木極為重大的特色。
葉—葉為三出複葉,總柄上有翼,在幼樹時為對生,但在老樹時則呈叢生狀態;小葉無柄或近似無柄,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先端銳或突尖,基部漸狹,紙質或薄革質,全緣或淺缺刻;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茸;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每邊 3~5 枚,亦於表面凹下而背面隆起;細脈網狀而細緻。
花—花單生或 2~4 枚叢生,多抽自於樹幹或老枝,花冠闊漏斗形,皺曲,乳白色,略帶淺綠,先端有裂片 5 枚,裂片擴展,具數條隆起線,先端鈍;雄蕊 4 枚,退化雄蕊線形;四季均能開花。
果實—漿果,下垂,果不開裂,果柄短,黃綠色,長條狀,筆直,形似蠟燭,具有香蠟味,可食用果實微甜但不可口,果肉有蠟味道和有纖維質。種子橢圓形,扁平。
特性—落葉小喬木,小枝有明顯的點狀皮孔。排水、日照需良好。春至夏季為生育盛期,不可缺水。
分佈—1.台中縣勢林路近東勢林場 300 公尺路邊各有一棵蠟燭木和食用蠟燭木
2台中市校園。
用途—1.觀賞用:適合大型盆栽或庭植美化。
2.作蠟燭用:果實酷似蠟燭,且富含百分之六十的油脂,曬乾,點燃後光亮柔和,而且不會冒煙。
3食用:果實筒狀,彎曲,形似辣椒,可食用。
蠟燭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