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豆樹】 含羞草科Mimosaceae豆科(Fabaceae)雨豆樹屬(Samanea)
別名—雨樹。 雨豆樹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每當太陽下山時或下雨前,雨豆樹就會把葉片閉合起來,
所以被稱為「rain tree」,就是(雨樹)或是(夜合樹)的由來。
(二)雨豆樹的果莢受到環境溼度的影響,當夜晚溼度比較高的時候,會有下垂的現象,看雨豆樹的果莢下垂與否,來判定是否將要下雨了,雨豆樹名字取得是不是很傳神呢?
原產地—熱帶美洲、南美,西印度。
莖—樹形高大,幹徑粗通直,樹皮有剝落木栓層,粗糙而有龜裂,樹皮灰褐色,樹枝粗壯,斜上昇或直立,樹冠略呈傘形或闊傘形,小枝條上常有絨毛,樹形優美;冬季時會大量落葉。高可達 25 公尺
葉—二回羽狀複葉互生,表面滑澤的綠色,背有絨毛,略呈鐮刀狀,先端鈍,基部圓或鈍,最先端者長得最大;羽片2~5對;小葉2~8對,小葉對生,歪卵狀長橢圓形或略圓形,逐漸向先端則小葉片逐漸增大歪卵狀長橢圓形或略圓形,近似無柄。
花—腋生,頭狀花序形似粉撲,紫紅色或近似紫紅色,筒狀,合瓣5裂,花絲上部色紅,下部色粉白色。通常 2~5 枚頭狀花序聚生一處,總花序梗有稜,密生短柔毛;但裂片為黃紅色,被絲狀長絨毛;雄蕊 20~30 枚,前端淡紅色,基部合生甚短;春至秋季開花,花期為4~5月。
果實—木質莢果,略圓柱形,直或略彎曲,厚,有較厚的縫線,成熟十呈黑褐色;棕色種子6~10粒,不規則形,徑約1公分。
特性—1.大喬木,生長快速,其樹冠呈寬闊傘形,高挑優美,碧綠爽清,種植處需有廣大的空間,讓樹冠能充分開展。非常適合南台灣燠熱的氣候。有了雨豆樹,再炙毒的陽光也不用懼怕,是很好的遮蔭樹。但不耐風,颱風過後容易發生折枝。
2.可作為學校景觀樹木、行道樹及防風的優良樹種;也可於砂地當先鋒樹種栽植,以改變當地微環境-土質及土壤含水;最常栽培於庭園、公園綠地為綠美化樹木者。
分佈—1.熱帶美洲、西印度
2.台灣於 1903 年首先引進,1938 及 1973 年又分別引進栽培,
嘉義以南,被種為庭園綠蔭樹、行道樹用。
台南市有許多百年老樹,新營區體育場健康路。
高雄中山大學校園內有二株雨豆樹大樹,是台灣地區生長最大的雨豆樹。
雙溪樹木園亦有大樹。
用途—1.為優美之庭園綠蔭樹、行道樹。
2.木材作家具、箱櫃、木屐、黑板、器具、雕刻等:
羽狀複葉且由小排至大的葉序,是雨豆樹的正字標記。